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自诩十全武功,結果慘被打臉,被一小國打得大敗!

乾隆是清朝著名的皇帝,也是中國曆史上在位第二長的皇帝,在位時間60年。他在位時期,清朝達到實力的巅峰,創造了中國古代曆史上最後一次盛世“康乾盛世”。

乾隆晚年時期,他回顧自己的一生,頗為自诩地列舉了“十大武功”,還自稱為“十全老人”,哪十全呢?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十功者,平準噶爾二,定回部一,打金川為二,靖台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爾喀降,合為十。”

乾隆自诩十全武功,結果慘被打臉,被一小國打得大敗!

其實,乾隆自己所說的十全功績大部分為真,隻有一項不準确,就是降緬甸。真實的史料是,大清遠征緬甸,結果被緬甸打得大敗,铩羽而歸,而且還丢失了大片的國土。

當時大清在世界上還是一個強盛的國家,而東南亞的緬甸隻是大清的一個藩屬國。乾隆年間,緬甸對清朝雲南邊境不斷進行騷擾,清政府被迫還擊,其實看似理由很簡單的戰鬥雙方都各自懷着不同的目的。

緬甸當時已經是稱霸中南半島,已經急不可耐像脫離大清的控制,脫離番邦小國的地位,與大清朝同起同坐。而清政府則是想的怎麼将從清朝初期就被分割出去的緬甸北部克欽邦地區近9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收複回來。

由于清朝政府在當時号稱天朝上國。是以這種傲慢的态度,根本沒有将藩屬小國緬甸放在眼裡,但是戰争爆發後卻傻眼了,清軍被緬甸軍隊打得連連敗退。而這還不是緬甸的精銳部隊,由于緬甸同時還在和暹羅作戰是以被牽制了部分力量。

要說,清軍輸得也不冤枉,咱們來看看當時的情形。當時乾隆年間,清軍主要還是以冷兵器為主,主張老祖宗留下的騎射打天下。但是緬甸是以山地地形為主的國家,是以騎兵去了基本等于是廢了。

乾隆自诩十全武功,結果慘被打臉,被一小國打得大敗!

在加上當時的緬甸進隊已經武裝了許多的火器,當清軍的戰馬一過來,随便打幾槍那些馬匹就到處亂串根本不聽指揮。清軍的優勢完全無法在從戰場展開。

然後,清軍打不過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士兵水土不服。戰場在南亞熱帶地區,清軍中很大一部分是來自北方,根本就不适應當地的氣候和環境,很多士兵過去就生病,據統計病死的比戰死的還要多,就連清軍指揮這場戰鬥的統帥明瑞也是由于水土不服給病死了。

戰争打到最後,清軍在巨大的人數和後勤保障優勢下,勉強獲得了一點勝利,緬甸軍後撤,并請求和談。看似清軍獲得勝利,其實是由于緬甸怕被夾擊主動要求停戰投降的。但是其先進的武器,打得清軍是潰不成軍。要是緬甸的精銳軍隊沒有被牽制結局還很難預料。緬甸給了清朝一個台階下後,清政府也答應了停止戰争,按照世界第一強國的性格這不應該啊,追根究底隻怪清朝再也沒有了脾氣。

乾隆自诩十全武功,結果慘被打臉,被一小國打得大敗!

後來,緬甸又重新納貢與清,而緬甸實則得到了大大的實惠。因為通過此戰,鞏固了對緬甸北部克欽邦地區近9萬平方公裡的土地的占有。乾隆盛世都沒有能夠收複這塊土地,更不要指望晚晴腐敗的清政府了。

作者:國學那點事。每日一讀,貴在堅持,你若喜歡,歡迎支援。

國學那點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