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遵義會議後:那個曾使紅軍付出巨大代價的李德,到哪裡去了

時間回到了1933年9月,第五次圍剿,老蔣集結了100多萬軍隊對我軍進行了殘暴的圍剿,我軍當時反圍剿失敗。一年多的反抗,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儲存我軍的實力,隻能選擇長征。

遵義會議後:那個曾使紅軍付出巨大代價的李德,到哪裡去了

如果說到當年的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有一個人必須要提及,那就是李德。為什麼會特别提到這個人的名字呢?可能大家不知道,失敗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與李德當時的錯誤指揮有直接關系。

原本我軍與敵人之間已經處于勢均力敵的狀态,不過由于李德的介入,造成了我軍最後隻能放棄根據地,給我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那麼在那次著名的遵義會議以後,這位名叫李德的先生去了哪裡呢?

遵義會議後:那個曾使紅軍付出巨大代價的李德,到哪裡去了

一、從哪裡來

李德,來自德國,出生于慕尼黑。年輕的時候受到國際共産革命思想的影響,加入了德國的共産黨。當時德國政府知曉他這個人的反動言論以後,将其逮捕了。在監獄呆了兩年的李德,1928年出獄以後,來到了蘇聯。

來到這裡以後,李德進入了著名的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畢業以後的第二個星期,他接受了共産國際的派遣,來到了中國執行任務。為什麼會臨時派遣過來?原來在1931年,在上海一直隐居,負責與共産國際聯系的牛蘭夫婦被逮捕了。

遵義會議後:那個曾使紅軍付出巨大代價的李德,到哪裡去了

這對夫婦手中有很多重要的情報,被捕以後,形勢非常嚴峻。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共産國際馬上作出反應,派出經驗豐富的特工佐爾格來負責營救。不過特工表示,要求營救的代價是2萬美金。

即便不是一個小數目,但考慮到被捕人員的身份特殊性,于是就答應了。由于金額過于巨大,害怕轉款的過程上有什麼閃失,需要派人來親自運送。組織經過研究以後,李德就成為了那個被選中的人。

遵義會議後:那個曾使紅軍付出巨大代價的李德,到哪裡去了

李德根據任務安排,完成了運送資金,結果在上海遇到了他的好朋友,即博古先生。當時博古先生是中央總負責人,權力很大。不過他對于軍事指揮不太熟悉,得知李德來自著名的軍事學院,于是想法子讓他留了下來。

于是就是如此一段經曆,機緣巧合,李德就留在了國内,并且很快成為了我軍的軍事顧問。大家為什麼看好他?原因在于他順利完成了這次的運送任務,雙方對他的評價非常高,而且他畢業于軍事學院,大家對他寄予了厚望。于是最後我軍的重大戰役指揮權落到了他的手上。

遵義會議後:那個曾使紅軍付出巨大代價的李德,到哪裡去了

當時中央蘇區的條件非常艱辛,作為外國顧問的李德,享受着最高待遇,入住的是進階别墅,出入有人保護,而且還有專業的翻譯。最重要的是,背後有博古在支援他,所謂靠着大樹好乘涼就是這個道理。

二、指揮失利

當第五次反圍剿開始以後,當時作為軍事指揮的李德,指揮我軍作戰,可是卻是很多錯誤決策,導緻我軍接連失利,最後被迫轉移。當時我軍對他寄予了厚望,可沒有想到竟然是這樣的結果,我軍受到了重創。

遵義會議後:那個曾使紅軍付出巨大代價的李德,到哪裡去了

原來李德雖然是在軍事學院畢業,但隻學習了三年,也沒有實戰經驗,一出來就當上了指揮,理論與實際無法結合在一塊,最終造成了這樣的後果。而且在作戰指揮的時候,李德基本上都是在後方指揮,沒有深入一線去觀察和了解情況。

當時我軍主要以遊擊戰為主,但李德改變了這一戰略,直接選用進攻的方式。沒有估計我軍與敵軍之間的實力相差太大,硬碰硬的結果就是不可能取勝,而且最後受傷的絕對是自己,對此李德似乎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遵義會議後:那個曾使紅軍付出巨大代價的李德,到哪裡去了

通過李德的幾次指揮作戰,黨内人士已經看到問題。對外這個人是消極應戰的,對内也沒有及時調整戰略,沒有及時轉移,導緻我軍沒有及時撤軍,損失慘重。

三、遵義會議

1935年,遵義會議召開了。在會上大家對李德的指揮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直接指出了他的失誤問題。對此李德卻是不承認,并且将失敗的原因轉向其他問題,絲毫沒有提及自己的責任。

遵義會議後:那個曾使紅軍付出巨大代價的李德,到哪裡去了

即便李德百般辯解,但我軍認為,李德已經不适合擔任軍事最高指揮職務,不能再相信他。會議上,大家一緻同意撤銷他的指揮權。雖然不再擔任上司一職,但他還是堅持和我軍一起完成了長征。

1935年7月,紅軍大學成立了,根據組織安排,李德被派往給同志們講授軍事理論課。1935年10月,他跟随紅軍到達了陝北。四年以後,也就是1939年李德離開了延安,回了莫斯科生活。

遵義會議後:那個曾使紅軍付出巨大代價的李德,到哪裡去了

對于長征,作為親曆者的李德,給予了積極的評價。他認為,雖然長征犧牲了很多人,但從政治層面來說,這是一次偉大的勝利。對于占據強大優勢的敵軍,紅軍絲毫不懼怕,并且多次突破敵人的重重包圍,這是一個巨大的功績。

回到蘇聯的李德依然被審查,審查結束以後,李德沒有受到什麼大的懲罰,隻是被調出了共産國際,配置設定到當地的外文出版社工作,主要任務是負責編譯馬列著作。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他也參加了蘇聯的衛國戰争。

遵義會議後:那個曾使紅軍付出巨大代價的李德,到哪裡去了

二戰結束以後,李德回到了原來的機關,即外國文學出版社工作,50年代,他還擔任過教師。1954年,李德離開了蘇聯,回到了自己已經闊别26年的德國家鄉。他依然是從事自己的翻譯工作,主要是将列甯的文章翻譯成德文。1974年,74歲的李德在德國去世。

遵義會議後:那個曾使紅軍付出巨大代價的李德,到哪裡去了

四、總結

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李德負有重大責任。正是他的指揮,導緻了中國革命巨大的傷害。不過我們也要客觀分析,錯誤雖然重大,但并非敵人沖突。主要是當時将他升至太高的位置,德不配位導緻的結果。對于這種情況,一定要吸取教訓。

遵義會議後:那個曾使紅軍付出巨大代價的李德,到哪裡去了

李德所犯的錯誤,明顯能力不足,好在遵義會議及時召開,撤銷他的指揮權。不過在教學方面,他做得還算不錯。如此看來,如果擺他在合适的位置 ,可能效果會更好。可沒有想到坐了指揮中央紅軍的位置上,就犯下了如此大的錯誤,令人歎息不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