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讀懂宏觀經濟》筆記
1、産出
1.1、綜述
國民産出這一概念在宏觀經濟學中處于核心地位。一個國家所生産出來的産出(産品和勞務)總量構成了其最終預算上的限制。
一個國家隻有從國外借入差額,才有可能消費多于其自身所生産出來的産出量。
大量的産出,而非大量的貨币,才是使一個國家繁榮昌盛的源泉。一國政府可以印刷并發行它所需要的任何數量的貨币,把它所有的居民都變成百萬富翁。但是,他們并不會變得比以前更富裕,除非國民産出也同樣增長。如果國民産出下降,即使擁有那麼多的貨币,他們也會發現自己的生活狀态惡化了。
1.2、國民産出的衡量
最為廣泛接受的國民産出的衡量名額是國内生産總值(GDP)。
計算國民産出(GDP)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要避免同一種産出的重複計算。一個經濟體中的産出總量就應該等于它所生産出來的所有産品和勞務的總價值。每一噸鋼、每一台拖拉機、每一蒲式耳谷物、每一個面包、飯店的每一餐、每一頁紙、每一份設計藍圖、每一棟建設完工的大樓,等等。
但是,這并不準确,因為将每一種産品和勞務都計算在内,實際上最終常常會導緻把處于生産若幹階段上的同一種産出重複計算多次。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 假設有一個林業公司A,在自己的森林裡采伐樹木并将木材以1000美元的價格買給B公司
- B公司是一個家具公司,将木材截取、打磨抛光後制成桌椅,然後以2500美元的價格賣給零售商C公司
- 而C公司最終将桌椅以3000美元賣給消費者
如果在計算中産出總量的過程中将每一項交易的價格累計加總($1000 + $2500 + $3000),那麼其結果($6000)将會誇大産出量,因為把木材的價值計算了三次,而把木工工作的價值計算了兩次。
這裡看到,在整個鍊路上越靠前的産品和勞務,就越會被重複計算多次。
避免重複計算的一個好辦法是隻關注每一生産階段上的新增附加值,即新創造出來的産出。
- 如果一個裁縫花50美元買了一件半成品襯衫
- 花1美元的成本釘上了紐扣
- 然後以60美元的價格出售了成品襯衫。
我們不能說他創造了60美元的産出,而隻能說,他在半成品襯衫和紐扣的基礎上增加了9美元的勞務價值,是以創造了9美元的附加值産出。
更準确地說,附加值等于産品或勞務的售價減去用于生産的所有非勞動投入成本。
我們把這種說法應用到前面木材加工的例子中。
- 由于A公司将自己砍伐的木材以1000美元售出,而它并未購入任何原材料,是以它為整個經濟增加了1000美元的價值(産出)
- 既然B公司支付了1000美元的原材料投入,并将其産出以2500美元出售,是以B公司又增加了另外1500美元的價值
- 最後,C公司花費2500美元購入,然後以3000美元将最終産品銷售給消費者,是以它又增加了500美元的價值。
如果把每階段的附加值相加($1000 + $1500 + $500),就會發現價值3000美元的産出被創造出來了。
可以看到,另外一個更為簡單的避免重複計算的方法就是隻關注最終的銷售額,這樣以前各個生産階段所創造出來的産出就被暗含在内了。

雖然這兩種方法都正确,其中第二種方法被稱為【支出法】,是多數國家用作計算GDP的一個标準方法。
支出法的基本邏輯思路是,既然任何一種國民産出最終都會以某種方式被購買,那麼如果我們把花費在最終産品或勞務上的所有支出相加,其總額應該等于所生産的國民産出的總價值。
是以,GDP的标準定義是,一國在某一給定年度内所生産的所有最終産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通常把最終産品和勞務的支援分為五類:
- 家庭消費(C)
- 生産性資産的投資(I)
- 政府購買商品和勞務的支出(G)
- 出口(EX)
- 進口(IM)
是以這些類别的劃分都皆在避免重複計算。
例如,投資隻包括用在短期内(一般為一年)不會耗盡的産出上的支出。對于一個木匠來說,一把新的電鋸可以代表投資,但他所購買的将被加工成桌椅的木料卻不能算做投資。
把所有這些部分加總在一起,就構成了宏觀經濟學中最重要的一個恒等式:
國民産出(GDP)= 家庭消費(C)+ 生産性資産的投資(I)+ 政府購買商品和勞務的支出(G)+ 出口(EX)+ 進口(IM)
它告訴我們,國民産出等于除進口之外的最終産品和勞務的總支出。換個角度說,國民産出也等于整個國内經濟所創造的附加值(即在生産的各個階段所增加的價值)的總和。
1.3、産出的跨國界交換
有時候,一個國家可能希望将其産出與别國交換。例如,美國可能希望用自己的商用飛機(如波音747)去交換日本的汽車(如本田或豐田)。如果在交換的時候,美國飛機與日本汽車的價值恰好完全相等,那麼兩個國家的貿易收支賬戶都會處于平衡狀态。也就說,在美國和日本兩國國内,出口和進口都恰好相等。
那貿易順差和逆差又代表什麼呢?
- 當一個國家的出口多于進口時,它不可避免地會貸出同等數額的資金到國外,這部分資金允許外國人購買其順差部分的産出(即順差商品)
- 相反,當一個國家的進口多于出口時,它必須從國外借入資金以便購買多出的進口産出。由于借款,他就必須在未來的某個時點歸還這個差額,通常是附帶利息的,但也有例外,比如美元貨币
例如,如果美國即将從日本購入汽車而不出口任何産品,它就隻能從日本借款來購買這些汽車。這種借款可以采取多種不同的形式:
- 美國人可以直接從日本銀行貸款
- 将股票、債券或其他有價證券賣給日本人
- 美國政府向美聯儲貸申請更多的美元,然後用得到的美元支付給日本
不管該筆借款采取何種形式,其結果都是日本人持有一種權利,一種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對美國的産出擁有求償權。這個時候,日本暫時對美國保有貿易順差。
最終,當日本人決定用這種權利去購買美國的飛機、電影和軟體時,兩國間的貿易差額将會被抵消。現在要求美國實作貿易順差,把它的一部分産出運輸到日本,進而強迫本國人消費少于本國生産的産出。同時,日本将會陷入貿易逆差,他們的消費将超過本國的産出,而超出部分即來自美國。
所有這種跨國交易都會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有所記錄,例如下表:
目前交易(例如商品或勞務的進出口)被計入經常賬戶。包括出售給外國人的股票或債券的收入在内的金融交易被計入金融賬戶(資本賬戶)。
- 經常賬戶的赤字一定會伴随着金融賬戶的資金流入(借款)
- 經常賬戶的盈餘一定會伴随着金融賬戶的資金外流(貸款)
經常賬戶和金融賬戶是完全相對應的,一方的赤字必然會伴随着另一方數額相等的盈餘。
1.4、增長的來源
究竟是什麼因素導緻産出随時間變動而增長,經濟學家們通常會指向經濟增長的三個基本來源:
- 勞動的增加:當通過延長勞工工作時間或者增加新人的方式(例如女性進入勞動市場)來擴充勞動力,勞動力的數量就會增加
- 資本的增長:當企業通過增設工廠和增添裝置(通過投資)來提高它們的生産能力時,資本存量就會增加
- 使用兩種要素的效率的增長:當生産者能夠從相同數量的勞動和資本中獲得更多的産出時(例如由組織創新所引發的),效率就會提高。經濟學家通常把這種效率稱之為“全要素生産率(TFP)”
1.5、财富和産出哪個更重要
當人們擁有很多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産時,會覺得富有。但是他們之是以感到富有的原因是這些資産能夠間接提供給他們對未來産出的求償權。
例如,如果他們擁有一個公司的股票,那麼他們就有權分享公司未來的利潤,而公司的利潤水準又取決于其所生産和銷售的産出水準。
從另一個視角來看待這個問題,擁有金融資産的人覺得富有是因為他們相信他們總能夠将這些資産賣掉,并用這些收益來購買自己想要的産品或服務。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财富隻不過代表了對未來産出的求償權。
顯然,如果産出的生産瓦解了,未來如果幾乎沒有什麼産品和服務可供購買了(比如,大規模的流行病),那麼大部分資産,包括股票和債券,都很快會失去大部分價值,有些甚至會變得一文不值。的确,這就是金融資産在蕭條時期産出下降時會喪失價值的原因。
從根本上來講,大多數金融資産都代表着對實際生産性資産(比如廠房和裝置)的求償權,而這些生産性資産預計将在未來帶來産出。
2、GDP核算
2.1、投資、儲蓄和對外負債
由于GDP核算能夠使我們計算出目前産出的價值,衡量随時間推移産出所發生的變化,是以它非常有用。GDP核算為我們探究經濟增長的源泉和未來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提供了重要線索。
很自然地,投資構成了一個連接配接目前産出和未來産出的關鍵環節。GDP核算不僅可以告訴我們目前投資的價值,也可以讓我們能夠識别這些投資是通過什麼管道獲得資金的。
同時,總産值也等于總收入,而總收入又等于消費(C)、私人儲蓄(S)、稅收(T)之和,因為所有收入最終必将用于這三個方面之一。是以,可以說:
經過簡單的推導,就可以得到下面關于投資來源的恒等式:
其中:
- T - G - Tr(政府預算盈餘):反映了政府儲蓄
- IM - EX(淨出口)反映了對外負債,因為任何進口順差部分本質上都是一種負債
- S:私人儲蓄
這就告訴我們,投資可以通過這三個基本來源而獲得資金:
- 私人儲蓄:個人儲蓄加上企業未配置設定利潤
- 政府儲蓄:政府預算盈餘
- 對外借款:淨進口
如果一個國家希望提高其投資水準,則必須減少私人消費以增加私人儲蓄、減少企業稅費以增加企業未配置設定利潤,減少政府支出以增加政府儲蓄,增加對外借款,或者三種方法兼而用之。
相對于國内儲蓄,對外負債可能更變化無常,因而形成了一個不太可靠的投資來源。這方面典型例子就是蘇州早年的外向型經濟在近幾年遇到的轉型困境。
此外,當一個國家的對外借款非常高的時候,經濟學家通常會警告該國正入不敷出。這就是為什麼當經常賬戶出現大量、持續的赤字,因而要嚴重依賴對外借款的時候,分析家們會認為經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
3、匯率
- 短期變動看利率:利率的上升和下降分别伴随着貨币的迅速升值和貶值
- 中期的變動看通貨膨脹:相對高的通貨膨脹水準通常伴随着貨币貶值,而相對低的通貨膨脹伴随着貨币升值
- 長期變動看經常賬戶的不平衡情況:在相對比較長的時期内,赤字通常伴随着貶值,而盈餘通常伴随着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