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以食為天

作者:不負春風

中國的飲食,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譽的,華僑和華裔外籍人在海外謀取生,經營最為普遍的産業就是餐飲業。有華人處應有中國餐館,中國的飲食可以說是“食”被天下。

民以食為天

一談到中國飲食文化,許多人會對中國食譜以及中國菜的色、香、味、形贊不絕口。但是如果要從比較的角度來探讨飲食文化,可以操作的辦法是把握住中國飲食文化的精髓。中國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飲食文化,地區的差異是很大的,這也就造就了中國的飲食文化豐富多彩。中國飲食文化的諸多特征,展現在飲食文化之上,這直接影響着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

民以食為天

首先因為人口壓力以及其它多種原因的存在,是以中國人的飲食從先秦開始,就是以谷物為主,肉少糧多,輔以菜蔬,這就是典型的飯菜結構。其中飯是主食,而菜則是為了下飯,即助飯下咽。為什麼要助飯下咽呢?那是因為主食并不可口,必須有一種物質來輔助它使人們能夠吃下去。當然菜的功能和鹽的功能有共同點,但是不等同于鹽。這樣促使中國的烹饪的首要目的是裝點飲食,使不可口的食物變得精妙絕倫。其次,由于中國手工業的發達,是以烹饪中的飲食加工技術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展現了中國文化的衫特征。所有這些,使中國飲食文化有如下特征。其一,中國烹饪技術發達,許多西方人看來不可食的物品,經過中國廚師的勞作,變得使人一見而食欲頓開。其二,中國人的食譜廣泛,舉凡能夠食者皆食,毫無禁忌。其三,中國救荒的著述特别多,以備饑荒之年以野菜充饑之用。其四,中國人将食的追求作為人生至樂來追求,吃飯成為第一要求。由于中國人在吃的方面不能夠随心所欲,有詩為證:

紅日巡天過午遲,腹中虛實自家知。

人生一飽非難事,僅在風調雨順時。

是以長期以來吃穿不愁難以辦到,是以吃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占有特殊的位置,證據不勝枚舉。

很慶幸自己二十幾歲的年齡沒有選擇紙迷金醉的生活,而是選擇了茶米油鹽。希望各位都能享盡人間美食,不負美好年華!

民以食為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