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38年朱元璋逝世,同年浙江出生一男嬰,51年後為大明續命200年

在曆史的重要節點之上,總能夠發生一些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在某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去世的那一天,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有另一個人悄悄地出生了。

“他”帶着曆史的使命,在十幾年之後,成為了那個拯救國家的人,朱元璋與于謙,便是曆史上有名的“輪回”之事。

1938年朱元璋逝世,同年浙江出生一男嬰,51年後為大明續命200年

一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一個是相聲皇後,怎麼可能會有輪回之事呢?

其實不然,此于謙非彼于謙,這個于謙乃明朝的大功臣,對于大明王朝來說有着救國的功勞。

為什麼說兩個人是曆史的輪回,不單單是因為兩個人的出生與去世的時間,而是兩個人的行事作風如此的相像,他們對國家的貢獻也是功不可沒的。

01 盛世輪回,天降奇才

他們一個開辟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延續了一個時代,翻開史書,從字裡行間之中,我們來了解這兩個時代的偉人。

當書籍翻到明朝時,你有什麼印象?明朝對我來說最大的印象便是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

對于明朝所有的天子來說,這些規矩往大了說,是祖訓,往小了說,是家風。

自明太祖朱元璋開始,到明思宗朱由檢,無不做到了守國門,死社稷。

1938年朱元璋逝世,同年浙江出生一男嬰,51年後為大明續命200年

盡管如此,一個朝代也終将會結束,一個人的生命也終有走到盡頭的時候。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同一年,一代名臣于謙在浙江的一個小縣城裡呱呱墜地。

曆史就是這麼巧合,于謙似乎天生便遵守着明朝的家訓,為了江山社稷守國門,拼死護住了大廈将傾的國家,帶着明太祖未完的使命而來。

于謙少年時期,便是遠近聞名的神童,他崇拜文天祥,被他的氣節所折服,偶像的畫像,一直懸立在他的座位之側,得道高僧見過他之後更是稱贊他有宰相之能。

02 揮斥方遒,指點江山

1421年,于謙正式開始他的職場生涯。

五年之後,恰逢謀反,于謙臨危受命,親自率領軍隊捉拿叛王,捉拿叛王之後,于謙在朝堂之上憑借口舌,細數叛王之過,其言犀利、巧舌如簧,叛王當即啞口無言、羞愧不止,認罪自殺。

1938年朱元璋逝世,同年浙江出生一男嬰,51年後為大明續命200年

經此一事,于謙名聲大噪、一戰成名,其身份一時水漲船高,被任命為兵部侍郎,成為河南、山西的巡撫。

在這個地方,于謙下馬看花、全始全終,解決了當地的不少問題,當地的百姓也非常地感激他。他不知道,就是因為他工作得勤懇,才在未來的某一天,救了他。

03 小人讒言,锒铛入獄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從這首詩中也能夠看出于謙兩袖清風的品質。

1435年,明英宗繼位,專寵宦官王振,一時之間把持朝政、風頭無兩,迎來送往,攀附者如過江之卿。

兩袖清風的于謙自然不會阿谀奉承,便成為了王振的眼中釘,王振小人心态,對明英宗大進讒言,英宗一時被迷惑,一代名臣就此入獄。

1938年朱元璋逝世,同年浙江出生一男嬰,51年後為大明續命200年

這一消息傳到了河南、山西兩地,兩地百姓自發請命,聲讨王振謀害忠臣,一時之間,流言四起,衆說紛纭,王振被逼無奈,為堵天下悠悠之口,隻能釋放于謙。

04 大廈将傾,力挽狂瀾

因為百姓的尊重與愛戴,于謙逃過了一劫,但因為王振仍然在把持朝政,于謙被貶成為大理寺卿,去到了山西,至此之後,于謙便一直在山西工作。

到了1449年,于謙以一人之力為大明續命200多年。

為什麼會出現51年後為大明續命200多年的事情呢?這一年又發生了什麼?

彼年,明英宗朱祁鎮已經長成為翩翩少年,此時瓦剌大舉進攻明朝,朱祁鎮渴望像太祖爺爺一樣能夠建功立業,再加上王振的多次慫恿,明英宗決定挂帥出征,親自打敗瓦剌,然後取對方首級凱旋而歸,于謙聽此消息之後,多次勸阻仍然未果。

1938年朱元璋逝世,同年浙江出生一男嬰,51年後為大明續命200年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明英宗的豪情壯志并沒有成功,他的凱旋而歸成為笑話。

明軍大敗,瓦剌當場抓住了明英宗,一代皇帝成為了階下囚,真是可笑又可悲。

當皇帝被捕的消息傳入到京城之後,各族皇室人心惶惶,想要效仿宋朝遷都,待日後養精蓄銳再做打算。

這個時候,于謙站了出來,大聲地批判那些未戰先逃的人,如同明朝的家訓一般,于謙在主張守國門。

此後,一些名師大家紛紛響應,于謙将王振一派抓捕之後,另立新皇,穩定局勢,然後開始在京城抽調兵力,準備對瓦剌進行反攻,于謙利用地形與智慧,使得瓦剌潰不成軍,被侵占的領土逐漸收回,被俘的皇帝明英宗成功被救出,回到了京城,成為了太上皇。

1938年朱元璋逝世,同年浙江出生一男嬰,51年後為大明續命200年

05 奸臣當道,身死獄中

局勢穩定之後,于謙并沒有邀功,而是退居二線,在邊境地區實行屯田制,緻力于戰士們身體素質的提高,他以一人之力帶動了全國的兵力,農忙時種田、農閑時練兵,明朝的兵力大大地提升。

毫不客氣地說,于謙延長了大明的國祚,是整個大明江山的救世主,在他那挺立的身姿之上,似乎能夠看到明太祖當年帶兵打仗的風采。

1457年,新皇病重,英宗一派決定重新奪回帝位,明英宗恢複帝位之後,曾經的王振一派又蠢蠢欲動,意欲報複于前。

1938年朱元璋逝世,同年浙江出生一男嬰,51年後為大明續命200年

明英宗為了收買人心、穩定政局,便下旨殺了于謙,一代名相在曾經他拼死護住的北京城内含冤而死。

朝堂之上的很多人聽此消息紛紛辭官,好不容易有了複興之意的明朝,也走了下坡路,并在200多年後走向滅亡。

曆史上忠臣良将被害的不少,奸臣小人長命的也不少,但時間總會給那些身受不白冤屈的人平反,後人的史書之上總是刻着英雄的功績,曆史的恥辱柱上也總會有奸臣小人的姓名。

1938年朱元璋逝世,同年浙江出生一男嬰,51年後為大明續命200年

盡管百姓們一時地不明真相,但時代但是一直地不明,真相總會被人們熟知,這樣憑借一己之力救國家于危難之中的人,必定不會被人們忘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