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叫劉中巍,花名莫源,是阿裡雲容器服務團隊的技術專家,13年加入阿裡雲,從零開始參與多款雲産品的研發。在1024開發者節之際,來分享下自己的成長故事。
“平凡但不安分”的男孩我是一個來自北方的孩子,從小到大都是淹沒在人群中無法分辨的那種。學習成績一般,體育項目不擅長,也沒有什麼特别的才藝,就連升學老師給的評語都是團結同學,熱愛勞動。如果非要找出點特别的話,那就是對生活不安分的性格和特立獨行的個性。
2010年,懷揣着空空如也的憧憬與茫然來到北京求學,在北航學業如同高中一般繁重,但卻提供了自由的時間管理。和很多從事計算行業的前輩相比,我在大學前對于程式設計一無所知,更提不到興趣的層面,同學們都在啃教材的時候,而我卻拿着一些視訊剪輯與特效制作的工具書在研究,當然也通過這些技能賺了很多零用錢,以至于我曾經一度認為這就是未來我要做的工作。
越早的步入社會就會越早發現現實的殘酷,這也讓我意識到了自己并沒有出衆的藝術天分,工具是用來表達内心想法的方式,而我卻缺乏這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 藝術靈感。在接受這殘酷的事實後,我重新回到計算機的世界中,圖書館、實驗室占據了我每天大部分的時間。
扛着伺服器,跑上了五環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和幾個同學在學校的支援下,成立了公司進行大學生創業,主要做的方向是通過圖像識别做腳部的識别,進而提供包括足部尺碼測量,高端鞋類定制,足部健康監測等服務。作為團隊中的技術負責人,從前端到背景,從資料到算法,都要硬着頭皮去頂上。還記得一次給客戶傳遞産品,由于北京五環大堵車,我和一個同學扛着伺服器和硬體裝置在五環的應急車道上跑了2公裡,而這也成為了同學聚會上每次必談的談資。後來和電視劇的劇情一樣,我們融了資,再後來我們垮了台……。
心灰意冷的時候,我拿到了微軟程式設計之美中國賽區的第二名,拿到了微軟的實習offer,在微軟的日子裡,我接觸到了雲計算并且被深深的吸引。在一次技術沙龍中,我遇到了當時在阿裡資料平台的樸靈,他向我介紹的阿裡資料平台和阿裡雲的一些工作讓我熱血沸騰。幾個月後,我來到了阿裡雲,開始了新的故事。
在平淡中積累,在變化中蛻變剛來到阿裡雲的時候,我的崗位是前端開發工程師,負責的業務主要是萬網的郵箱與虛拟的前台頁面展現以及一些活動頁面的制作。雖說工作中的内容和我想做的事情完全是兩回事,但是在工作之餘會在内網中搜尋前輩們的分享,自己研究感興趣的方向,不斷的積累。
2013年9月,第一次參加了雲栖大會,在這次雲栖大會上,阿裡雲釋出了飛天5K,而我也終于知道在我工位旁邊的那個屋子中封閉了幾個月的哥們是幹嘛的。2014年3月,第一次參加了阿裡雲的年會,在年會上,王堅博士回顧了5K項目的點點滴滴,那一年阿裡雲承擔了太多的質疑與壓力,說到動情處台上台下的眼睛都泛起了點點淚光,那是一種壓力卸下時的宣洩與釋放,而坐在台下我也被深深地感染,惋惜沒能直接參與其中。
在阿裡雲的工作是充滿挑戰與變化的,随着前端工業工程化的趨勢發展,我們團隊主導了阿裡雲控制台前後端分離的架構改造,阿裡雲要把控制台架構在open API之上,所有的功能要自己先吃狗糧,再提供給開發者。我們抽象了公共元件,建構了統一的權限模闆加載模型,統一了互動體驗。再後來我們接手了控制台的後端代碼,削薄業務層的邏輯,将邏輯下層到open API,為開發者提供更多的可程式設計能力。
2015年,團隊決定研發一款面向公共雲的容器産品。還記得彼時在那間小小會議室,我們封閉了2個多月的時間。12月25日,容器服務正式對外公測。團隊中每個人都很有幹勁,充滿了能量。曾經有那麼一刻,讓我有一種感覺,仿佛旁邊的同僚就是當年一起創業的兄弟們,因為他們的眼裡是有光的,那是一種踏實的力量,相信自己做的産品會改變世界。
轉眼到了2017年,我設計和架構了第一款自己的産品,除了對技術産生價值帶來的幸福感,還有30斤的肥肉。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預知未來可能遇到什麼,能做隻是在平時的工作與生活中不斷積累;然後在變化來臨的時候,抓住機會,釋放自己積蓄的能量,實作蛻變。
蓦然回首,難忘初心仍是少年現在,我在阿裡雲容器服務團隊主要負責監控、彈性伸縮、DevOps等相關領域的研發與解決方案的制定等等。
從2013年開始接觸雲計算與容器到現在,可以說是基本見證了容器與雲原生架構的萌芽、生長到繁榮的每一個階段。容器技術也在質疑、觀望中被越來越多的公司與開發者認可,成為了新時代雲原生架構的發動機。阿裡雲容器服務也從早期的Swarm叢集逐漸演變到Swarm Mode到現在的Kubernetes,提供了高性能可伸縮的容器化應用的生命周期管理服務,提供多種應用釋出方式和持續傳遞能力并支援微服務架構。簡化了容器管理叢集的搭建工作,整合了阿裡雲虛拟化、存儲、網絡和安全能力,打造雲端最佳容器運作環境。
回顧這五年時光,從前端變成了全棧,長了肥肉,更從男孩更新為丈夫;但是不變的,唯此心而已,那就是對技術的單純與好奇。
還記得當年那個扛着伺服器上五環的男孩嗎?
今天他仍還會奔跑,不過是在雲計算的賽道上,為了無法計算的價值。
點選了解阿裡雲容器服務:
https://www.aliyun.com/product/container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