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java類名包名解釋

VO:值對象、視圖對象

PO:持久對象

QO:查詢對象

DAO:資料通路對象——同時還有DAO模式

DTO:資料傳輸對象——同時還有DTO模式

PO:全稱是persistant object持久對象最形象的了解就是一個PO就是資料庫中的一條記錄。好處是可以把一條記錄作為一個對象處理,可以友善的轉為其它對象。

BO:全稱是business object:業務對象主要作用是把業務邏輯封裝為一個對象。這個對象可以包括一個或多個其它的對象。比如一個履歷,有教育經曆、工作經曆、社會關系等等。我們可以把教育經曆對應一個PO,工作經曆對應一個PO,社會關系對應一個PO。建立一個對應履歷的BO對象處理履歷,每個BO包含這些PO。這樣處理業務邏輯時,我們就可以針對BO去處理。

VO :value object值對象ViewObject表現層對象主要對應界面顯示的資料對象。對于一個WEB頁面,或者SWT、SWING的一個界面,用一個VO對象對應整個界面的值。

DTO :Data Transfer Object資料傳輸對象主要用于遠端調用等需要大量傳輸對象的地方。比如我們一張表有100個字段,那麼對應的PO就有100個屬性。但是我們界面上隻要顯示10個字段,用戶端用WEB service來擷取資料,沒有必要把整個PO對象傳遞到用戶端,這時我們就可以用隻有這10個屬性的DTO來傳遞結果到用戶端,這樣也不會暴露服務端表結構.到達用戶端以後,如果用這個對象來對應界面顯示,那此時它的身份就轉為VO。

POJO :plain ordinary java object 簡單java對象個人感覺POJO是最常見最多變的對象,是一個中間對象,也是我們最常打交道的對象。一個POJO持久化以後就是PO直接用它傳遞、傳遞過程中就是DTO直接用來對應表示層就是VO

DAO:data access object資料通路對象這個大家最熟悉,和上面幾個O差別最大,基本沒有互相轉化的可能性和必要.主要用來封裝對資料庫的通路。通常和PO結合使用,DAO中包含了各種資料庫的操作方法,比如對DATABASE的增删改查。它可以把POJO持久化為PO,用PO組裝出來VO、DTO

model:存放模型,通常是實體BEAN,也就是你業務模組化分析出來的那些actor等實物類。

service:是後來網上大多數人經驗總結出來,進而增加了這麼一個層次,主要是為了降低耦合,面向接口、元件程式設計,具體的服務類,能産生實際效果和影響的類放于此。

util:utility是存放工具類相關的JAVA代碼的,比如采用filter過濾器,還有一些其他的相關小工具雜類亦存放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