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們接力搶救的樣子,真美

作者:南方plus用戶端

近日,一名乘客在K232次列車上突然昏厥,7名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下稱“肇慶醫專”)學生緊急控場,組成臨時醫療隊接力心肺複蘇。這一好人好事被全網多家媒體報道,各地網友紛紛為這幾位年輕人點贊。

這7名學生分别是黃華欽、侯江南、潘興銘、陳春穎 、鄭幼輝、黃毅韬、陳敏宜,是肇慶醫專護理、臨床、康複、針灸推拿等專業的學生,現在在茂名市人民醫院、茂名中醫院、高州人民醫院等醫院實習。

當時情況有多危急?南方+記者采訪到“臨時醫療隊”的學生,聽聽他們是如何施救的。

遇到險情,緊急控場

南方+記者:當時車廂内的情況如何?

黃華欽:當天,我們在茂名實習的幾個同學相約乘坐列車返校參加招聘會,大家都坐在5号車廂。

事發時,我正在看着招聘資訊,突然聽到列車傳來廣播,播報乘務員發現一名男乘客在4号車廂廁所暈厥了,需要緊急尋人施救。

“我是學醫的!”我當時也沒多想,隻想着救人要緊,就往廁所趕去。

南方+記者:見到病患以後,你們是怎樣做的?

黃華欽:趕到現場後,我看到一位50歲左右的男乘客正處于昏迷狀态,就協助從業人員将乘客擡出廁所,并檢查他的身體情況。當時,病人已無法自主呼吸,頸動脈、腿動脈均無搏動,失去了基本生命體征。

病人情況危急,我馬上對他進行心肺複蘇。一個人的力量有限,我邊搶救邊大聲呼喊護理等專業的同學們來幫忙。我們組成了臨時救援小分隊,各司其職搶救病人。

潘興銘:到達事發現場時,看到許多人都圍着,我便大聲呼喊:車窗要打開,空氣要流通,列車上不要太多人擁擠。

兩三分鐘後,一個急救箱傳遞過來,我們迅速打開急救箱尋找工具檢查患者心肺的血壓是否異常。

我在學校學過了相關知識,在實習時也實操過兩次。現場非常緊急,腦子裡一直在回想要如何做,持續觀察生命體征和進行下一步搶救。

你們接力搶救的樣子,真美

一名乘客在火車上突然昏厥後,數名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下稱“肇慶醫專”)學生緊急控場,組成臨時醫療隊接力心肺複蘇。

“你累了就換我上”

南方+記者:在施救的過程中,你們是如何配合分工的,當時想的是什麼?

黃華欽:我是針灸推拿相關專業的學生,會随身帶着醫用毫針。當時,我與護理系的同學接力後,便拿出毫針為病人施針,刺激他恢複意識。

在學校,我們都上過不少臨床課程,而且實訓經曆比較豐富。以我為例,現階段我在茂名市中醫院實習,也有過一定的搶救經曆,是以這次我始終保持冷靜。其他同學也一樣,大家配合默契,嚴格按照急救流程施救。

當時我們隻想着救人,輪流為病人做心肺複蘇搶救,你累了就換我上。雖說病人仍無生命體征,但救人是醫護工作者的職責所在,我們沒有一個人放棄,都拼盡全力搶救。大家持續搶救30多分鐘,列車緊急靠站,我們和乘務員把病人護送下車,交到當地醫院急救隊手上,繃緊的神經稍微放松了一點,但仍舊為患者的病情擔憂。接下來的旅途裡,大家一起對剛才的施救複盤,確定每個環節都做到位了,大家懸着的心才放下來了。

陳春穎:在學校模拟練習時會很淡定,這次是第一次在沒有老師帶的情況下施救,有些緊張。但救人是我們醫學生的天職,還是盡自己的能力和所學施以援手。

按壓過程中,持續關注瞳孔和脈搏的情況,觀察看口腔的情況,防止他咬舌頭。由于事發突然,便沒有考慮太多,病人情況危急,自己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你們接力搶救的樣子,真美

臨時醫療隊施救現場。

南方+記者:在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求學階段,學到了什麼?

黃華欽:上學第一天,我們就學習了校訓“大醫精誠、知行合一”的内涵。

在課堂上,老師除了教授專業知識以外,也樂于和同學們分享了自己行醫的故事,要求我們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做醫生就是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的。

潘興銘:學校的校訓——大醫精誠、知行合一始終引導者我們。學校平時就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嚴抓學生的成績和實踐,同時看到過師姐在公共汽車上跪地救人的報道很受感染。

陳春穎:學校每周都會開設急救課,課程持續一個學期。在課堂上,老師會用專門的模型教授胸部按壓的正确姿勢和方法。

目前,這幾位同學們都回到了醫院繼續實習。“列車救援隻是我衆多救援經曆中的其中一次,如果再遇到類似的事情我還會沖在前頭。”黃華欽告訴記者,新的一年裡他打算繼續學習考證,成為一名獨當一面的醫生,在醫療一線服務更多的人。

【南方+記者】施亮 梁潔

【通訊員】段文彪

【作者】 施亮;梁潔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