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不是這位謀士,那麼枭雄曹操,可能隻會是一個無名小卒

古代國家強盛靠的不僅僅是軍隊的實力強大和指揮的萬無一失。戰争之後國家未來的發展也決定這個國家能否在亂世之中立足。而曹操的手下就有這麼一位謀士,他曾經一度幫助曹操在三國争霸中取得了領先地位。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天妒英才的郭嘉。

如果不是這位謀士,那麼枭雄曹操,可能隻會是一個無名小卒

老人常說看一個人小時候是什麼表現什麼樣,就能判斷出他将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郭嘉在少年時期就看出了天下将會大亂。那是他對天下格局的遠見已經顯露了出來。在他二十歲的時候選擇了隐居,觀察着各路群雄,選擇自己侍奉的君主。最初他選擇的是名門貴族袁紹,可是後來他發現袁紹有些時候不果斷,有着不必要的婦人之仁。跟着他的話是很難成就天下大事的,就早早離開了他身邊。盡管那時候袁紹可以說是最強大的勢力之一。

如果不是這位謀士,那麼枭雄曹操,可能隻會是一個無名小卒

後來曹操手下的謀士戲志才去世了,他讓荀彧給他找一位新的謀士。荀彧立刻就把郭嘉推薦給了曹操。二人見面後,就和劉備三顧茅廬一樣,曹操也和郭嘉進入軍帳中談論如今天下的形勢。郭嘉明白戰争其實就是一種粗暴的政治手段。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真正較量絕不是戰争的較量,而是政治的較量。他在曹操身上看見了一個懂得玩弄政治,下手不會有任何猶豫的枭雄形象。他當時就決定一生追随曹操,輔佐他成就一番事業。

如果不是這位謀士,那麼枭雄曹操,可能隻會是一個無名小卒

這時可能有人會問,郭嘉和諸葛亮到底誰更勝一籌?這個問題真的是很難回答,因為二人不是活在同一個時期的人物,沒有過什麼正面對決。而且二人擅長的方向也不一樣。如果要用二人的成就,那也是有點牽強。

郭嘉和諸葛亮不一樣的地方是,郭嘉并不擅長戰争中對軍隊的指揮,他隻是擅長對國家未來的走向和君主的重大決策提出建議。也就是說,郭嘉主要是一個謀士,是主将身邊不可或缺的頭腦,但軍事能力,抱歉,沒看出來。而諸葛亮是真正的軍事奇才,如果說郭嘉是謀士的話,諸葛亮則是将軍、謀士集于一身,是真正的軍事家。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諸葛亮先是留守荊州,後又領益州牧,領軍駐防;後又五伐中原,身臨一線,統兵出征。

如果不是這位謀士,那麼枭雄曹操,可能隻會是一個無名小卒

郭嘉他跟了曹操十幾年,雖然說曹操到哪他就去哪,一直待在軍隊中。雖然是征戰四方,但是曆史的記載上,曹操沒有一次讓他獨自領兵作戰的記載。是以如果要在戰略領域這方面進行對比,諸葛亮是更勝一籌。

郭嘉更像是一個低配版的張良,他能幫助曹操提出大體的前進方向。但是這其中軍隊走哪條路,怎麼布陣這些細節他是不會的。比如強攻呂布、官渡鏖戰無視孫策。這些都是決定,而不是軍事戰術。最著名的當然是與袁紹決戰前的所謂的“十勝十敗”之策了,堅定了曹操出兵與袁紹決戰的信心。

如果不是這位謀士,那麼枭雄曹操,可能隻會是一個無名小卒

郭嘉餘生的十幾年都在為曹操效力,可惜天妒英才,三十六歲的時候就病逝了。如果他能活的長一點,說不定曆史将會改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