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溫水裡的程式員,技術将淘汰一切。

  七月,炎炎的夏日,瘋狂的暴雨不分晝夜,侵襲着這座城。早上七點,我騎着摩拜單車出發去往地鐵站,誓死如歸一般的,擠進地鐵。像往常一樣,騎車、擠地鐵、打卡上班。相

信大家都跟我一樣,未來的憧憬支撐着我們,日複一日的寫着代碼、重複着一樣的工作、造不完的車輪、用不完的架構,然而我慢慢的開始覺得這是一個陷阱,一個把我們的夢想與未

來禁锢在牢籠中、細細把玩的理想主義者。

  說一個老掉牙的故事:《溫水煮青蛙》,

  美國康奈爾大學作過一次有名的實驗。

  經過精心策劃安排,他們把一隻青蛙冷不防丢進煮沸的油鍋裡,這隻反應靈敏的青蛙在千鈞一發的生死關頭,用盡全力躍出了那勢必使它葬身的滾滾油鍋,跳到地面安然逃生。

  隔半小時,他們使用一個同樣大小的鐵鍋,這一回在鍋裡放滿冷水,然後把那隻死裡逃生的青蛙放在鍋裡。

  這隻青蛙在水裡不時地來回遊動。接着,實驗人員偷偷在鍋底下用炭火慢慢加熱。

  青蛙不知究竟,仍然在微溫的水中享受“溫暖”,等它開始意識到鍋中的水溫已經使它熬受不住,必須奮力跳出才能活命時,一切為時太晚。

  它欲試乏力,全身癱瘓,呆呆地躺在水裡,終緻葬身在鐵鍋裡面。

  

  最後,青蛙在溫水裡葬身,根本原因其實是實驗的人沒有救它。從青蛙的角度,它感覺環境,相信環境,因為這是它的判斷标準,它的思想局限注定了跳不過這個慢慢加熱的鍋,

這大概是它的悲劇吧。

  我們程式員,何嘗不像這隻青蛙?那口鍋,就是那個理想主義者,理想主義者用代碼在煮鍋裡面的水。技術是有溫室效應的,我們經常、總是,寫着代碼,學着代碼,反複練習,夢想成為架構師,尋找

更好的生活,代碼産出越多,如果不能跳脫代碼之上,它就會變成二氧化碳,架構師的視角是不一樣的,我們的角度在鍋裡,架構師的角度在鍋外。同一個項目,架構的感覺能力,從産品入手,到架構設計,

再到項目實施,中間需要産品知識、設計知識、産品領域知識,最後産出,不一樣的多視角能做好一個架構,如果隻是在代碼層面,與業務脫離,即使程式寫的再好也無用。而我的感覺,常常停留在代碼層面,

如何寫好代碼,用哪個架構,往往能獲得不錯的結果,得到同僚,老闆的認可。如果細細回想,我不就是青蛙,溫水已經開始沸騰。一旦熟悉的代碼被淘汰,或者34歲了。。。

  華為在清退34歲以上的員工,我覺得他們是被煮熟了。舒适區待得太久了。渾渾噩噩,代碼寫的好,可是效率比不過年輕人了,況且年輕人學習的更快,很快就能超越這群煮熟的青蛙,

技術帶來的溫室效應迷惑人的感覺。寫好代碼,很行了,很牛逼。殊不知如果沒人救你,警鐘敲響一切就晚了。

  尋找不同的途徑,跳出舒适區 

  程式員的未來在哪?最終成為架構師,或者轉行,還是被淘汰?我覺得學習迫在眉睫! 不僅僅是代碼,注意你的生活,設計,産品,甚至是烹饪,讀書寫作。技術發展的太快了,往往在學完一種知識,另一

種接踵而來。未來的風險在不斷的加深,當下時代,技術飯,不是那麼好吃的,等年輕人搶走你的飯碗,你能跟他們争的,無非就是這些生活的閱曆,對項目的把控能力,對架構的感覺能力,這些靠敲代碼是敲

不出來的, 必須尋找不同的途徑,跳出現在的舒适區。好代碼煮程式員,時間會淘汰一切。

2017年7月23日 廣州 雨夜記========================================================

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