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延禧攻略》中的傅恒,在曆史上真的存在嗎?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前段時間爆火的影視劇《延禧攻略》,其中的男主角富察傅恒能文能武,品性溫潤,一表人才,可謂是收割了不少女孩子的心。

那到底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這麼一個人呢?他的曆史原型是否又真如電視劇中所描述的那般?

筆者多番查閱比對,在《清史》中找到了關于曆史上傅恒的真實原型與其大略的生平事迹。

《延禧攻略》中的傅恒,在曆史上真的存在嗎?

出生高貴,皇後之弟

富察傅恒,字春和,滿洲鑲黃旗人,是曆史上孝賢純皇後的弟弟。傅恒的家族屬于滿清的名門貴族,曾祖哈什屯,順治時期擔任議政大臣,祖父米思翰曾是内務府總管及戶部尚書。他的父親李榮保曾擔任察哈爾總管。

到了傅恒這一代,他的姐姐成了寶親王,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的嫡福晉。乾隆二年(1737)富察氏便被冊封為了皇後。

據記載,富察氏非常賢惠,崇尚節儉,深得皇太後和皇帝乾隆的喜愛。富察氏為乾隆帝如此寵愛,她的弟弟傅恒也大為沾光。乾隆十年(1745),傅恒被指派到軍機處任職,短短兩年後便升任戶部尚書。

一年後,孝賢純皇後與皇上一起東巡,回來的船在經過德州的時候突然去世,死因非常蹊跷,有人懷疑是因為她的兩個孩子都相繼夭折,富察氏悲痛至極,是以而亡。随行的傅恒即為其姐姐主持喪禮。

《延禧攻略》中的傅恒,在曆史上真的存在嗎?

文武雙全,備受重用

仔細看傅恒的生平及履曆不難發現,他的升遷之路可謂順風順水。

在乾隆有意的提拔和培養之下,傅恒在很短的時間就一路攀升,最終位極人臣。從乾隆五年(1740)的藍翎侍衛到乾隆十四年(1749),傅恒已經出任首席軍機大臣,晉封為一等忠勇公,然而此時的傅恒還不到36歲,可謂年輕有為。

雖然位及人臣之首,傅恒為人卻謙遜和善,勇于任事,謹小慎微,是以終其一生都被乾隆帝倚重。

從乾隆十四年(1748)到三十五年(1770)死去為止擔任首席軍機大臣長達22年,他主持過征讨大金川的戰争,平定準噶爾部的内亂,最終死于征緬戰争中,終年48歲。

《延禧攻略》中的傅恒,在曆史上真的存在嗎?

乾隆号稱十全老人,就是因為他的十全武功,而這十全武功就包括非常重要的大小金川之戰,其中傅恒在這場戰争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乾隆十三年(1747),清軍遠征大金川不利,戰事陷入僵局,乾隆帝正猶豫不決是否要班師回朝,此時傅恒毛逐自薦,主動請纓,遂來到前線,一來到金川前線就迅速識破并懲治了敵人奸細。

傅恒實地考察地形,研究交戰雙方的優劣得失,整頓軍紀,吸取以往戰敗經驗,提高了部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正準備一鼓作氣拿下金川之戰的勝利。

此時,乾隆卻一道聖旨将軍隊召回。因為乾隆覺得此戰赢面不大,卻關系着傅恒此後的仕途,若此戰失敗,則傅恒必将擔負巨大的責任,出于對他的保護,乾隆甯可選擇放棄此戰。

回來後,乾隆大肆誇獎傅恒,封賞其為一等忠勇公。

乾隆二十年(1755),乾隆想要出兵伊犁,然而滿朝上下無人支援,唯有傅恒一人堅定的支援乾隆,在此戰順利凱旋歸來之後傅恒就被封為一等公。

《延禧攻略》中的傅恒,在曆史上真的存在嗎?

乾隆二十三年(1758),在對緬甸的征讨中,戰事又一次陷入了僵局,傅恒又一次主動請纓,去往前線領兵作戰。

在傅恒的帶領下,清軍屢戰屢勝,戰事逐漸向有利的方向扭轉。

英年早逝,青史留名

同年十一月,傅恒圍攻老宮屯,清兵因水土不服,氣候不适,大批染病,傅恒也因病不能再指揮作戰。乾隆三十五年(1770)三月,傅恒返京。

五月,病情加劇,七月病逝,享年不到50歲。乾隆帝對他的逝世悲痛惋惜至極,封其谥号''文忠''。

傅恒的确不同于一般的外戚,與那些混吃等死的纨绔子弟相比,傅恒不僅心懷國家,放棄安穩舒适的生活,還鍛煉了一身能文能武的本領。他曾擔任《平定準噶爾方略正編》、《平定準噶爾方略前編》、《平定準噶爾方略續編》等書的正總裁。同時撰寫了《欽定旗務則例》、《西域圖志》、《禦批曆代通鑒輯覽》等書。

在外領兵作戰,為乾隆分憂解難,立下了赫赫戰功。

是以,乾隆對于傅恒的寵愛一部分是因為他的姐姐富察皇後,更大的一方面是因為傅恒自身優秀的能力與他謙虛謹慎,不恃寵而驕的态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