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實錘了?官方定調聯想4大“罪”,這次真“翻車”了

實錘了?官方定調聯想4大“罪”,這次真“翻車”了

在去年下半年,著名的up主司馬南對聯想發出了質疑,這場讨論一直延續到了今年,而聯想并未對其做出回應。有很多人懷疑司馬南為了擷取流量碰瓷聯想集團,然而近期的一系列事件表明聯想集團或許并不是那麼無辜。中國證監會對聯想在去年10月申請創新闆上市的幾名申請人進行了約談,并且發表了一篇報告,這報告顯示聯想集團确實有很大的問題。

聯想4大“罪”

1.聯想集團的問題一在于研發占比嚴重不合理。

楊元慶曾經對創新闆上市失敗表示委屈,他說聯想集團近三年來用在創新投資上的花費是300億元,也就是平均每年100億。很多人會覺得100億已經夠多了,然而聯想的年營業額在4000億左右,但創新投資量隻達到了營業額的2.5%,對比我國民企華為每年在創新上花費的1000億來說,實在是少得可憐。從這資料來看,聯想自我定位成一家創新的科技企業就很離譜。

實錘了?官方定調聯想4大“罪”,這次真“翻車”了

2.聯想的問題之二就是企業内部的高管外國人太多,聯想國企的性質已經發生了改變。

用華為和聯想進行對比,很多人會産生一種錯覺,那就是聯想是私人企業,而華為到很像是國企。其實事實恰恰相反,華為是一家地道地道的私企,而聯想卻有着國企的背景,不過聯想給我們的感覺一點也不國企,首先是聯想改變了公司内部的股權分布,由原來的完全是由國家持有改為了混合制所有,這個時候聯想的企業性質就變了;接着增加外人的持股比例,直接變成了一個中外合資的跨國公司。

到這裡,聯想的國企性質算是完全丢掉了,然而在面對我國的龐大消費市場時,為了讨好使用者又在不斷地宣傳其國企的背景,可是實際上聯想集團公司的高管大多數都是老美人,是以有些網友直呼聯想是一家外國公司,是老美人的聯想而不是中國的更不是國企。聯想集團甚至在紐約設立了一個總部,在中國也設立了一個總部,楊元慶和柳傳志待在紐約的時間也比待在中國的多。

實錘了?官方定調聯想4大“罪”,這次真“翻車”了

3.聯想問題之三就是熱衷于做金融,而科技研發的成果卻很少。

我們看到聯想集團每年在科研上投入100億元的經費,卻沒有發現其有突破性的專利,所申請專利都是邊邊角角無關緊要的。有很多網友把聯想定義為一家和富士康一樣的企業,隻不過聯想的電腦上貼的是自己的商标而已。在科研上投入很少,卻非常熱衷于搞貸款業務,聯想靠着金融服務年裡間裡收入了117.5億元,這甚至一度超過了其主要的電腦業務,比賣電腦還多賺了7億元。如果從純利潤的角度來看聯想其實是一家金融公司,而柳傳志本人與馬雲的交情很深,這兩個人做的事情也很相似就是披着科技外衣搞金融業務。

實錘了?官方定調聯想4大“罪”,這次真“翻車”了

4.聯想的問題之四就是負債率高得吓人,達到了90%以上,而高管們的工資也高得吓人,這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2020年聯想财報上可以看出聯想負債率很高,這在一個以生産電腦為主要業務的公司裡是不敢想象的,這個負債率出現在房地産行業裡都有些不正常了,當然許家印表示這都是弟弟。我們可以舉一個聯想同行的例子,戴爾公司的負債率隻有44%這已經算很高的了,而聯想是戴爾的兩倍還多。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聯想的高管卻個個富得流油,而在27個高管中有14個是外籍,剛好數量超過一半,他們的工資高得吓人,有個别的可以拿到1億元的年薪,還不含分紅。在同行惠普和戴爾公司那裡,這個級别的高管工資是1000萬左右,兩者相差了十倍。

實錘了?官方定調聯想4大“罪”,這次真“翻車”了

至于聯想的其他問題,比如柳傳志涉嫌侵吞國有資産、聯想的電腦在國内賣得比國外貴等等就更不必一一贅述,正如馬克思所說:哲學家總是去嘗試解釋世界,可問題在于如何改變世界。我們怎樣改變聯想這家公司呢?

總結

聯想的問題在于高管,在于掌控聯想的人,而不是聯想公司本身。客觀上來說聯想是算是我國數位産品走出國門的先驅之一,這家公司曾經偉大過,曾經在國人心中的地位就好比現在的華為,但是現在聯想病了需要治病。對于一個病人手上長了一個瘡不必要把手剁了,隻需要剜了這個瘡就行,我們應該制裁的是柳傳志家族和其黨羽,隻有把他們打掉,聯想才能複興。

實錘了?官方定調聯想4大“罪”,這次真“翻車”了

實錘了?官方定調聯想4大“罪”,這次真“翻車”了

司馬南沒說謊!證監會正式發聲,聯想并不無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