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金融大資料實時顯示,網易雲與江蘇農信造了一塊顯示“牆”

一個傳統意義上的金融機構通過雲計算、大資料實作資料化更新,将IT部門的運作資料實時展示在每個人的面前,需要多久時間?江蘇農信(江蘇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和網易雲大資料的聯合實踐給出答案:一周即可。

讓金融大資料實時顯示,網易雲與江蘇農信造了一塊顯示“牆”

(樹立在江蘇農信的數字可視化大屏)

“在網際網路公司成熟的産品和應用基礎上,再根據銀行對特定場景的需求,來增加、調試、和标準化,我們用了一周時間,建成了這個……”網易大資料解決方案架構師王強指着眼前閃動着各種資料的大屏說。這塊高7.3米、寬4.1米的巨型“顯示牆”由36塊顯示器緊密結合組成,樹立在江蘇農信最核心的技術部門。每個技術人員擡起頭就能看到數字大屏上清晰、實時的資料回報,然後從裡面尋找到有用的資訊,及時監控整個公司IT設施的運作狀态。

這一階段性成果讓江蘇農信得以挖掘更多金融資料價值,成為金融機構資料化轉型的樣本。而這一切起源于2016年的“上雲”。

新技術讓江蘇農信可以追蹤“流失的使用者”

近幾年,随着網際網路技術與各行各業的結合,誕生了越來越多的“普世化”技術應用,其中尤以人工智能(AI)、區塊鍊(Blockchain)、雲計算(Cloud)、大資料(Big Data)技術為代表。它們被稱為金融科技的“ABCD”,帶動“金融科技”逐漸成為銀行業的競争焦點。

“江蘇農信從2016年開始關注金融科技,根據我們轄内農商行的需求迫切度、自身技術積累,以及ABCD四大技術的應用成熟度,我們選擇了雲計算、大資料作為金融科技上的切入點”,江蘇農信資訊科技部總經理傅曉三介紹,作為全國農村信用社首家改革試點機關,江蘇農信這一舉措走在了其他同行的前列。

讓金融大資料實時顯示,網易雲與江蘇農信造了一塊顯示“牆”

(網易大資料協助江蘇農信建設的數字可視化大屏在做最後調試)

至今,這項“上雲”建設開始展現成果:在雲計算技術以及配套的管理手段下,江蘇農信的硬體裝置使用率提高了六倍以上。“IT基礎環境準備的效率也極大提高了,”傅曉三舉例說:“以往一個應用系統的投産受制于基礎軟硬體的采購、安裝、配置,動辄兩三個月還搞不定,而現在依托雲計算平台,基礎軟硬體環境的準備可以按小時來計算”。

與“上雲”并行的還有另一個重頭戲——搭建運維大資料平台。自2017年10月啟動建設,2018年10月正式營運以來,這一平台實作了業務層面的交易級跟蹤,為江蘇農信的生産運維監控和故障排查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技術手段。“相當于為我們擦亮的眼睛”,江蘇農信資訊科技部進階經理陳長玲說。目前一期項目已經覆寫系統、網絡以及20個應用系統日志的查詢和檢索,每秒處理資料請求達到10萬次,每天計算資料量超過800G。

據陳長玲介紹,通過大資料平台,江蘇農信擁有了更全面的客戶特征畫像和産品畫像:“比如,我們可以通過貢獻度、忠誠度、風險度、客戶等級等來甄别優質客戶、潛力客戶、和即将流失的客戶,幫助員工及時去擷取、挽留和交叉銷售。也隻有通過大資料,主動服務和個性化營銷才能實作”。江蘇農信資訊科技部總經理傅曉三強調,這在過去,全靠人的經驗判斷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将網際網路級的使用者體驗輸入到金融機構”

當然,江蘇農信的大資料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風順。随着聯社業務的快速發展,資訊系統日漸龐大和複雜,每個系統擁有自己的界面、風格,資訊也越來越零散、彙總困難。同時,部分界面資訊整合後,新增需求的響應和開發周期長也成為凸顯的問題。

“我們需要對各種不同資料來源實作統一管理、統一規範、統一處理、統一展現。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大量的後期投入,早期上線的相關項目在銀行業務及規模日新月異的發展中越來越力不從心,需要盡快改變”,傅曉三提到。

去年,網際網路行業圍繞雙十一展開的數字化營銷進入傅曉三的視野:“當時就想到市場上有沒有好的展示平台,特别是網際網路公司,因為它們對客戶體驗非常重視,也做得最好”。經過調研,江蘇農信的技術人員發現網易早已在數字可視化分析領域推出成熟産品,于是,雙方的接觸開啟了江蘇農信與網際網路公司的首次合作。

傅曉三稱這一合作是将“網際網路級的使用者體驗”輸入到金融機構。

網易大資料以及業界一批同類産品,大多脫胎于網際網路公司,代表着目前日漸成熟的資料可視化技術——利用資訊系統,讓管理人員清晰直覺的掌握企業有效資訊,實作透明化與可視化的管理。通過這類服務,企業往往隻需采購一套成熟的定制平台,就可以讓普通運維人員抛開複雜的代碼開發,自行定義需要展示的内容——這無疑會節省大量的時間成本和因溝通不到位産生的風險。 

目前,這塊數字可視化大屏已經豎立在江蘇農信的技術部,在做最後的調試。在螢幕前緊張忙碌的網易大資料解決方案架構師王強表示,展現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巨型顯示器,更重要是它背後會對海量的資料資訊進行高效率分析,幫助管理者發現資料背後的關系和規律,為決策提供依據。

金融科技将走向“融合、實時、智慧化”

截至今年,江蘇農信投産在私有雲平台的業務系統數量已經超過30%,行業雲平台更是為省内54家農商行的1226套業務系統提供了3000台雲主機,占農商行業務系統總量約60%。這些雲基礎為江蘇農信走向更深入的金融科技奠定了基礎。

讓金融大資料實時顯示,網易雲與江蘇農信造了一塊顯示“牆”

(江蘇農信與網易大資料在數字可視化分析方面展開團隊合作)

“經過運維大資料平台的一期建設項目,我們改變了很多原有的運維思路,驅動了應用場景和IT業務的創新,”傅曉三認為,在帶領團隊探索新技術應用的過程中,不同部門之間增強了開放、共享與協作,人才隊伍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對于大資料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未來發展,傅曉三認為有三個趨勢:一是融合化,大資料将行業内外、結構化半結構化資料等各類資料進行深度融合,以發揮資料的最大價值;二是實效化,大資料會進一步提升資料的時效性和營運支撐的快速響應程度;三是智慧化,大資料會進一步提升資料的智慧化,減少人工介入的同時,提升工作效率。

眼下,江蘇農信即将完成一期運維大資料的建設,傅曉三也展開了對未來新的期望,在平台優化的基礎上,他希望可以完成“運維大資料畫像”,實作系統與應用關聯,進行更多名額的關聯分析和問題根因定位、業務畫像、平台智能運維等功能。“未來,基于一期建設成果,江蘇農信将對行内所有運維資料進行整合,最終完成江蘇農信運維大資料湖的建設”,他說。

點選免費體驗網易大資料平台

相關文章:

【推薦】 Android TV 開發(3)

【推薦】 微服務監控探索

【推薦】 資料庫路由中間件MyCat - 源代碼篇(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