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人生面臨“無路可走”時,不如學會“斷舍離”

水到絕境是風景,人到絕境是重生。

當人生面臨“無路可走”的時候,當思緒找不到突破口是,不如學會“斷舍離”,換一個角度,換一種活法,或許就能豁然開朗。

當人生面臨“無路可走”時,不如學會“斷舍離”

01

路不通時,學會轉彎。

紀錄片《藍色星球2》中有一個令人驚心動魄的鏡頭:一條超一米長的珍鯵,“嘩”地一下躍出海面,将一隻拼命拍打翅膀想要飛起來的小燕鷗吞進大嘴。

水中的魚,居然吃到了飛在空中的鳥,這隻是小機率事件嗎?

科學家研究發現,珍鯵起初隻能吃到那些因為學習飛翔而不慎掉落海面的小燕鷗,但小燕鷗慢慢提高飛行能力之後,珍鯵就隻能在小燕鷗靠近水面時,早早地張開大口随時等待。再後來,珍鯵在水面下遊動已經無法吃到小燕鷗了,它們又改變了政策:高速遊動在水面上,看到小燕鷗從高空俯沖而下,在與水面非常接近時,就用尾鳍奮力一擺,騰出水面,在空中張開大口,将來不及改變飛行軌迹的小燕鷗吞入口中。

在生存遇到困境時,魚兒不斷改變捕食方法和政策,将不可能變成了可能,這何嘗不是換一種活法呢?

如果魚兒會思考,大概,它們也會為自己的聰明智慧所折服吧。

生而為人,在一條路走不通時,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像珍鯵一樣,換一條路走走看。也許稍作改變,就又是一條“生路”。

但問題就在于,人比魚複雜太多,且常常被“聰明”所累,固執地要一條道走到底,哪怕山窮水盡也仍不死心。

漫畫家鄭辛遙說:“在路走完的時候,并不意味着到了路的盡頭,而是提醒我們是時候轉彎了。”

是以,工作上屢屢碰壁,創業時次次失敗,或許真不是自己能力有問題,而僅僅隻是方向不對、專業沒選好。

不如靜下來好好梳理一下自己、分析一下市場,做自己感興趣又契合市場需求的事,成功的機率就将得到極大地提高了。

當人生面臨“無路可走”時,不如學會“斷舍離”

02

求不得時,學會放下。

《我的前半生》中,最揪心的一個場景就是賀涵當面告訴唐晶,他愛的是羅子君。

十年相愛,終究沒能換來花好月圓,唐晶的傷與痛,隔着螢幕讓人揪心。但她隻是冷冷地看着這一切,沒有發飙,沒有報複,面對羅子君的母親,仍舊阿姨長阿姨短地稱呼,不失禮貌與體面。

後來,唐晶還去探望病重的子君母親并寬慰她,自己重新找了男朋友。

之是以這樣做,是唐晶懂得感恩,她一直記得自己曾經受過子君媽媽的好。對于閨蜜和夫妻的背叛,她選擇放手,是對過往愛情、友情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溫柔與救贖。

人生路上,不如意事常八九,能與人言無二三。

與其長久地陷入在不堪的回憶中,被那些為難自己的人和事折磨得意志消沉、停滞不前,不如讓自己學會翻篇,潇灑地轉身吧。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勇敢地往前走,才能遇見更美的風景。

當人生面臨“無路可走”時,不如學會“斷舍離”

03

想不開時,學會釋然。

古人說:“嚼得菜根者,百事可成。”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能夠從容地應對人生的逆境,不管處境多麼糟糕,仍舊心有所向,行有所往。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對粥很有講究,曾編纂了《粥品》一書。曹雪芹在家境衰落以後,閱盡人世滄桑,卻并未就此沉淪,而是不失祖父品粥的情志,批閱十載,增删五次,寫就了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紅樓夢》。

這才是對命運最強有力的反擊啊!

不要羨慕他人,總是光鮮亮麗,總是精神煥發,其實,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心酸和苦楚。那些在暗夜裡痛哭過的人,無不體味到了生命的殘酷,感受到了令人窒息的壓力。

但當他們擦幹眼淚,再一次迎着朝陽出門時,就已經走在“改天換命”的路途中。

想不開時,不如不要再想了。那些打成“死結”的人和事,就讓他們随着時間的流逝,慢慢消散吧。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終将過去,而那過去的,将會成為永久的記憶。是以,别再苦苦為難自己了,非要在一時半會兒找到答案,有些事情,沒有答案,就是答案。

當人生面臨“無路可走”時,不如學會“斷舍離”

04

結束語:

《幽窗小記》中有一對聯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

如果累了,不如給自己放個假吧。哪怕隻是下班後,在去菜市場的途中,順手買一束鮮花,告訴自己生活如此多彩;或者,點一杯奶茶,像個孩子一樣,在美食中釋放所有的委屈和不快。

放空心情,放松身體,好好地睡一覺,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檔源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