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過河拆橋的典例:20年前被西方充當“炮灰”;20年後就被西方出賣

常言道,在國際博弈中,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在風雲詭谲的20世紀初,這句名言被一次又一次印證。20世紀的世界,各種勢力先後崛起,多種陣營互相對立。其中,西方資本主義陣營的發展尤為矚目。在曆史演進中,西方國家往往會利用多種手段,扶持親西方政權,繼而對蘇聯等國進行圍堵、打壓。20世紀初期的捷克斯洛伐克資産階級政權,便是這樣的一個西方“馬前卒”。

過河拆橋的典例:20年前被西方充當“炮灰”;20年後就被西方出賣

捷克和斯洛伐克都地處中歐,兩個民族同出一脈,都是西斯拉夫人的分支。中世紀時代,捷克是日耳曼神聖羅馬帝國的諸侯國,斯洛伐克則被匈牙利統治。三十年戰争後,捷克為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所控制。1867年以後,整個捷克斯洛伐克都成為奧匈帝國版圖的組成部分。由于受奧匈的長期統治,捷克人同日耳曼人的沖突日漸深重;斯洛伐克人同匈牙利人的摩擦也有增無減。這讓西方國家看到了扶持代理勢力機會。

19世紀末~20世紀初,伴随着民族主義思潮的擴散,捷克人謀求獨立的願望越來越強烈,為此得到了英、法等協約國的暗中支援。20世紀初,英、美政府同旅居海外的捷克資産階級頻頻接觸,以“幫助捷克實作民族獨立”為幌子,拉攏捷克上層。1914~1918年一戰期間,西方協約國一邊要對付德奧同盟國,另一邊又要防範新興的蘇維埃政權,為此進一步加大對捷克人的支援力度,讓捷克人充當“炮灰”。

過河拆橋的典例:20年前被西方充當“炮灰”;20年後就被西方出賣

首先,西方協約國支援捷克軍團在蘇俄叛亂。一戰爆發後,大批捷克人被征進奧匈帝國軍隊。然而,早已謀求獨立的他們,并不願意為奧匈而戰,轉而成建制倒戈,加入協約國陣營。當時,法、意、俄境内均有捷克族戰俘,尤其以沙俄境内的最多。在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委員會的支援下,這些捷克戰俘組成“捷克軍團”,同德奧軍隊交戰。沙俄的這支捷克軍團有5萬多兵力,為協約國立下過不少功勞。

十月革命後,蘇維埃俄國堅決要退出戰争,同時也打算解散這支部隊。解除武裝的計劃原本很順利,大部分捷克士兵也表示願意回國。然而,西方協約國并不願就此罷休,他們同捷克資産階級上層勾結,策動捷克軍團叛亂。由于西方的利用,捷克軍團對蘇俄革命進行反撲,給蘇維埃政權造成嚴重損失,給西伯利亞地區帶來深重災難。直到1920年高爾察克政權垮台,捷克軍團才得以擺脫炮灰的命運,回到祖國。

過河拆橋的典例:20年前被西方充當“炮灰”;20年後就被西方出賣

其次,西方協約國鼓動捷克進攻匈牙利蘇維埃。1918年奧匈帝國土崩瓦解後,匈牙利因為曾是奧匈二進制帝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遭受西方協約國的排擠與打壓。彼時,協約國以“民族自決”為借口,支援匈境内少數族群獨立。1919年,匈牙利爆發蘇維埃革命,更招緻協約國的忌恨。在此情況下,協約國慫恿包括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在内的新興民族國家,對匈牙利的蘇維埃革命進行武裝幹涉。

由于得到西方的支援,捷克軍隊對匈牙利進行侵略,卻不料遭受匈牙利紅軍的頑強抗擊。不僅連戰連敗,甚至還被匈牙利紅軍反攻到本土,丢失了斯洛伐克地區。眼看武裝幹涉失敗,西方國家玩弄起陰謀談判的伎倆。此後,紅軍撤軍回國,收縮防禦,放松戰備,西方趁機慫恿捷、羅軍隊向紅軍發起總攻。最終,在捷克軍隊和其他協約國武裝的聯合絞殺下,匈牙利蘇維埃政權宣告覆滅。

過河拆橋的典例:20年前被西方充當“炮灰”;20年後就被西方出賣

但正如那句老話說的那樣,國家之間,利益為先。30年代,随着納粹德國的崛起,捷克斯洛伐克的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可是,此時的英法等西方國家正奉行綏靖政策,不願因捷克問題而得罪德國。1938年,英法默許慕尼黑會議召開,捷克國土慘遭德國宰割。次年,捷克全境被德國控制。捷克斯洛伐克資産階級政權,在20年前甘當西方“馬前卒”,在20年後卻仍被西方出賣,這就是國家之間利益變動的展現。

參考資料:《一戰全史》、《捷克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