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專家稱為改寫抗戰史的英雄,他的果斷一炸,炸掉日軍撬開西南企圖

1937年7月7日,日本掀起盧溝橋事變,标志着日軍開始全面侵華,意圖滅亡中國。當時的日軍的武器裝備遠超中國軍隊,可以說中國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日軍不僅僅是從華北、華東出軍,連作為中國内陸的西南方向也是日軍的目标。

蔣深知日本的空軍、海軍非常強大,陸軍更是骁勇善戰,華東沿海地區根本無力抵抗日軍的侵略。于是幹脆放棄南京,将深居内陸的重慶設為臨時的首都。不得不說,此舉不失為明智的決定。

雖然重慶時常遭到占有制空權的日軍戰機的轟炸,但從來沒有哪一支日本陸軍進入過重慶。重慶憑借特殊的地理位置成功保護了當時中國的政治核心與經濟體系的運作,為抗戰勝利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日軍也曾設想過從中國西南部打出一道口子,繼而從中國軍隊的背後插入重慶,一舉粉碎抗日救亡的國民政府,徹底瓦解中國的抵抗力量。即便無法立即打下重慶,也可以憑借在西南的優勢切斷中國與國際上的聯系。

被專家稱為改寫抗戰史的英雄,他的果斷一炸,炸掉日軍撬開西南企圖

一旦日本實作占據西南,中國将會徹底失去來自國際上的援助,蔣也未必還會保持抗日信念,造成的後果可想而知。然而,日軍的相關行動都被一場不起眼的戰鬥化解了。

這就是發生在惠通橋的一場戰役。許多人想必對惠通橋非常陌生,這座橋坐落于施甸縣滇緬公路的怒江峽谷之上,是雲南與東南亞的交通要道,因地勢險峻而被稱為“天塹”。

這座橋當初由愛國華僑梁金山捐款所建,逐漸成為了中國西南與外界貿易的命脈所在。日軍當時在東南亞逐漸打出了優勢,而中國入緬遠征軍也陷入了窘境,于是日軍想要伸手插進中國雲南。日軍若想要進入雲南,就必須通過惠通橋。

被專家稱為改寫抗戰史的英雄,他的果斷一炸,炸掉日軍撬開西南企圖

1942年5月,日軍第56師團組編出快速縱隊挺進滇西,很快就占領了芒市、龍陵等城鎮,一路打到了惠通橋西岸。第56師團官兵上下都一心想要拿下惠通橋,繼而打開西南局面,甚至妄想以雲南為跳闆拿下重慶。

重慶當局對56師團的行動大感驚駭,畢竟一旦西南邊境失守,日本便可以憑借怒江的交通迅速兵臨昆明,屆時西南将不再是全國的大後方。顯然當時的中國已經無法支撐起更多方向的戰争了,可以說整個國家都危如累卵。

蔣當即下令使駐紮在昆明的第十一集團軍司令宋希濂部火速奔赴惠通橋,避免事态向更為嚴重的方向發展。宋希濂當然不敢怠慢,馬上就派出麾下的36師趕到惠通橋附近。而這支部隊的先頭營營長正是易浚華。

被專家稱為改寫抗戰史的英雄,他的果斷一炸,炸掉日軍撬開西南企圖

易浚華是黃埔軍校畢業,已經入伍作戰多年,當年還參與過淞滬會戰,可以說是一名富有軍事經驗的老指揮官了,讓他作為先鋒再合适不過。但是到底炸不炸惠通橋呢?重慶當局還在猶豫不決。

如果炸的話,日軍在很長一段時間内将很難威脅到昆明,但這相當于斷絕了軍民撤退之路,怒江以外的軍隊徹底成為了一支孤師。重慶方面最終決定,如果日軍打算強闖惠通橋的話,那麼就炸橋。

日軍方面對此同樣非常頭疼,他們深知一旦強渡惠通橋必然會引起國軍炸橋,那麼也就根本無法完成戰略目的。可如果一直耗下去,則更不能達成入侵中國西南的目标了。于是日軍想出了一個特别“損”的主意。

被專家稱為改寫抗戰史的英雄,他的果斷一炸,炸掉日軍撬開西南企圖

日軍方面打算安排一支軍隊緊跟難民渡橋,之後順勢占據橋頭堡,繼而控制整座惠通橋。日軍為了實作這一行動,安排炮兵向對岸狂轟濫炸,與此同時還調動了大量飛機對地面進行火力壓制。

事态已經無比緊急,易浚華的先頭營終于到位。易浚華見情勢不妙,連忙率軍拼死搶橋。在這一刻,西南存亡可以說是皆系于易浚華一人之上。勇敢的先頭營頂着日軍的炮火,最終成功炸掉了惠通橋。

被專家稱為改寫抗戰史的英雄,他的果斷一炸,炸掉日軍撬開西南企圖

56師團不甘心行動失敗,竟又想強行渡過怒江。在國軍的殊死抵抗下,加上飛虎隊的戰機及時出現襲擊了日軍陣地,可算保住了怒江防線。日軍僅差一步就撬開了中國的西南大門,他們對此大感遺憾。

易浚華的先頭營經過這場戰鬥下來僅剩下十餘人幸存,幾乎全軍覆沒,但很顯然他們的犧牲是十分有價值的。一些曆史專家稱易浚華奮勇炸掉惠通橋這件事,是用一分鐘改寫了整個抗戰的曆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