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視野号”成功飛躍太陽系邊緣古老天體,後者外觀呈啞鈴狀

這是人類史上最遙遠的一次飛掠探測行為。

中原標準時間1月日13點33分,NASA通過官方直播宣布新視野号(New Horizons)探測器飛掠過了距離地球約66億公裡的柯伊伯帶小天體“天涯海角(Ultima Thule)”。這是人類曆史上最遙遠的一次飛掠探測行動,而“天涯海角”也是人類探測器觸及的最遠、最古老的天體。

“新視野号”成功飛躍太陽系邊緣古老天體,後者外觀呈啞鈴狀

據了解,“天涯海角”的代号為2014 MU69,人們最早知道它的存在是在2014年,由哈勃空間望遠鏡發現。隻不過,由于體積小、距離遠,哈勃并沒有看清任何細節。彼時,天文學家根據觀測到的亮度,大緻推測這一天體的寬度應該在20到40千米之間。

“新視野号”成功飛躍太陽系邊緣古老天體,後者外觀呈啞鈴狀

緊接着,在2015年,NASA官方宣布,将“天涯海角”定為“新視野号”飛躍冥王星之後的下一個目标。而在2016年,“新視野号”任務團隊更是獲得了額外的資金幫助,以延長任務時間至2021年,以繼續執行“天涯海角”的飛掠任務,并在過程中搜集其他天體的資訊。

此前,因為諸多原因,“新視野号”任務曾一度被取消或延遲,而美國行星學會則通過遊說、請願、聽證等多種形式,拯救了這一項目。而現在,“新視野号”項目的日子也不好過,随着美國聯邦政府的部分關閉,其目前所能依賴的資金來源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應用實體實驗室(APL,NASA承包商)的儲備。

中原標準時間23點29分,就在“新視野号”探測器抵達距離“天涯海角”最近處約10小時之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實體實驗室接收到信号,顯示“新視野号”确認已經成功完成飛掠任務,并記錄到大量科學資料。

“新視野号今天完全按計劃完成了任務,實作了人類曆史上最遙遠的一次飛掠探測,距離太陽超過65億公裡!目前資料情況良好,我們已經獲得了‘天涯海角星’的近距離圖像,從此之後,随着更多資料回傳,圖像品質将會越來越好!”“新視野号”探測器項目的首席科學家、美國宇航局西南研究所的行星科學家阿蘭·斯特恩(Alan Stern)表示。

而根據最先被傳回地球的圖像,“天涯海角”是一顆長條形、兩瓣狀的小天體,長軸長度約32公裡,短軸長度約16公司,外觀呈現為啞鈴狀。另外,還有第二種猜測,即“天涯海角”的實體是兩顆小天體在互相繞轉,隻不過彼此之間的距離近到難以區分。

“新視野号”成功飛躍太陽系邊緣古老天體,後者外觀呈啞鈴狀

圖檔來源:NASA

這一外形驗證了此前科學家在掩星觀測時得出的結論——“天涯海角”具有不規則外觀,并非圓球形。

此外,對于“天涯海角”,科學家們估計,其自成形之後就一直藏在太陽系邊緣深處,幾乎還保持着幾十億年前剛形成時的狀态,算得上是人類可觸及的太陽系内的最古老物質。而與之相類似的天體還有很多,“這些遠古岩石群結構複雜,保留着太陽系演化所留下的痕迹,而我們也常是以将它們戲稱為‘太陽系的閣樓’。”斯特恩稱。

目前,随着“新視野号”的成功飛躍,越來越多的資料将被傳回地球。

據悉,按照程式設定,“新視野号”所獲得資料将達到幾個GB。隻不過,照現在每秒1000bps的速率,資料全部輸送完成将需要一年多的時間,預計2020年9月份完成。這也就意味着,人們想真正揭開“天涯海角”的真面目,以及周邊天體等資料,将得繼續等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