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末期的秦國十分強盛,相比于其他六個諸侯國,秦國展現出來的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是其他幾個國家沒有的,也是以有很多的能臣名士都看好秦國,紛紛到達大秦想要一展自己的雄心壯志,其中就不乏為秦國一統立下赫赫軍功的人。

李斯求學的經曆
這些人中最出名的應該就是李斯了,李斯是戰國時期著名的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徒弟,曾經在齊國的稷下學宮求學,一開始的時候李斯是想要幫助六國合縱對抗秦國的,但是後來跟随秦使見到秦國的百姓之後,李斯就改變了最初的想法。
他想要幫助秦王嬴政一統六國,實作嬴政想要建立的千秋大業,但是在他面前有一個難以逾越的攔路虎呂不韋,呂不韋是秦國的三朝元老,在秦國擁有着廣闊的人脈和極大的權勢,李斯想要遊說秦王就必須先經過他。
李斯成功的原因
如果李斯隻是個碌碌無為之輩,也許在秦國混個一官半職是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難就難在他是一個有理想有才學的人,他不願意在呂不韋面前卑躬屈膝,且在一統六國的大方向上跟呂不韋的方式有着極大的不同。
是以李斯在入秦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被重用,甚至呂不韋還覺得他特别輕狂,但是最後李斯卻鬥敗了呂不韋,成為了大秦的丞相,這一切都是因為李斯懂得察言觀色,得到了秦王的支援與默許。
呂不韋雖然在秦國擁有着滔天權勢,但是他畢竟不是秦王本人,很多事情都沒有辦法替秦王做出決定,而且他的限制引起了嬴政的極大不滿,是以嬴政經過了一番試探之後決定跟李斯合作,兩個人聯手扳倒了呂不韋。
李斯負責在大方向上跟呂不韋做對抗,而嬴政則是在他的身後對他的行動表示支援,兩個人配合的十分默契,最後将呂不韋的權力全部收回,李斯也就成了名正言順的丞相。
跟趙高争權以慘敗告終
但是在他晚年跟趙高争鬥的時候,情況就有着很大不同了,首先胡亥從小就跟着趙高學習,一直以來對趙高的感情比較好,是以李斯很難打壓趙高的勢力,讓原本隻是個宦官的他慢慢掌控了權力的中樞。
在這樣的情況下, 李斯還不斷地想要施行一些有利于秦國的政策,跟胡亥的利益發生了巨大的沖突,于是李斯就被胡亥緝拿下獄。這個時候趙高趁機落井下石,給李斯扣上了謀反的名聲,胡亥順水推舟将李斯處死。這樣的方式就跟李斯幫嬴政處理呂不韋一樣。
小結
隻不過在兩場奪權的鬥争中,李斯分别扮演了兩個不同的角色而已,一個是秦王的幫手,一個是秦王的對手,沒有了名正言順的支援,哪怕李斯擁有再大的權勢都會因為一點點的小過錯而被處罰,就算是李斯聰明絕頂,也想不出對抗秦王的辦法,也許在他死之前心裡會冒出跟呂不韋差不多的想法,那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也許這一刻他才了解了前輩的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