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戰國有三位“武安君”:除了白起,另外兩位分别是誰?

戰國時期盛行的封君制是春秋時期分封卿大夫的繼續。“君”是卿大夫的一種新爵号。《儀禮·喪服》篇講:“君,至尊也。”鄭玄注:“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唐賈公彥又疏道:“以其有地則有臣故也。”這裡指出了稱君的兩個條件,一是據有土地;二是屬有臣子。戰國時,天子逐漸失去權威,各諸侯紛紛自封為“王”,在“王”之下,分封的最高等級的爵位就是“君”。其格式類似于皇帝封“王”。

戰國有三位“武安君”:除了白起,另外兩位分别是誰?

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渭陽君嬴傒、昌平君芈啟、平原君趙勝、春申君黃歇等,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武安君”,也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得到展現。比如李牧這位趙國名将,就曾獲得武安君的封号。在古代曆史上,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望安邦譽名。在戰國時期,共有三位武安君,分别是白起、李牧、項燕。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戰國時期的三位武安君。

戰國有三位“武安君”:除了白起,另外兩位分别是誰?

一、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秦國白氏,名起,郿邑(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戰國時期名将,“兵家”代表人物。對于白起來說,熟知兵法,善于用兵。在戰國中期,因為獲得了宣太後和魏冉的欣賞,白起得以在秦國平步青雲,乃至于成為獨當一面的大将。在伊阙之戰中,白起率領10多萬秦軍,卻大破魏韓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是以,非常明顯的是,在成名之戰中,白起以少勝多,這無疑讓秦昭襄王都刮目相看,進而對白起委以重任。

在伊阙之戰中,白起又指揮了鄢郢之戰。此戰,白起攻陷楚都郢城,直接讓楚國由盛轉衰。當然,這場戰役的知名度,遠遠比不上長平之戰。不過,對于楚國來說,這場戰役所帶來的損失,卻完全可以和長平之戰相提并論。在鄢郢之戰後,白起又對山東六國中的南韓發動進攻。正是因為圍繞着南韓上黨郡的歸屬,秦國和趙國爆發了長平之戰。此戰,白起擊敗趙括,讓趙國損失了40多萬大軍。

戰國有三位“武安君”:除了白起,另外兩位分别是誰?

從整體上來看,白起擔任秦軍主将30多年,攻城70餘座,為秦始皇一統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在最終的結局上,白起因為功高震主,得罪應侯,接連貶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賜死于杜郵。作為中國曆史上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将領,白起與廉頗、李牧、王翦并稱為戰國四大名将,後位列武廟十哲。

二、蘇秦

蘇秦(?—前284年),己姓,蘇氏,名秦,字季子,雒陽(今河南洛陽市)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和謀略家。蘇秦早年投入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在鬼谷子門下,除了蘇秦之外,還有張儀、龐涓、孫膑等人,也都對戰國曆史産生了重要影響。對于蘇秦來說,在戰國中期遊說列國,得到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政策,并最終組建合縱聯盟,任“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使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關。在此期間,蘇秦獲得了武安君的封号。

戰國有三位“武安君”:除了白起,另外兩位分别是誰?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蘇秦的巅峰,完全可以和另外一位縱橫家,也即張儀相提并論。在六國聯盟解散之後,國攻打燕國,蘇秦說齊歸還燕國城池。後自燕至齊,被齊國任為客卿,齊國衆大夫因争寵派人刺殺,蘇秦死前獻策誅殺了刺客。此外,對于蘇秦來說,著作有《蘇子》31篇,收于《漢書·藝文志》,早佚。書《戰國縱橫家書》存有其遊說辭及書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見于現存傳世古籍。

戰國有三位“武安君”:除了白起,另外兩位分别是誰?

三、李牧

李牧(?~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趙國柏仁(今河北省隆堯縣)人,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将、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并稱“戰國四大名将”。在戰國時期,趙國和秦國一樣,都盛産名将。而就李牧來說,堪稱趙國第一名将。李牧生平事迹大緻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由此,非常明顯的是,早在衛青、霍去病等将領之前,李牧就開始抵擋匈奴了。并且,在對抗匈奴的過程中,李牧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這讓趙國可以将主要的兵力用來對付趙國。

戰國有三位“武安君”:除了白起,另外兩位分别是誰?

在廉頗被郭開陷害,離開趙國後,李牧開始承擔抵擋秦國大軍進攻的重任。因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得到武安君的封号。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對于這一點,其實在《大秦賦》等古裝電視劇中,已經展現的非常明顯了。王翦攻打趙國的時候,面對李牧的抵擋,難以實作攻占趙國都城的目标。于是,秦始皇嬴政派人收買郭開,通過郭開來冤殺李牧,進而成功攻破了趙國都城邯鄲。是以,李牧最終的結局,無疑是令人感到極為惋惜。如果李牧沒有被趙王遷和郭開冤殺的話,趙國的滅亡時間很可能會被推遲,而秦始皇嬴政一統六國的時間,或許也會是以發生變化。

戰國有三位“武安君”:除了白起,另外兩位分别是誰?

此外,除了武安君,曆史上還有武安侯的爵位。比如秦二世三年(前207年),楚懷王封劉邦為砀郡長,封為武安侯,仍号沛公,領砀郡兵,随後派其進攻關中(指函谷關以西地區),分楚地義軍兩路攻秦,并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史記·高祖本紀》)。當然,武安侯和武安君之間,還是存在明顯的差別。自戰國時期結束後,大部分朝代不再使用君作為爵位和封号。與此相對應的是,侯爵則得到了長期的沿用。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