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分鐘就能完成一個辦公應用搭建,化身機關裡的“開發達人”。這是浙江省海鹽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隊副隊長陶海鋒近期的日常。
不久前,他剛剛幫助漁業執法分隊開發了“漁政用船申請”應用,這樣,每當執法隊員收到警訊,馬上就可以出警,在路上用手機完成用船、出差申請,還能在執法地完成“地點打卡”。

陶海鋒今年45歲,在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農業農村局已經工作了二十多年。
灰西裝、平頭、無邊框眼鏡,看起來與程式員氣質迥異的陶海鋒,不會讀寫程式設計代碼,卻解鎖了一項頗有反差感的“網際網路新成就”:為部門的同僚們開發了二十多個辦公應用。
這要從兩年前講起。
浙江省推動政務數字化改革,超過100萬公務員開始使用移動辦公平台——浙政釘。陶海鋒第一次嘗試着在浙政釘上搭建了一個“物品領用審批”應用。
“很直覺、好上手。”這次嘗試,為陶海鋒打開了一扇通往應用開發的大門。
在浙政釘提供的“低代碼”應用開發平台——宜搭上,一個個功能子產品陳列在頁面上,完全不需要編寫代碼,他隻要理清業務邏輯,像搭樂高玩具那樣“拖拉拽”一番,就可以做出一個辦公應用。
過去,把每一項政務工作“數字化”是一個複雜的流程:提需求、審批、找IT供應商、再講解需求,一層層對接下來,往往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資金。有時,因為需求不明确或是供應商出現一些問題,項目一擱置就是幾個月甚至一年,最終不得不回歸“紙質辦公”。
如今,這變得唾手可得,工作中的許多流程都能在幾分鐘之内實作“數字化”。
海鹽縣離海邊不遠,每年要做多次台風預警和災情統計,每當災情來臨,需要在2小時内完成各個鄉鎮的統計彙報。但災情的資料細緻到水稻、小麥、白菜等各品類,又分為畝數、金額等标準,資料格式不一,計算繁雜,常常是手忙腳亂。
通過宜搭可視化拖拽,他将“災情統計”做成了一個小應用,發給幾個鄉鎮彙報災情的負責人,待各個鄉鎮填完資料之後,統計結果即時生成。不僅免去了計算的繁瑣,而且還提高了災情彙報的時效性。
“拖拖拽拽就可以,搭建過程非常簡單,”陶海鋒總結說,“會一點點電腦的人就會用。”
他已經成為了機關的“開發達人”,行政部門的辦公裝置維修、農業農村局的進出車輛審批、惠農政策的資訊公示審批,在陶海鋒的“拖拉拽”之下,都變成了浙政釘上的一個個小應用,服務在海鹽縣農業農村局的各個工作環節中。
12月28日,釘釘宣布推出低代碼應用開發平台“釘釘宜搭”,将面向超過1500萬企業組織、3億使用者,開放低代碼(0代碼)開發的能力。
釘釘宜搭提供了超過100項圖形化的開發元件,集合應用頁面編排、業務模型編排、業務流程編排、服務編排及資料展現與分析等五大核心能力,不懂代碼的業務人員,如HR、财務,也可成為開發者。
釘釘宜搭負責人葉周全說,基于低代碼開發,宜搭可為企業應用研發提效500%,企業應用的平均研發耗時從17.5人天,縮減到3.5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