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了不起!靠技術脫貧,他們隻用了短短兩年!

摘要:2020年11月23日,全國832個貧困縣已全部清零,一個曆史性時刻誕生。在這場了不起的脫貧摘帽努力中,有一群象牙塔裡的大學生也參與其中,他們沒去開荒、也沒去搞養殖,而是坐在電腦前靠敲代碼來扶貧——寫的代碼越多、修的BUG越狠,扶貧力度就越大!他們就是——“助順郵我”科技扶貧團隊。接下來,讓我們通過本文看看他們都做了哪些了不起的扶貧舉措。

2019年年底,這群年輕人重點扶貧的貧困縣已經完成脫貧,邁入振興階段。把代碼放進扶貧裡,這群超能想的大學生有一個名字——“助順郵我”科技扶貧團隊。

了不起!靠技術脫貧,他們隻用了短短兩年!

「 疼痛多年的頑疾,還得靠科技來醫治 」

2018年,當一支扶貧隊伍第一次踏上長順縣的土地時,他們驚呆了。眼前的貧困地區,根本不是網上傳說那般:一個雙手粗糙、皮膚黝黑的老農看着田地愁眉不展,要是再找不到銷路,農作物就要白白糟蹋在地裡了。

恰恰相反,這個位于貴州省石漠化片區的貧困縣,有着中央、省級等各機關事業機關的定點幫扶關系,根本就不愁訂單量。還沒有到豐收季,貴州省司法廳下屬監獄的訂單就源源不斷的到來,其中不乏國有機關的大訂單,這足以解決全縣的銷路問題,完全能夠讓農戶的收入大幅提升。

可這等好事往往變成了一場空歡喜,農戶們非但沒有實作創收,甚至還會錯過了銷售期。

為什麼訂單如此之多,還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這一現象很快就引起了這支扶貧隊伍的注意,他們開始四處走訪尋找背後的原因,嘗試能夠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突破口。

很快,在深入了解當地村幹部的工作流程時,所有問題的根源便一點點浮出了水面,因為長順縣資訊不暢通,導緻大量的訂單流失。

每次到了豐收季節,各個鄉鎮的村幹部們就開始忙着挨家挨戶統計種植種類、豐收産量,經過漫長的統計彙總,再把資料上報上去。整個過程繁複耗時,有時如果送出的文檔、格式的不同,又會增加很多工作量,而農産品最佳的銷售時節也在統計中慢慢流逝。

這就不難了解,為什麼長順縣不能夠第一時間滿足大量湧來的訂單,全縣資料孤島現象嚴重,每一次資訊采集都無比耗時、耗力,盡管村幹部忙得連口水都顧不上喝,靠人工統計、更新資訊的速度依舊應對不了訂單的需求。

在明确長順縣的痛點後,這支來自北京郵電大學由專業教授、研究所學生、大學生組成的團隊,設立了“助順郵我”科技扶貧項目,希望能夠通過自身在科技領域上的優勢,幫扶長順縣實作脫貧。

幫扶項目一确立,團隊就開始忙着通過華為雲ModelArts平台搭建農産品對接系統,大量優化的網絡模型算法,通過靈活排程按需服務化方式提供模型訓練、評估與預測。以及OBS對象存儲伺服器的穩定、安全、智能高效等優勢,解決了算力以及存儲空間的問題,大大提升了開發速度與項目程序。

最終,呈現出了一個完整的農産品對接系統——通過智能比對算法,精準量化到每戶種植土地面積、種植農産品種類、産出數量等資訊,隻要把相應的資訊輸進系統中,無需過去繁瑣的統計工作,全縣每個農作物有多少産量,就能一目了然。

「 象牙塔裡走出了扶貧人 」

然而,推行使用的過程卻不如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因為與農戶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環境中,對于團隊來說很容易上手的系統到了農戶那裡卻是困難重重。

在系統完成了80%的時候,團隊興沖沖地拿去讓當地農戶試用,結果就碰了一鼻子的灰。

他們的系統僅能在最新版Windows上使用,而農戶當時用的是滞後許久的xp系統。這讓整個團隊成員信心備受打擊,原本以為技術是阻礙脫貧的第一難題,沒想到第一關竟然卡在了系統更新上,正如項目成員苟志斌所說:“象牙塔裡的世界和實際社會還是有非常大的差别的。”

短暫的挫敗之後,團隊開始反思前期調研的不徹底。也意識到對于開發者而言,他們不能理所應當去描繪使用者畫像,沒有實際調研,一切都隻是憑空捏造的假象。

正因為如此,團隊又一次來到了長順縣。在這次考察當地農戶在使用電腦、網際網路等方面的實際情況中,他們發現不僅隻是電腦系統的問題,當地農戶還存在使用電腦不熟練的現象,資訊時代的溝通方式、使用習慣對農戶來說都是挑戰。

有了這次的經驗教訓,一回到北京團隊就對第一版本開始大刀闊斧地修改,從最初的80%退回到40%,前前後後打磨了五六個版本,最後才确定一個完整的農産品産銷對接系統。

為了能讓網絡不好的山區都使用到這一系統,團隊不但需要把前端通路速度至少提高50%,還要實作高效的資料庫通路存儲。對于這一問題的解決,團隊與華為深度融合,采用大量的雲技術來保證平台整體的性能,通過多個華為的ECS伺服器來實作後端的叢集部署,并自動進行風險和資源的監控,實時掌握後端情況。

華為雲的CDN内容分發網絡,能将前端内容分發到貴州長順附近的CDN節點,極大增強了前端通路速度,對網絡品質較弱的山區通路系統提供了堅實保障;而對于最重要的資料庫部分也完全托管到了華為雲資料庫上,實作了高效的資料庫通路存儲,為高并發通路提供了堅實基礎,為資料的安全性也整體提升了一個台階。

這個對接系統不再受電腦版本、系統新舊的限制,隻要有台電腦就能流暢使用。除此之外,團隊還在這個系統中嵌入了自主設計的智能比對算法,實作了自動比對訂單、滞銷預警功能,大大解決了訂單流失問題。

為了讓所有農戶都能看得懂并獨立使用該系統,團隊還出了一本十分詳盡的說明書,隻要按照使用手冊一步步的引導,哪怕不會使用電腦的人也能學會如何使用系統。

産銷對接系統的使用落地背後蘊藏着這群年輕人敢于推倒重來的勁頭,也是他們用自己的所學幫助長順縣擺脫困境,邁向鄉村振興。

從2018年到2020年,長順農産品産銷對接系統就已接入全縣7個鄉鎮130餘位資訊管理者,更好承接了年均3000萬農産品訂單,并且以不低于大宗農産品市場交易價格出售,讓農戶的收入有了大幅提升。

「 巧用華為語音互動服務,機器人也能聽懂方言 」

農産品産銷對接系統的順利完成,讓團隊成員看到技術不僅解決了農戶常年來的問題,還收獲了農戶們的稱贊與認可,這些都讓這群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充滿鬥志。

其實,在剛加入助順郵我項目團隊時,不少人都是将它視作一次社會實踐活動,隻是想檢驗自己所學的技術是否能應用在實操中去,沒想到比起産品,他們最大的收獲反而是做公益時實作自身價值的滿足感。

是以,都還沒有好好休息一下,他們又開始坐在電腦前敲起了代碼,這一次是要研發旅遊導覽系統。

貴州作為全國知名的旅遊聖地,貴州省長順縣就有一個3A級旅遊景點,名叫神泉谷,景區很大也很美,每年都有不少人前來觀光遊玩。可是,因為服務人員數量少、說話的口音重,常常無法及時處理問題,導緻遊客的遊玩體驗大打折扣。

既然沒人做導遊,那就讓機器人來上陣!不光要為遊客優選推薦旅遊線路和方案,還要肩負起帶貨的重擔,做好當地農産品推銷,真正實作用科技提高景區導覽服務體驗。

理想總是美好的,但要實作起來并不易,與農産品對接系統相比,這一項目的難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尤其是智慧導覽機器人的語音互動,涉及到了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相關算法,對算力和存儲空間要求很大,依靠現階段團隊的狀況實在很難解決。

好在這一難題并沒有讓他們困擾多久,經過四處打聽、多方對比,他們終于找到了解決之道。

參加網際網路+大賽期間,團隊導師與華為結下了淵源,期間正好也是機器人項目開發進行中,華為向這隻團隊提供了幫助,用華為的昇騰及其機器人相關架構實作加強算力,實作離線 VUI 互動;借助華為的語音互動服務為智慧導覽機器人項目的語音互動部分高度賦能。

在實際應用中,他們發現華為語音互動服務解決了很多讓他們感到棘手的問題,其中最大的感觸,就是華為語音互動服務的高識别率,很好地解決了當地人說方言的問題。因為地處偏遠,國語在當地普及率不高,很多人說話都有比較重的口音,隻有高識别性的機器人才能做到用方言交流。

其次,華為語音互動服務具有支援多種實時語音轉寫模式、适用于各類複雜場景等優勢,也讓團隊的設想成真——讓遊客能夠通過詢問機器人,就可以獲知關于路線、餐飲、住宿等等資訊;機器人還能将語音識别成文字,讓遊客通過給出的提示詞,得到更多的服務與資訊。

如今,智慧旅遊導覽機器人擁有優惠提醒、精品推送、産品資訊查詢、地圖顯示等功能,在過去穩定投入運作的兩個月裡,累計接待了遊客80萬人次,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景區的營運承載壓力,讓當地旅遊業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 實作“智慧小城”,先從“扶貧”、“扶志”開始 」

智慧城市不隻是大城市的專利,在扶貧之初,政府就已經把“智慧小城”的搭建規劃進去了。搭載當地發展規劃的列車,助順郵我團隊在科技發展與扶貧鄉村之間建起了橋梁,将脫貧攻堅産業化資料庫等服務廣、應用強的當地急需項目落地到平台上,通過當地對各個縣的要求,發展符合自己特色模式的智慧平台。

在團隊的努力、指導老師的奔波下,結合當地的發展規劃,長順縣建起了“智慧小城”的架子,有了5G信号,實作貴州省第一個啟動5G建設的縣市,未來無人機、航拍、停車違章等現代化的技術建設,團隊可以更好的參與到其中,助力鄉村發展。

5G的建成邁出了“智慧小城”的第一步,華為在今年9月份提出“智能體”概念,以雲為基礎,以AI為核心,建構一個立體感覺、全域協同、精準判斷和持續進化的開放的智能系統。5G的發展正好是實作網絡無縫覆寫和萬物互聯的基礎。未來将是一個實體世界和數字世界的融合。

了不起!靠技術脫貧,他們隻用了短短兩年!

實踐中,團隊逐漸形成以科技扶貧為主引擎,賦能教育扶貧、文化扶貧的“三駕馬車”并駕齊驅的扶貧政策,幫助貴州省長順縣邁入鄉村振興當中,實作“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的志智雙扶。

從2018年開始,團隊就陸續前往長順縣四中做教育扶貧工作,兩年時間裡有41名團隊成員總共累積教學服務長達21000小時。在這21000的小時裡,除了一些代課的工作外,他們最長做的事情就是不斷努力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

線上下,他們會做各種關于科技的展覽、活動、比賽,不僅僅隻是做一些知識的科普,更重要的還是希望能在孩子心中撒下一顆學習科技的種子。

雖然,一開始這類科技展的成效往往不太如意,比起研究各類技術,孩子們更像是在一起湊個熱鬧罷了,新鮮勁一過就不關心了。但駐守在學校裡的老師,還是一如既往地在堅持,甚至團隊還研發了傳郵課堂AIMOOC平台,基于産銷對接系統和可視化資料庫與華為深度融合的成功實踐,AIMOOC也将仿照這個模式,通過使用華為雲提供的ECS、CDN、SQL來保證服務的高可用和高并發,并在華為雲OVD服務是上進行大量視訊等媒體内容的高效管理和快速的内容分發,通過AIMOOC平台讓學生都能學習優質人工智能基礎課程。

用科技扶貧,不僅要搬走擋在緻富路上的大石頭,更要能培養出自己的人才,在不久的未來帶領家鄉依靠科技繁榮發展。團隊的努力,也正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當地的學生,一個初三孩子看了錄制在VR眼鏡裡神泉谷的景色後,興奮地說:“像是把整個神泉山都裝進了VR眼鏡裡,太神奇了,以後我也要去學。”

如今,他們打造的AIMOOC平台已經在濟南、銀川等50餘所中國小進校使用;産銷對接平台也已與河北威縣等地簽署落地協定;智慧旅遊系統也與湖北峽州旗下6家景區達成合作協定……

相信在高技術人才的推動下,未來的城市将“能感覺”“會思考”“可進化”“有溫度”。

「 用代碼撬動未來,年輕人不可或缺 」

随着2019年年底,長順縣正式摘掉“貧困縣”的帽子,它也開始慢慢淡出了助順郵我團隊的世界,兩年的經曆,讓團隊日漸成熟,也越發堅定腳下正在走的路。

在整個過程中,華為也在用自己的所長支援着這群年輕人,讓他們能夠将所想變成現實。

在今年所支援的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華為不僅邀請專家對比賽進行指導,還為參賽者提供鲲鵬、昇騰、華為雲資源支援。

助順郵我團隊作為參賽方,也是全方位呈現了在長順縣所取得的扶貧成果。讓大家都看到了,這群朝氣蓬勃的大學生們,正在挑起了自己的擔子,用所學讓改變發生,用所學讓暢想成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