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敗走麥城後,關羽在馬超地盤上被俘,為什麼馬超卻不派兵救援?

首先要明确曆史上關羽敗走麥城,但他卻是在馬超的封地臨沮被東吳潘璋所擒獲。

關羽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最為勇猛的武将之一,無論是白馬之戰萬軍之中輕取顔良人頭,還是在荊州期間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都是三國戰争史上數得着的經典戰例。可是即便勇猛如關羽,最終也有敗走麥城的時候。

敗走麥城後,關羽在馬超地盤上被俘,為什麼馬超卻不派兵救援?

據《三國志》記載,關羽在荊州被擊敗後很快就在麥城遭遇東吳軍隊的圍困。從軍事形勢上講當時關羽的處境十分危險,隻能在麥城和當陽一帶邊打邊退基本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向西過三峽入川的退路則又被孫權封死(三峽的秭歸、枝江、夷陵已經屬于孫權);北上順漢江而上歸漢中的道路又在曹操手中。(當時曹操雖然丢失了漢中,但是襄陽樊城還掌握在手裡。荊州在長江邊上需要北上幾百公裡才能到達漢江。)

關羽在《三國演義》中有着“忠義無雙”的美名。但在山窮水盡之際關羽不得已認證假投降的方式,獲得了一次珍貴的突圍機會。然而突圍之後關羽發現自己身邊隻追随着十幾名騎兵了,眼前這個境遇和當年項羽上演的霸王别姬很是相似,一陣拼殺過後留給關羽的也隻有失敗。

敗走麥城後,關羽在馬超地盤上被俘,為什麼馬超卻不派兵救援?

《三國志》中有講到了潘璋和馬忠擒獲關羽的細節:潘璋和朱然一起切斷了關羽的後路,并在一個叫臨沮的地方夾石設伏。潘璋的部下馬忠用計把關羽生擒,一起被擒的還有關羽的兒子關平、都督趙累等人。忠義無雙勇猛無敵的關羽被擒之後處死,一代英雄就這樣走到了末路。

然而,關羽被擒臨沮這個地方卻是大有蹊跷。

臨沮,位于荊州和麥城之北。不難看出當時關羽選擇撤退的方向是當陽——遠安——保康——房縣——竹山——平利——安康——漢中。在那樣危機的時刻與條件下,至少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關羽這條逃亡之路,說起來要比當年在赤壁之戰落敗的曹操逃亡之路要艱難得多。

敗走麥城後,關羽在馬超地盤上被俘,為什麼馬超卻不派兵救援?

《三國志》中記載:馬超在投靠劉備後不久由于劉璋投降,馬超搖身一變成了平西将軍,臨沮也就成為他的地盤,當然這并不意味着臨沮是馬超真正駐軍的地方。馬超出身名門,是槐裡侯前将軍馬騰的兒子,祖上則是伏波将軍馬援,如此顯赫的家世斷然不會是小人物。此後不久馬超就成為了涼州牧。即便蜀漢政權自始至終也隻是掌握了涼州很小的一個地區,馬超的這個涼州牧其實都是名義上的虛銜,這個在古代屢見不鮮。戰國時期,秦國的白起,趙國的蘇秦、李牧,楚國的項燕,都曾被封為“武安君”,可他們大部分人甚至都沒去到過武安。

然而即便是關羽逃到臨沮的時候馬超也在那裡,又會發生什麼事呢?

三國亂世人口流失十分嚴重,招兵買馬更是十分困難建立一支軍隊更是千難萬難。馬超全家200多人都被曹操所殺,最後隻有族弟馬岱繼承他的爵位。可想而知,馬超在投奔劉備時,根本就沒有什麼私人勢力。當時三峽地區都被東吳軍隊占領的情況下,馬超和關羽一樣面對東吳大軍基本上沒有一戰之力。

敗走麥城後,關羽在馬超地盤上被俘,為什麼馬超卻不派兵救援?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之死固然是最悲情的一幕。但是真實的曆史中,關羽剛愎自用、不會團結同僚糜芳等人,劉封、孟達一幹小人也都被他得罪光。因為黃忠被封為後将軍,和他的前将軍齊名他就揚言要和黃忠決鬥,最終關羽也隻能是自食惡果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