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古代有一句話叫“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舍得,不隻是一個詞,它同時也是一種智慧。
孔融四歲時就懂得禮讓,把大梨讓給了哥哥。他自己原本可以吃到大梨,就算沒有讓梨,大家也會因為孔融才四歲而一笑而過。但孔融沒有這麼做,他把小梨留給了自己。所謂舍得,拆開來就是“舍棄”和“得到”。孔融舍棄了大梨,卻得到了人們的千古傳頌。
還有一個人,他是一名登山者。某天登山時腳一滑,掉下了懸崖,腰間的繩子将他墜于半空中,他祈求上帝救救他。上帝讓他割斷繩子。他死活不肯,最終凍死在離地面三尺的地方。可見,這個人就沒有“舍得”的智慧。
我認為,我們都要嘗試着接受新事物,不要舍不得。舍得是智慧,隻有舍棄了一樣東西,你才有可能得到另外的,而你得到的,往往比你舍去的更多更好。
生活中也有舍得的智慧。比如,我們舍棄了金錢,卻獲得了友情;我們舍棄了手機,卻獲得了親情;我們舍棄了所謂的顔面,卻獲得了别人的信任。
舍得是一種智慧。我們要學會舍棄,才能得到。什麼都不舍怎麼樣得到呢?隻要你擁有了這種智慧,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