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5G賦能各行各業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5G賦能各行各業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作為移動通信領域的行業“老兵”,過去近20年,高通公司中國區董事長孟樸經曆了從“1G”到“5G”,每一代移動通信技術所帶來的行業和社會變遷,仍感歎于代際更替帶來的變革性的創新應用,而最令他自豪的正是中國移動通信産業由弱到強的發展曆程。

日前,在接受受尊敬企業年會對話時,孟樸表示,移動通信産業發展的20年,是整個生态系統不斷合作的結果。“基本上每10年左右,通信技術會更新疊代一次,産業鍊的格局都會重新洗牌一次。這是高通與中國合作夥伴共同成長的經曆,也是中國企業從學習到趕超全球競争對手的過程。”他說,“高通在中國獲得的成功來自于合作夥伴的成功。”

攜手更廣泛“朋友圈”

近年來,中國5G規模化部署不斷加快,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11月,中國5G基站數達139.6萬個,5G終端連接配接數達4.97億戶,5G應用創新案例超過1萬個。5G正成為推動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力量。與4G相比,5G帶來的社會變革也更為深遠。

2020年進博會期間,高通與智能機器人企業上海龐勃特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體育學院達成戰略合作,開發出能設定不同難度的訓練機器人。“通過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每個行業的專業知識都特别重要。是以,我們在與不同行業合作時,都一定要找到這個行業的‘專家’。”孟樸說,“我認為,在5G賦能千行百業的過程中,垂直行業裡廠商的行業知識是非常重要的。高通公司要和專業人士一起合作,使得各種各樣的5G行業應用能夠實作。”

目前,中國已成為了全球5G網絡規模最大、使用者數最多的國家。但5G的發展是一個過程,并不是在網絡建成後就結束了。過去一年多,面向5G的未來,高通在全球技術發展層面率先推出了符合3GPP Release 16标準的數據機及射頻系統——骁龍X65 5G移動平台,其能夠支援10Gbps 5G速率。在這項産品誕生後,推動了5G在Release16标準上的應用發展。

2021年7月,工業和資訊化部聯合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等9部門印發《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突破5G應用關鍵環節”“賦能5G應用重點領域”“提升5G應用支撐能力”的目标。

過去三年,高通發起的“5G領航計劃”,幫助中國合作夥伴加速産品研發、縮短産品上市的時間。為了支援中國合作夥伴的産品技術測試和海外業務拓展,高通在中國建立經驗豐富的技術研發和支援工程師團隊,設立電磁幹擾檢測實驗室。

根據IMT-2020(5G)推進組的5G毫米波測試計劃,2021年推動毫米波大上行幀結構,支援差異化應用場景。8月,為配合和支援IMT-2020(5G)推進組制定的支援200MHz載波帶寬的5G毫米波測試和部署需求,高通公司和中興通訊展示了中國5G毫米波部署所要求的重要特性,為5G毫米波的商用奠定了技術驗證基礎。

孟樸表示,雖然中國尚未釋出毫米波的頻譜規劃,但是,毫米波等5G前沿技術的不斷成熟,将使業務場景與技術形态之間完美地結合;将使無界XR、5G未來工廠、5G V2X車聯網成為現實,5G産業的深度融合将提供更多創新應用。“這些成績是我們和中國生态合作夥伴共同努力的結果,推動了毫米波在中國、在全球的發展。我相信未來毫米波會得到更多的應用,比如,在XR或遊戲場景中優化消費者的使用體驗。此外,毫米波還能夠應用于各行各業,尤其是需要大容量、大帶寬的應用場景上。”他說。

如今,高通通過與地方政府及産業夥伴的緊密合作,支援各地創新發展和移動生态系統的建設,在重慶、南京、青島、杭州、南昌等地均設立了聯合創新中心。每個地方的聯合創新中心都提供免費使用的測試裝置和服務,當地初創企業可以到聯合創新中心來,中心提供創業輔導,幫助測試、驗證、提供融資等幫助。通過這些方式,高通希望能夠通過自身的技術影響力和産業鍊的拉動力,推動當地市場、當地城市初創企業和産業的創新發展。

以高通與無錫市衛健委、無錫市急救中心、無錫移動共同推出“5G+智慧急救”應用為例,新型急救車可将病患生命體征等資料資訊,通過5G急救專網傳到無錫衛健委資料中心。是以,在病患到達所接收醫院時,醫院已經掌握了病患資訊,可以提前制定急救方案,為患者争取更大的搶救機會。

孟樸表示,在技術創新驅動下,5G相關應用正在深度和廣度上進一步發展,而對高通來說,實作這一切的核心依然是合作共赢。“高通公司的發展不僅來自于對技術持之以恒的投入,還來自于我們堅持協作,并打造強大的生态系統。”他說,“我們一直珍視夥伴和朋友們的信任和選擇,也希望在更多新的行業建立更多新的合作,廣交朋友,做大‘朋友圈’,一起攜手打造萬物智能互聯的未來。”

開啟智能互聯的“新篇章”

12月初,骁龍品牌全面煥新。“骁龍”成為獨立的品牌,骁龍移動平台的命名體系變為一位數字加上代際編号,從品牌标志和産品辨別都有了變化。全新一代骁龍8 Gen1移動平台是采用全新命名體系的第一款産品。同期,高通還釋出了第3代骁龍8cx計算平台,并且首次推出了第1代骁龍G3x遊戲平台,作為專業平台支援打造頂級專用消費級遊戲産品。

之前,高通在2021投資者大會上描繪了公司“統一的技術路線圖” ——憑借在AI、攝像頭、圖形、處理和連接配接等領域的上司力,為幾乎每類邊緣側終端提供終端側智能、高性能低功耗系統和無線元件,從耳機到智能網聯汽車等。高通預計,未來潛在市場規模将擴大到7000億美元。

Gartner公布資料顯示,全球汽車半導體市場規模2022年有望達到651億美元,占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的比例有望達到12%,并成為半導體細分領域中增速最快的部分。今年初,高通釋出搭載了5nm系統級晶片的第四代骁龍汽車數字座艙平台、Snapdragon Ride自動駕駛平台和5G車聯網在内的整車行業全生态平台機産品,标志着除智能手機以外,高通正在将智能手機領域取得的成功延伸到其他行業。

基于此,高通的戰略專注于四大關鍵業務領域:智能手機、射頻前端、汽車和物聯網,并将業務擴充至移動和智能網聯邊緣的多個細分市場。

目前,高通早已成為很多汽車制造商緊密的技術合作夥伴。全球已經有超過2億輛汽車采用高通汽車解決方案,25家頂級汽車制造商中有20家選擇骁龍汽車數字座艙平台。其汽車解決方案涵蓋四大關鍵領域——車載網聯和蜂窩車聯網(C-V2X)、數字座艙、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和自動駕駛、雲側終端管理。在車載網聯和C-V2X領域,高通汽車無線解決方案涵蓋4G、5G、Wi-Fi/藍牙、C-V2X和射頻前端等衆多産品組合。

在中國,2020年底,長城汽車成為首個正式宣布采用高通Snapdragon Ride平台的車企,将應用于2022年量産的車型。紅旗、長安福特在内的中國汽車企業也與高通達成了合作,未來高通在汽車領域的合作夥伴會越來越多。正在開發電動車的小米集團的進階副總裁、手機部總裁曾學忠則表示,“因為高通的加持,未來10年的電動汽車新征程,目前取得了很多進展。”

從成熟的智能手機業務,進入汽車和物聯網等新市場。高通和它的中國合作夥伴們希望,高通的“水準式”賦能的商業模式,能在早期幫助中國企業降低進入門檻,未來也能繼續幫助他們在更多市場中取得成功。

除汽車行業外,2020年高通公司聯合20多家領先廠商共同倡導發起“5G物聯網創新計劃”,從終端形态、生态合作及數字化更新三個次元,推動物聯網産業創新共赢。同年,高通與中國廠商廣泛合作,推出了基于骁龍X55的多樣化5G物聯網終端,推動了業界最早一批5G物聯網應用商用落地。

《2020-2021中國物聯網發展年度報告》則顯示,中國物聯網産業規模突破1.7萬億元。5G物聯網不僅滲透到每個網民的社會生活,還與制造業、家居、車聯網、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深度融合,改變着各行各業的生産和營運模式,推動更多垂直行業市場的興起。

據IDC預測,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市場将達到1.1萬億美元。針對物聯網市場,巨大的發展機遇才剛剛展現。目前,高通公司為全球1萬多客戶提供物聯網的解決方案。

或許我們可以期待,随着新的技術和應用模式的落地,會給高通和它的中國合作夥伴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更多來自各個行業的最佳實踐将誕生在中國。

對話:

沈建緣:12月初,新一代骁龍8移動平台釋出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内,在智能手機和其他硬體産品領域帶來怎樣變化?

孟樸:全新一代骁龍8移動平台是骁龍品牌獨立後推出的第一款旗艦移動平台産品。在品牌、功能、技術先進性等方面,高通公司希望通過推出這個品牌,在未來的智能互聯發展過程中,将業務從單一的智能手機品類,持續延伸至其他産品領域。包括汽車、各類物聯網終端、永遠線上的PC,以及虛拟現實和增強現實這類XR産品。我們也希望通過一個統一的産品路線圖,讓骁龍平台能夠在需要不斷增強移動連接配接和移動計算功能的領域發揮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的變化是新的合作夥伴。過去二三十年,高通公司的合作夥伴包括開發移動終端的廠商和開發模組的廠商等。随着5G的發展和智能網聯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我們的生态鍊也在不斷壯大,合作夥伴越來越多。新平台的釋出将幫助高通在新的領域找到産業發展中的位置,并與整個生态鍊攜手發展。

沈建緣:現在中國智能手機企業也在通過自研晶片來提供一些定制化的應用或者服務,作為移動通信行業的專家,怎麼看待這一變化?

孟樸:不管是研發産品需要的通用晶片,還是創新性的技術、産品或應用,都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滿足目标客戶的需求。做好這些,一方面對産業發展有非常正面的作用,每家廠商都貢獻出了不同種類的技術創新,提高了産業整體的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對消費者也是非常好的,可以體驗到不同廠商的産品,也有了更多選擇。中國手機廠商不僅發展得非常快,在全球市場上也都有非常大的出貨量,而且他們離客戶比較近。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用得更多、更關注的應用,來看哪一家廠商的産品能把相關應用體驗做到極緻。

沈建緣:全球疫情的反複以及晶片斷供帶來了很多不确定性。考慮到中國在高通的全球業務中占比較大,您認為這樣的變化為高通的中國團隊帶來了怎樣的挑戰?

孟樸: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高通的中國團隊和全球産業界都經曆了一些新的挑戰。疫情帶來影響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很多的機會,比如全球對移動連接配接的需求顯著提升了。從高通中國團隊的角度來說,一方面,作為一家技術公司始終要堅持創新并推動移動産業向前發展。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努力減少疫情帶來的不利因素,與汽車行業等全新生态圈的夥伴合作。這些也是我們在挑戰中需要專注于完成的。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數字革命還是5G賦能,僅靠移動通信産業的廠商推動5G發展仍然會存在很大局限。高通公司希望通過擴大合作範圍和朋友圈,與不同行業攜手,來實作5G對千行百業的賦能。

沈建緣:回想30年前,是否設想過移動通信技術能夠這樣改變世界?如何看待職業生涯中多年來的經曆和變化?

孟樸:從1G一直到今天的5G,我有幸參與了移動通信行業過去30多年的發展。最早,通信技術需要攻克的難題主要是電話線的局限。因為以前沒有移動通信的時候,電話就是以有線的方式裝在家裡或者辦公室裡。我們所謂的打電話,其實不是打給人,而是打給裝有電話的地方,例如家和辦公室,隻有對方正巧在這些地點時我們才能與之通話。是以,不論是第一代模拟技術(1G)還是第二代數字通信(2G)的特點都是把電話線剪斷,實作了連接配接到人,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

3G、4G、5G的不斷發展,則相當于把我們電腦上的網線給剪斷了,使得我們真正能夠行動自由,不論身處何處,都能夠随時随地與外界互通資訊。這是我們最初的時候不曾料想到的移動通信技術發展方向,而這也是在産業裡比較有意思的一點——移動通信技術每十年會有一個比較大的技術疊代,我們稱其為十年一個“G”(Generation,意為“一代”)。每次技術更新都會發展出一些極富變革性的創新應用。是以,不論是作為消費者還是行業,都能得到很多新的體驗,以及可以發展的新機遇。

中國移動通信産業的發展如此之快有目共睹。在我剛進入這個行業時,中國的通信産業還是比較弱的。不管是1G或2G,中國都是跟随着國外的産業發展而發展。但從3G以來,過去二十年中國移動通信産業的發展變得越來越快,從3G時代的跟随到如今5G時代的領先,中國已經成為這一領域的全球先行者,對全球産業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移動通信産業“3G跟随、4G并跑,5G引領”這一過程是在30年前想不到的,也是行業參與者都非常高興看到的。

沈建緣:2022年,高通中國将如何在高通全球四大業務闆塊的戰略下更好地實作突破?您如何看待這些增長和突破?

孟樸:随着5G的發展,高通也迎來了幾十年發展曆程中很好的階段。展望明年,我們有很多非常好的發展機會。首先是5G技術,無論是Release 16标準下的各種應用,還是毫米波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前景,都能對5G的發展起到更好的推動作用,我們也正攜手産業界努力推進,希望能夠盡快實作。

第二點,我們希望在不同行業中通過技術實作助力,并與生态夥伴不斷加強合作,擴充出更多與移動終端産業相同的共生關系。我們也看到,許多行業有着積極的發展勢頭。比如在汽車行業,我們有很多的合作夥伴。目前有超過25家汽車廠商采用了骁龍汽車數字座艙平台,包括傳統汽車廠商,也有造車新勢力。未來,我們希望在汽車和物聯網等領域和大家一起共同發展,延伸我們在智能手機行業之外的技術助力和産業合作。

第三點,我們希望進入新的市場。高通公司和我們終端産業的中國合作夥伴,在3G時代就有這樣的雄心壯志——移動通信産業是全球性的行業,我們不能隻滿足于在國内發展,而是一定要走出去,走進海外主流市場,走進高端市場。這是早在十幾年我們就與中國終端産業一起努力的方向。

2010年,全球前十大手機廠家裡隻有一家中國企業,現在有七家。以智能手機為例,我認為中國廠商有能力把更多優秀産品帶到全球市場。是以,無論是在汽車行業,還是在物聯網領域,在XR、PC等各類應用中,我們都希望通過産業合作,把生态圈做大,幫助大家在全球市場有更好的發展。

沈建緣:您覺得元宇宙的相關應用到底在什麼時候才會出現或者成熟?

孟樸:談到“元宇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義,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追求。從目前正在推廣的方向來講,無論發展到什麼樣的階段,無論把它定義得多寬或多窄,元宇宙一定離不開實體空間和數字空間的連接配接。人們進入虛拟現實裡,一定要有終端将他們帶入。

對高通公司而言,我們是一家專注于技術研發和創新的企業,在移動連接配接和移動計算方面,都有着較為深厚的積累,相信我們能夠助力開發進入元宇宙的終端。是以,高通公司CEO安蒙在全新一代骁龍8移動平台釋出時提到,我們的技術和産品可以作為大家進入元宇宙的“鑰匙”,能夠促進相關産業的發展,高通公司有信心能把這件事做好。

無論是3G、4G、5G通信,還是智能終端,都對移動計算有較高的要求,如今的汽車行業也都需要智能網聯。虛拟現實(VR)、增強現實(AR)或者混合現實(MR)的産品,我們稱之為XR,目前已有超過50款搭載骁龍平台的VR和AR終端釋出。可以看到,我們在XR領域具有良好的基礎和領先地位。相信在未來,我們能夠繼續推動XR産業的發展,并為大家打造通往元宇宙的鑰匙。

沈建緣/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