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DC最新資料啟示:客戶擁抱最大的雲計算 告别DIY時代

日前,市場研究機構IDC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全球公有雲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廠商市場佔有率資料,AWS、Azure以及阿裡雲繼續穩居全球前三,而IBM和谷歌分别位列第四和第五。

這次IDC公布的資料還可以看出,長期第一的亞馬遜以及上升勢頭最猛的微軟、阿裡雲以及谷歌這四家公司,無一例外都是自主研發技術。而衰落的廠商當中采用“拿來主義”的不在少數。

IDC最新資料啟示:客戶擁抱最大的雲計算 告别DIY時代

長期第一的亞馬遜以及上升勢頭最猛的微軟、阿裡雲以及谷歌這四家公司都是自主研發技術

從近十年曆史資料來看,走自研路線的亞馬遜AWS、微軟Azure、阿裡雲以及谷歌GCP一路高歌猛進:2018年這四家科技公司占據了全球核心雲計算市場約56%的份額,這一勢頭還在繼續,據高盛預計,2019年四家公司的份額将達到84%。

OpenStack、CloudStack等開源雲計算平台成立時間較晚,對于早期布局雲計算領域的玩家而言,自研是必然選擇;目前來看,選擇“拿來主義”的雲廠商要麼是布局晚的網際網路公司,要麼就是IT軟體研發實力較弱的公司,例如HP這樣的老牌硬核IT公司。

AWS是雲計算領域的開拓者。2006年3月,AWS首次對外提供服務,短短4個月後就承載了8億多個檔案,此後一直占據全球雲市場第一的位置;而微軟和谷歌兩家公司則分别在2010年2月推出Windows Azure和2011年10月推出GCP。

在國内,阿裡雲布局雲計算的路徑可以說與AWS如出一轍。阿裡雲與AWS分别是國内和國外最早做雲計算的公司,這兩家公司背後都有強大的電商基因,每年的雙11、黑色星期五流量洪峰都會對各自的伺服器帶來巨大壓力,而社群公版技術顯然無法支撐如此大規模的流量,這驅動他們走上自研之路。

2009年2月,阿裡雲寫下飛天的第一行代碼,從最底層代碼開始自主編寫大規模分布式計算系統,到現在已經衍生了專有雲Apsara Stack 、端作業系統AliOS、資料庫POLARDB、彈性裸金屬伺服器神龍X-Dragon、ET城市大腦等一系列自研技術。

如今這些能力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公共基礎設施能力,支撐了12306的春運搶票、世界杯的視訊直播、微網誌的突發話題讨論等。

雲計算發展早期,OpenStack的确可以讓企業用非常低廉的成本快速搭建自己小規模雲平台的開源作業系統。

不少企業選擇最簡單的DIY模式,基于OpenStack來建構雲服務。但其缺陷也很明顯:穩定性差,元件不一緻,更新困難……你可以認為,其從誕生之初就不是為大規模雲業務服務。

這些緻命特點很快顯露出來,基于OpenStack的廠商逐漸在市場上敗下陣來。作為OpenStack的重要推手,Rackspace從2014年全球第三的位置,一路下滑,到2016年後直接掉落至五名開外,份額僅為2.2%。

君子不立于危牆之下,很多美國大企業相繼放棄這一技術路線,HP、思科、富士通等企業都停止或削減基于OpenStack的雲服務,Rackspace也不得不将業務遷移到AWS之上,近2年來,企業使用者紛紛退出OpenStack陣營,雲計算已經告别DIY時代。

本新聞轉自獵雲網:

閱讀原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