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皇帝忠心耿耿的太監,皇帝不在的時候全靠他頂着

在明朝,皇帝設立了東廠西廠兩個特務機構。最初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國家安全,清除隐患的暴力執行機構。但是在後來,這個機構逐漸腐敗了。誕生了劉瑾、魏忠賢這樣的奸臣,他們的權力甚至有超過皇帝的迹象。

對皇帝忠心耿耿的太監,皇帝不在的時候全靠他頂着

這些人為了一己私欲,把整個朝廷弄得烏煙瘴氣。讓百姓民不聊生,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最後這樣的人也罪有應得,被皇帝無情處決。雖然那時候東廠西廠腐敗,但也還有人能堅定自己的本心。繼續為皇帝效忠,為天下百姓着想。太監陳矩,就是這樣的一個忠臣。

陳矩在九歲的時候就進宮了,當時在司禮監秉筆太監高忠的手下做事。三年後他的上司參加了對抗鞑靼的軍事行動,作為部下的陳矩,從中明白了為國家和人民效忠的崇高使命。從那以後,他開始留心有關政治、經濟的事。在立下了多次功績後,陳矩坐上了司禮監秉筆太監的位置,掌管了東廠。

對皇帝忠心耿耿的太監,皇帝不在的時候全靠他頂着

作為一個正直的,能從多方面考慮的人。陳矩對于自己要處理的案件,通常都會采取溫和的手段。多數會使用囚禁或者勞改,而不是拷問或者直接處決。是以在當時,很多犯了事的皇室血脈或者大臣,聽到自己由陳矩負責後,都會安下心來。而在認識到自身錯誤,被陳矩給了第二次機會的人,大多都會痛改前非。

而且,陳矩還是一個直谏的人。在和皇帝說話的時候,他通常不會拐彎抹角,會直接指出皇帝的不足和缺點,并輔佐他加以改正。而明神宗作為一個不勤快的皇帝,他是很少上朝議事的。如果沒人幫他處理這些事情,明朝早就亂套了。是以陳矩就接手了這些,本應皇帝負責的事務。這一做就是28年,也幸虧陳矩是個清官。如果換做其他奸臣,明朝會滅亡的更快。

對皇帝忠心耿耿的太監,皇帝不在的時候全靠他頂着

在陳菊的為官生涯裡,做過的最大一件事,就是解決了明朝的“妖書案”。1603年十一月甲子日的大清早,很多朝廷官員的門口,都有人放了一本《續憂危議》的匿名書。書中說皇帝的最愛的鄭妃,想要聯合一些有權勢的人,逼迫皇帝換掉太子。太子可是王朝的繼承者,這種事可不是和那些靈異小說一樣,看後可以一笑了之的。

當時這個案件,對很多大臣都造成了影響。一些官員在看了匿名書後,一些大膽的想法和大逆不道的計劃,就從心底冒了出來。而有一些本來就互相看不順眼的對家,則是利用這個機會互相舉報。本着錯殺一千,不放過一個的想法。還真有一些無辜的大臣,因為這件事被處決。

對皇帝忠心耿耿的太監,皇帝不在的時候全靠他頂着

而手握東廠權力的陳矩,自然也是被卷入了這場混亂漩渦的中心。不過陳矩終究是一名深得皇帝信任,而且為人正直的官員。他利用自己的權力保護了一大批受到牽連的人,并用自己的方式處理了這件事情,讓社會上的輿論漸漸平息了下去。受其保護的人在這件事情之後,對其感恩戴德,甚至連那些素不相識的官員,也對陳矩贊賞有加。

陳矩一生清廉有加,在其臨死前,将自己的身後事做了簡單的安排。以上種種行為,使得他名聲遠揚,成為曆史上名聲最好的太監,在他死後,百官扶棺下葬,至今都有人祭拜。

對皇帝忠心耿耿的太監,皇帝不在的時候全靠他頂着

而明神宗有感于他所做出的貢獻,就對他的家裡人做出了一定補償,讓其得到了應有的尊重與回報。陳矩用一生的經曆來證明作為宦官也是可以有大作為的,并不是所有的宦官都是壞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