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讀書學習與思考力。 文/江湖一劍客

文/江湖一劍客

讀書學習的頻率,思考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的問題解決的能力,進而限制了你的人生格局,進而也基本上決定了你的人生命運。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陳寅恪給王國維的紀念碑撰文:

士之讀書治學,蓋将以脫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思想而不自由,毋甯死耳。斯古今仁聖所同殉之精義,夫豈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見其獨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論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嗚呼!樹茲石于講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節,訴真宰之茫茫,來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章;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曆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這是人之是以為人,存在與此宇宙太空的唯一意義所在。

什麼是學習?

學習,是指通過閱讀、聽講、思考、研究、實踐等途徑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學習分為狹義與廣義兩種:

狹義:通過閱讀、聽講、研究、觀察、了解、探索、實驗、實踐等手段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是一種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變化(知識和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的改善和升華)的行為方式。例如通過學校教育獲得知識的過程。

廣義:是人在生活過程中,通過獲得經驗而産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行為方式。(百度百科)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增廣賢文》

誠心學習

《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心、誠意、誠信是道德的基礎,也是一個思考力求學者必備的文化素質。

對學習如果有誠心,對事業就會有誠意,對人也就會有誠信,有了誠心、誠意和誠信,做人就會很踏實。

簡單的事物往往隐藏着複雜的道理,複雜的道理往往借用了簡單的形式。将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和系統化,将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步驟化,條理化、流程化、标準化,計量化。

複雜與簡單就是這樣互相轉換的。

技術就是可操作、明确的算法步驟

要想增長知識,需要多加閱讀;要想增強能力,需要多加鍛煉。

缜密思考、大道至簡、細節決定成敗。

既要學習,也要思考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論語》

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愛因斯坦

學會“系統性思考”

在職場中打拼,無論你是職場小白,還是部門主管、項目經理,或者是高層上司、企業老闆,每天面臨的問題,基本都是複雜的系統性問題。

這些問題涉及很多利益相關者,有很多影響因素,它們之間還存在着很多複雜而微妙的互相影響和關聯,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是以,我們隻有掌握了系統思考的技能,才能夠更有效地制定決策、睿智地采取行動。

相反,如果不會系統思考,就會出現諸如“隻見樹木、不見森林”、“隻看眼前、不見趨勢”、“隻看表面、不見本質”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系統思考缺乏症”。

是以,系統思考,可以說是我們在這個複雜的職場和企業經營和管理中,更好地生存與發展必備的一項核心技能。

怎樣進行思考?

1、獨處

思考需要靜心。

諸葛亮《誡子書》有雲:“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2、不斷的輸入,為思考提供基礎

對于我們大腦而言,學習等于輸入和存儲,而思考等于整合和輸出。沒有學習,思考沒有着力點;沒有思考,知識僅僅隻是知識。

是以,我們需要在思考中不斷地接納各種輸入,包括讀書、自己的閱曆、以及與人的交流等等,然後再思考,再接納輸入,直到最後洞察本質。

“深度思考”是一種非常稀缺的能力,需要經過長期的自我訓練逐漸養成。但一旦養成習慣,就不會覺得辛苦,反能成為樂趣。

3、透過寫作,進行思考練習。

寫作等于自我思考的整理,花時間架構出一篇讓别人能讀懂得文章,其實就是訓練自己的思考能力群組織能力。

很多人懂很多事情,也可以透過聊天與别人分享。但很有意思的是,你若要他們寫篇文章來談他們懂得的事情,他們卻往往寫不出來。不然就是寫出來後,别人完全看不懂。這通常就代表,他們對該主題的思考還不夠周延! 因為聊天分享,你可以沒有主軸、可以大家随意讨論、可以有表情與手勢來輔助内容。

可是要把一個概念寫成一篇文章并讓别人看懂,我們就得思考很多面向。比方說,文章一開始要怎麼起頭、怎麼論述、怎麼解釋、怎麼讓論點周詳、怎麼補足論點的破綻、怎麼從讀者的角度回頭看哪裡還有不足?

至于寫什麼,這就很廣泛了,剛開始可以先從你最擅長或是從你最喜歡的事情開始嘗試起。或者你可以寫一個原創故事,寫一篇讀書或學習心得,寫幾頁生活感悟。等寫作能力有所提升之後,你可以随便找一個關鍵詞,然後以這個關鍵詞來寫點東西等等。

4、向自己提問,逐漸深入,觸及問題本質:讓思考不僅僅停留在表面

我們很多人都覺得自己讀了很多書,可一段時間後,連讀了什麼都記不得了,更談不上運用,是以老覺得讀書沒用。 可你有沒有問過自己:為什麼記不住書的内容,為什麼沒有思考,怎麼思考,怎麼運用書中的知識點?......

是以思考的第一步是向自己提問, 提問的過程,其實就是:

面對問題→提出問題→找到原因(答案)→解決問題

的過程,就是思考的過程。

而且,提問常常不是隻問一個問題就結束,而是持續的、一層一層地問下去。 比如:

①為什麼我讀了那麼多書仍沒有發揮什麼作用?→因為沒有實踐運用;

②為什麼沒有實踐運用?→因為沒有把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工作中的“點”結合起來;

③為什麼沒結合起來?→因為讀完一本書之後就匆匆放下了,沒有整合知識,沒有好好的思考這些知識;

④......

在提問的這個過程中,不要僅僅停留在大腦,要實際的寫下來,這也是下面要說的“讓思考可視化”。

5、讓思考可視化

思考雖然是實實際際存在的東西,但也是虛無缥缈的東西。是以要學會思考,就要學會把思考可視化,我前面提到的“寫作”就是讓思考可視化的一種。

就上面說的讀書這件事,大部分人都隻停留在了“認識”這個階段,少部分做到了“整合知識”這個階段,隻有極少部分人才做到了“分析、思考知識”的階段。

書籍文字,是作者思維、思考的産物,作者面對的是所有讀者,而不是特意為你寫的,是以就存在一些你已經知道的、不需要的内容、不符合你了解的語言結構,是以你需要對作者的内容進行整理,找到你需要的,并轉化成你自己的内容。

這個整理的過程不是在腦海中想想就可以了,因為你沒有那麼強的思維能力和記憶力。是以你需要把它“可視化”,用文字或圖形把這些你需要的重點内容整理出來(推薦使用如思維導圖的方法進行整理)。這樣你的思路才能清晰、有條理,才能更好的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也才能很好的運用這些知識!

6、學會關注方法而不是結果

我們大部分人都喜歡關注結果,這無可厚非。但對于“思考”這件事來說,關注結果并不是一件好事。就像别人的富有或貧窮,這是一種結果,這對你來說重要嗎?當然不重要!對你來說重要的是:他為什麼富有或貧窮,也就是其中的過程、方法,這才是對你有用的東西!

是以,在我們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先不要急于去得結論,而是着重去觀察,思考,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在看别人分析問題或者看書的時候也是一樣,着重學習别人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而不是結果。 生活中,看書或者聽别人講話的時候,我們的思考往往會被被人的思考替代,很容易被人牽着鼻子跟着他們的思路、邏輯走,進而接受他們的觀點和見解。在這個過程中,一旦你停止自己的思考而将别人的思考完全接受,就會很容易産生偏見和誤解。

7、避免那些不利于思考的思維模式

比如:①“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世界上的事情,大多具有複雜性、多面性,并非簡單的對錯好壞。比如 當别人提出和你觀點相左的思想時,首先注意控制好你的情緒,讓自己冷靜下來(要做到這一點還是有難度的),仔細聆聽别人的觀點和見解,看看他們在說些什麼,他們為什麼要這麼說,他們說的對嗎?而不是馬上反對或指責。

②隻憑自己的感受判斷事情的思維模式。 我們大部分人都會憑感覺(表面的思考)說話或做事,而往往沒有進一步思考和分析的意識,隻有當出現問題的時候,才會仔細的思考一下(很多時候,出現問題了,也隻是片面的去思考)。特别是當處在情緒中,人的頭腦容易發熱,很難清晰、理性地思考。

思考力低的特征

情緒化、片面性、淺層次。

那麼如何才能鍛煉和提升思考力呢?

一般人求“快”,内心浮躁也。高一點境界的時候,就會追求一種“慢”,那是因為内心的淡定。若能“快慢自如”,就是得道高人了。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當代社會競争中很多的人心态浮躁,隻知道一個勁的向前沖,卻不知止,須知靜能生慧、以靜制動。

知識是能力的基礎,思考是行動的先導。

一個人一旦心态浮躁,其思考力水準和了解力水準都将跌落在常人之下。

心境靜,思考深。

正所謂: 靜水流深。

三種基本能力的培養:

思考力的提升、

行動力的增強、

意志力的磨煉。

修心養性,知行合一。

關于讀書、學習、思考的名言名句

學而時習之。——孔子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轼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 毛澤東

應當随時學習,學習一切;應該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爾基

讀書是學習,摘抄是整理,寫作是創造。——吳晗

學者先要會疑。——程頤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孫中山

愚昧從來沒有給人帶來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識。——左拉

學習永遠不晚。——高爾基

我的努力求學沒有得到别的好處,隻不過是愈來愈發覺自己的無知。——笛卡兒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

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則是知識的萌芽。——培根

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标志就是善于提問。——普列漢諾夫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人力勝天工,隻在每事問。——陶行知

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富蘭克林

學無止境。—荀子

學者先要會疑。—程頤

學然後知不足。—劉培

學習使我快樂。—王易

學習永遠不晚。—高爾基

重複是學習之母。—狄慈根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

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單學知識仍然是蠢人。—歌德

學貴得師,亦貴得友。—唐甄

師以質疑,友以析疑。—李惺

不知則問,不能則學。—董仲舒

學問難窮,幫親師取友。—湯斌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孔子

問學必有師,講習必有友。—陸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