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5-8月,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經曆酷夏,因大量污水排入泰晤士河,發生了大惡臭(The Great Stink)。作者羅斯瑪麗·阿什頓以倫敦大惡臭為背景,結合當年通過的《泰晤士河淨化法案》《醫療法》和《離婚法》等多種法案的産生過程,講述了達爾文、狄更斯和時任财政大臣的迪斯累裡那一年豐富而曲折的經曆。

倫敦大學學院英國文學榮退教授羅斯瑪麗 阿什頓借助近年普遍實作數字化的維多利亞時代的報刊、書信、日記、流言、庭審記錄和氣象檔案,勾勒了英國黃金時代一衆風雲人物群像。這是一部精彩紛呈的微觀史著作,揭示了1858年的重要性,認為這一年是一個沒有被充分認識到的曆史轉折點。
從一個具體的年份觀察曆史,呈現19世紀英國鼎盛時期的全景風貌、漸進改革和文化氛圍。有評論贊譽《大惡臭:1858倫敦酷夏》這本書描繪了“倫敦在現代與黑暗時代之間的顫抖”“像驚悚片一樣令人興奮”。
1858年的倫敦,遭遇英國曆史上最為炎熱的夏天,倫敦兩百多萬居民的廢水都排進了泰晤士河,進而引發“大惡臭”,人們如何呼吸和生活,英國議會采取什麼措施?通過了哪些改變人們的生活、影響國家建設的法案?
狄更斯為什麼執意與結婚二十餘年的發妻“分居”,事業停滞,名譽掃地,與薩克雷的友情也徹底決裂?
達爾文在好友華萊士一封來信的“刺激”下,因何匆匆開始寫作并提前發表了《物種起源》?
迪斯累裡身為财政大臣,素有華而不實、魯莽草率、兩面三刀的惡名,又是怎樣抓住機會成功逆襲,改變了議會、媒體和女王對他的看法?
從一個具體的年份觀察曆史,呈現19世紀英國鼎盛時期的全景風貌、漸進改革和文化氛圍。
通過1858年的“大惡臭”事件,人類發展中如何協調工業快速發展和保護生态環境?
一部了解英國史、倫敦史與英倫文化與的必讀之書。
英美主流文化媒體好評如潮:《今月曆史》“年度好書”推薦;《衛報》“每周一書”推薦;《星期日泰晤士報》平裝書推薦;BBC2電視台“每日政治秀”現任國會議員基思·辛普森推薦;《紐約時報》“好書問答”等推薦……
近年大量原始報刊資料實作數字化,直接促成了微觀史寫作的勃興,本書就是這樣一部文學史、思想史與社會史交相輝映的“微觀史”“城市史”傑出新作。這本書以重大事件、重大人物切入,挖掘他們其他人和事的聯系,勾勒當時倫敦的全景圖,真切感受狄更斯筆下的大人物、小人物的生存狀态。
《大惡臭:1858倫敦酷夏》這本書裡寫了英國的幾個“世界首個”:首個改造倫敦下水道;首個建造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鐵殼汽船;首個敷設大西洋海底電報電纜;首個提倡婚姻領域的公正平等,修正了《離婚法》;首個規範化醫療行業,建立了執業醫師注冊制度,成立了全國醫學總會。
講述達爾文、狄更斯和時任财政大臣的迪斯累裡在1858經曆的危機和轉折,更全面地了解三個風雲人物。
精彩文摘
1858年6月16日星期三,是英國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天。那年夏天也是英國曆史上最為炎熱的夏天之一。倫敦兩百多萬居民的廢水都排進了泰晤士河,引起了熏天惡臭。在這種情況下,住在倫敦是一種什麼感覺?人們又是怎麼熬過炎炎夏日的?在泰晤士河沿岸居住或工作的人,包括議會大廈中的議員和威斯敏斯特廳 的法官們,面對難以忍受的環境,采取了哪些措施?報刊又是怎麼報道的?
那年夏天的一件大事,就是采納工程師約瑟夫 巴澤爾傑特 的方案,沿泰晤士河修築大堤,利用攔截式下水道,将廢水引到倫敦以東。倫敦多次遭受霍亂等疫病侵擾,最近一次就在1854年。盡管人們錯誤地認為這些疾病是通過空氣而非水源傳播的,但所有人都意識到,泰晤士河已經威脅到了倫敦人的健康。
英國在1855年之前逐漸取消了紙張稅和印花稅,報紙數量激增,前所未有地成了群眾擷取資訊、了解觀點的重要管道。從曆史悠久、威望很高的《泰晤士報》 ,到各種新興報刊,如1850年創辦的街頭小報《雷諾茲報》,都不斷給當局施壓,要求治理泰晤士河。1858年夏天,政府終于采取了措施。巴澤爾傑特開始了他的偉大工程,修建了維多利亞大堤、艾伯特大堤和切爾西大堤,開辟了新的街道和公園,對倫敦的公共衛生、城市交通和地貌景觀産生了深遠的影響。那年夏天,還有一些重大工程也已經竣工或正在進行之中。伊桑巴德 金德姆 布魯内爾 的“大東方号”已經下水,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鐵殼汽船,就停泊在泰晤士河畔的德特福德,但由于缺少資金,一直無法揚帆遠航。8月,汽船“尼亞加拉号”和“阿伽門農号”駛入大西洋,接通了海底電報電纜,實作了英國和美國的即時通信。
1858年夏天,科學領域成績斐然,上述工程隻是冰山一角。達爾文 的《物種起源》開天辟地,改變了人們對生物進化的認識,雖然1859年11月才出版,但在1858年6月已經開始萌芽。達爾文早年随“小獵犬号”航海考察,後又潛心研究二十年,逐漸形成了自然選擇理論,但進展十分緩慢。1858年6月,他收到了艾爾弗雷德 拉塞爾 華萊士 的信和論文,十分震驚,發現再不抓緊時間發表,就有可能被别人捷足先登,于是迅速寫出了便于閱讀的單卷本《物種起源》。該書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澎湃的激情。他後來回憶說,原本想寫得更長一些,提供更多的細節,但那樣就不會有這麼多讀者,也不會這麼快就産生影響。1858年夏天,家庭變故、身體狀況和研究工作不斷給他帶來驚吓和打擊,但隻有家人和幾位好友知道,在那短短的幾周裡,49歲的達爾文經曆了事業和人生中的危機時刻。
那年夏天,狄更斯 、迪斯累裡也和達爾文一樣,在危機中收獲了成功,成了維多利亞時代的代表人物,科學、文學和政治舞台也因為他們而星光燦爛。1858年夏天,46歲的狄更斯已經出版了好幾部暢銷小說,正如日中天,但也有傳言說他不忠于婚煙。有的說他跟妻妹眉目傳情,有的說他跟女演員朝雲暮雨,這位女演員才19歲,跟他二女兒凱蒂一樣大。狄更斯不僅否認感情出軌,還頭腦發熱,公開宣布與妻子分居。兩人已經結婚二十二年,生了十個孩子,有九個活了下來。這年夏天,他行事沖動,與朋友絕交,跟出版商終止合作,傷害了妻子兒女,還因為加裡克俱樂部 的一點小事,和薩克雷起了争執。兩人都是加裡克俱樂部的會員,又都在文壇享有盛譽,雖然不是至交好友,但也一直沒有傷了和氣,他們的女兒也相處融洽,現在卻割席分坐,形同陌路。這年夏天,俱樂部裡也不太平。一些年輕作家和律師也卷入了所謂的“加裡克俱樂部事件”,引起了報界的熱議。這些年輕人大多崇拜狄更斯和薩克雷,模仿他們的寫作風格。狄更斯進入了創作的枯水期,但也在絕望中嗅到商機,首次開始在全國各地巡回朗讀自己的作品。他讀得聲情并茂,但也疲憊不堪。情感的漩渦差點讓他失去朋友和讀者,但不管是演講、朗讀還是寫作,他都展現出了頑強的意志和強大的人格魅力,最終渡過了這次難關,回到了小說創作的軌道,1859年出版了《雙城記》,1860年寫出了《遠大前程》,1864年至1865年又創作了《我們共同的朋友》。後兩部作品是他反思罪與恥的扛鼎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