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處理關系沖突的5種狀态。|叢非從

婚戀情感專家淩子老師帶領的幸福365婚戀咨詢團隊,專業從事戀愛擇偶、情感挽回、夫妻出軌、離婚、婆媳沖突、親子關系的咨詢、教育訓練、指導。

推出一個案咨詢、團體咨詢、系列微課、會員、vip貼身婚戀顧問服務等。

1

關系是由互動組成的。當對方做了一些讓你不舒服的行為的時候,我們就說你體驗到了被攻擊。這時候,你就會自動開啟應對反應。一個人在關系裡應對被攻擊時,通常有5種:

涵容。

抱持。

界限。

攻擊他人。

自我攻擊。

最進階的狀态其實是涵容。涵容就是:你對我做了一些不友好的行為,我了解你這些行為背後的痛,并幫你消化了這些痛,然後以一種好的、正向的行為回報給你,讓你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并不是無助的。

比如說嬰兒攻擊母親。嬰兒對母親不滿,可是母親強大的内心能了解此刻嬰兒的痛苦,進而給出針對性的安撫。比如說來訪者攻擊咨詢師,咨詢師不會被傷害到,反而更了解來訪者内在的苦而陪伴來訪者。比如說厲害的公關人員、客服人員、高情商的員工等,都可以透過對方糟糕的情緒抓住他們難以表達的痛,幫他們消化。比如說剛談戀愛的時候充滿了甜蜜,一個人能設身處地了解另外一人的作,并幫他消化,完成涵容。

在涵容裡,關系是共赢的。我願意幫助你變好,因為你是我的一部分。你好,我也會好。

這并不是個多進階的技能。我們每個人都會在某些時候、對某些人有過。但并不是所有時候都能做到,因為,涵容是需要心理能量的。

能量弱一點的時候,狀态可以達到抱持。抱持就是母親對嬰兒展開了懷抱,對于成年人來說就是:你對我攻擊,我不會受傷,我還願意哄你、安慰你、陪伴你、擁抱你、照顧你。這些寵愛讓人舒服,但其實是岔開了話題,沒有對他人此刻的痛進行深刻了解。

抱持是穩穩地在這裡看着你,像對寶寶一樣寵愛你。涵容則是,我了解你此刻内心的哀傷和痛,并帶着尊重而幫助你。涵容是了解,抱持則是接納。

能量弱一點的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界限。雖然你對我有攻擊性的行為,但是我心裡有清晰的界限,我知道這是你的事,我能厘清楚哪些是我的,哪些是你的,是以我不會被傷害到。你自己的受傷你負責,我自己的受傷我負責。

在界限裡,我控制不了你,也不想控制你。你控制不了我,因為我能做自己。

能量再弱一點的時候,人就會被對方的攻擊所擾動到,進入反彈。當一個人接不住對方的攻擊時,就會以攻擊對攻擊,希望把對方的攻擊傳回去,避免自己受到傷害。這時候潛意識覺得:我隻要阻止你傷害我,你就傷害不到我。

攻擊别人的好處有:

維護價值感,我覺得别人有問題,問題就不是我的了。

省力。讓别人改變,我就不用花力氣改變了。

但攻擊别人也是需要心理能量的,當一個人沒有能量和勇氣攻擊他人的時候,就會把攻擊指向自己。覺得都是自己的錯、都是自己不好、都是自己的責任。

他的潛意識覺得:隻要我改成對的、好的樣子,你就不會傷害我了。

這着實是一種自虐,但也是人無奈之時最底層的自救。實在沒有别的辦法改變現狀了,隻能通過傷害自己來要求自己改變,幻想着通過自己的改變,以一己之力影響他人,甚至影響環境的改變。

處理關系沖突的5種狀态。|叢非從

2

是以,應對他人的攻擊時,進階程度依次排序為:

保持界限。

其中,前三種為成熟的應對方式;後兩種為不成熟的。你可以感受下,在關系沖突裡,你更多處于哪種狀态呢?你在哪些時候是不同的呢?

如果你在用攻擊别人的方式對待關系,不必沮喪。還好你沒陷入自我攻擊,還是不錯的。如果你願意,你可以思考下往上走一走,能用更成熟的方式來應對關系。如果你在用攻擊自己的方式,那也還不錯,你每走一步就都是在進步了。

注意,我用的詞是狀态,而不是方法。狀态是個很難通過意識選擇的,更多是一種自然呈現的結果。

成熟的應對方式,來自于充足的心理能量。而心理能量則來自于愛。你内心有多充滿愛,你對關系就能承擔多大的張力。

很多人學了心理學後,知道了很多概念。應該共情、應該抱持、應該一緻性表達、應該不指責、應該有界限,都非常正确。但是這些做起來卻很難,因為内心的愛是匮乏的,技術就用不起來。

就像一部手機一樣。功能多固然好,但記憶體拉胯,大多數進階的功能就都運作不起來了。是以,真正的改變,來自于先恢複自己的心裡能量,先讓自己内心充滿愛,才有可能更好地處理關系。也就是你隻有先搞好自己,你才有力量去搞關系。

這幾種狀态也并非對立。有時候會有模糊的邊界,介于兩者之間,都有一些。有的時候人可以通過理性調控,勉強自己一下做點别的。但那終究是不可持續的。

最健康的方式,其實就是修複内心對愛的匮乏,讓自己有能量真的去愛。愛自己,愛他人,也愛這個世界。

3

怎樣補充自己的能量呢?

就是了解自己,然後先愛你自己。包括:

1.停止白費力。你在關系裡用的很多力氣,如果不能實作你的目的,那都是白費力氣。就像用頭撞南牆一樣,頭已破,牆卻未動。是以,識别并停止無用功,就是恢複能量的第一步。

2.了解匮乏的來源,心疼曾經的自己。我們不愛自己,是因為不相信愛。我們不相信愛,是因為受了原生家庭的詛咒,讓我們的潛意識相信了——我不值得被愛。原生家庭傷害人,但其實比原生家庭更傷害人的,是人允許了原生家庭的模式在持續。找到你當年是怎麼缺愛的,你便可以停止繼續用同樣的方式缺愛。

3.創造愛。愛有2個來源:被别人愛、愛自己。這兩個都很重要,互相補充。但如果僅憑生活中自然流動的那點愛,顯然不夠用。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引導别人來給我們多一些的愛,自己也給自己多一些的愛,讓愛被創造出來。

當你開始有了一些能量,你可以開始學習涵容了。别人的攻擊,隻是他内心無法消化的脆弱的一種表達方式。去了解,去共情,去看見,去抱持,對方的心就會被融化,就會感受到來自于你的愛。而他,不僅會停止傷害,還會反哺你更多的愛。

當你能全面的了解對方的脆弱與無奈,便能真正實作關系的共赢。你幫我、我幫你,就是好關系。當你擁有了深度了解對方的能力,你就擁有了穩定關系的能力,也擁有了長期合作的可能。

起碼,你對關系是有選擇權的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