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很多人看到這個問題,第一反應就是因為嶽中琦是嶽飛的後代,是嶽飛的21世孫,是以雖然很有才華,但是無論雍正還是乾隆都不敢重用他。
當初曾靜也是這麼認為,嶽将軍是嶽飛的後代,當初嶽飛将軍抗金,名垂千史;如今嶽鐘琪将軍在西北大權在握,隻要站出來振臂一呼,天下便可傳檄而定,将滿人趕出中原,恢複漢人天下。

如果曆史都像演義,都如曾靜這幫文人靠想象就可以改變,也就沒有嶽鐘琪後來的故事了。
要想知道嶽鐘琪在那個曆史時段的曆史處境,須從涼州莊浪嶽家(今蘭州永登,那個時候屬于臨洮,是以也叫臨洮嶽家)說起。
嶽鐘琪的父親嶽升龍原本隻是福州永泰營千總,他是經曆過“平三藩”、“征讨噶爾丹”一步步,從基層幹起,最終駐四川鎮守康定。
吳三桂的反叛,給了他第一次仕途上升的機會。因為他殺了被吳三桂招降的永泰營遊擊許忠臣,阻止了永泰營叛變清朝,得到了提督張勇的賞識。
後來随着平三藩的一路勝利,嶽升龍跟着張勇的手下王進寶,殺回了蘭州,然後升任為自己老家的守備。随着攻克西北的其他地方,最終他官至天津總兵。
後來康熙親征噶爾丹的時候,嶽升龍因為護糧以及督戰有功,因為昭莫多大捷,被康熙重視,授拖沙喇哈番,提拔為四川提督,從此駐守四川,被康熙視作親信。
在四川的時候,和當地的其他官員發生沖突,最終對方不是被斬首,就是被解職,隻有嶽升龍一路高升,最主要原因還是在于他比較會打仗,而且比較識時務。是以成名就之後,就主動乞休,退下來了一直活到了康熙51年。
嶽升龍之是以要求退休,除了本身的傷病之外,就是為了給兒子嶽鐘琪鋪路,因為做康熙的親信是有代價的。
因為嶽家因為戰功升官的人可不止他一個人,他的弟弟嶽超龍做到過湖廣提督;侄子嶽鐘璜也都是康熙身邊的藍翎侍衛。
但是他的兒子嶽鐘琪卻什麼身份職位都沒有,在家伺奉老母。是以年紀一大把的時候,不得已花錢捐了一個候補知府,還沒有實缺。
一直等到他父親嶽升龍死前的兩年,嶽鐘琪才被允許入川籍,而且隻是給他補了一個小遊擊的官。
這也就意味着嶽鐘琪必須也從基層做起,不但沾不到老子的半點光,而且嶽升龍當年樹的敵人全成了他仕途晉升的壓力。
後來西藏危急,康熙派撫遠大将軍胤禵督軍青海。戰事再起,嶽鐘琪可謂官運亨通,火箭般地坐穩了位置。
因為康定是嶽升龍曾經的地盤,是以嶽鐘琪很快被升為四川永甯(今四川叙永)協副将,駐守康定。嶽鐘琪也是以為奇兵入藏、拉薩平叛占得先機,嶽鐘琪最終因功做到了四川提督,從此牢牢的坐穩了父親嶽升龍之前的位置。
到了雍正元年的時候,跟着年羹堯青海平叛,嶽鐘琪成功收複被叛軍占領的青海地區60萬平方華裡的領土,雍正賞賜起來可比康熙大方多了,不但封嶽鐘琪太子太保,三等威信公,授兼甘肅提督;還親自在扇子上寫了一首很肉麻的詩,送給了嶽鐘琪。
這也導緻了後來年羹堯被清洗的時候,雍正認為隻有嶽鐘琪可以頂替年羹堯的職責,但是此前自己給年羹堯的權限實在過于大了,是以導緻雍正對邊将不放心。
雍正敲打嶽鐘琪的方式非常特别,和當年敲打連根搖的方式很類似。找一乞丐到處去造謠,說嶽鐘琪要造反,等着嶽鐘琪自己上門請罪,然後自己原諒。和當初京城裡的謠傳“年羹堯家裡跑進一隻老虎”如出一轍,但是年羹堯沒有嶽鐘琪的這個悟性,是以年羹堯的結局比較慘。
也或許正是因為年羹堯的悲慘結局,使得嶽鐘琪更加謹慎。是以曾靜案發的時候,嶽鐘琪“做了一回小人”,因為他分不清這個是雍正試探他的,真是确有其事。不過跟着那幫異想天開的人混,後果可想而知。是以嶽鐘琪無論做什麼選擇,最終都會是那個選擇。
但是後來随着軍機處的成立,對邊将的控制權一步步收歸到雍正自己手裡的時候,那些世代從軍的邊将日子就沒那麼好過了。因為邊疆打仗的時候失去了自主權的時候,打起仗來就相對會被動很多,曆朝曆代都是如此。朝廷放權又怕他們自己坐大;朝廷抓權又失去了軍隊活力。
是以到了雍正後期,敗仗很多,又是猜忌,又沒有拿得出手的軍功,嶽鐘琪的境況每況愈下。
嶽鐘琪因為改土歸流,跟雍正寵臣鄂爾泰的關系很差,這直接導緻後來嶽鐘琪僅僅因為被張廣泗彈劾,就差一點被判了死刑,這在前期是不可想象的,但這符合武将命運的邏輯。
不過後來還好,嶽鐘琪把自己的身家全部捐了出來,保住了自己的命。不過乾隆就不太厚道了,他把嶽鐘琪當成收拾爛攤子的,有麻煩時就找嶽鐘琪,沒有麻煩時就一腳踢。
一直到乾隆13年(1748年)3月,由于大金川叛亂而清廷出兵多時未果,終于沒辦法,又起複了嶽鐘琪。可是這個時候的嶽鐘琪已經60多歲了,但是最終還是憑着自己在藏人心中的威望,以及對藏胞的尊重,招撫了莎羅奔、郎卡及衆土司。
此後隻要康定那邊出現了不穩,乾隆就起用嶽鐘琪。嶽鐘琪就成為了給乾隆收拾爛攤子的人。
直到乾隆19年(1754年),嶽鐘琪抱病平叛,最後死在路上,這個結局也比較符合一個将軍的最終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