閱讀本文大概需要 1 分鐘。
打開終端,擷取 root 權限,執行以下指令:rm -rf /*,會發生什麼呢?估計隻要接觸過 Linux 的人,肯定沒少聽過它的故事,清楚之後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
科普一下,在Linux系統中運作該指令,系統就會忠實的執行指令,哪怕執行它的結果是将自己删除,千萬不要在生産環境中執行次指令,否則沒有後悔藥可買的!
「 rm 」Linux 系統的删除指令;
「 -r 」rm 指令下的一個參數,指遞歸删除;
「 -f 」rm 指令下的一個參數,指強行删除;
「 /* 」‘/’ 表示系統根目錄,‘/*’ 表示系統根目錄下任意檔案;
1. 再執行該指令的過程中,會報一些錯誤,顯示一些特殊權限的檔案是無法進行删除(被系統保護着,也許是 i 權限),但這不會妨礙該指令的執行。
2. 在執行完該指令後,在終端中使用的 top、free、ls 等指令都将無效,/bin 目錄也被 delete ,隻剩下 cd 可用。
3. 除此之外,Linux 系統将無法正常的關機,應該是與關機操作有關的指令也被删除了。
4. 強制關機後,嘗試再次開機,已經無法再次正常進入系統,隻能重裝系統了。
從上面的結果來看,連基礎指令都執行不了,是以使用者資料(如安裝的軟體、部署的網站、資料庫等)肯定也都全部被删了。
是以平時操作的過程中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盡量不要用 rm 指令,使用 mv 指令來代替。比如要删除 abc.txt 檔案,線執行 mv abc.txt /temp ,然後再寫個腳本定時清除 /temp 目錄下的檔案,這樣會安全很多。
·END·
V:程式員的成長之路
路雖遠,行則必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