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之健總裁朱傑:打破資料孤島,讓未來架構思考

資料來源:Universal.com

全球網絡情報記者張揚:2021年1月20日北京智能建築論壇在京舉行,探讨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如何充分賦能建築智能化改造。北京智能建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智健)首次攜其核心産品"建築大腦"和FM智能營運平台,與北京能源與環境科學研究院聯合釋出《智慧健康建築白皮書》。

北智健"建構大腦"具有泛連通、高安科、深度融合的特點,以物聯網接入、資料融合、算法為三大核心能力,将建築作為一個整體來思考,發揮物聯網的海量接入能力,使高價值的建築資料與AI算法有機結合。據貝志堅介紹,未來的每一座智能建築都可以憑借"建築大腦"的力量自我進化。

北京智能建築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朱傑表示:"建築是城市的基礎機關,科技創新快速,不斷帶動建築向自動化、智能化更新邁進,目前,以5G、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在各行各業, 樓宇使用者更期望個性化、體驗化,樓宇營運更強調精緻化、智能化。新一輪科技創新将帶動建築大腦和各種創新技術在智能建築領域的發展和應用。"

"建築也應該有大腦,它應該思考。這就是朱傑,他在智能建築和智慧城市建設方面擁有二十多年的經驗,是智能建築的最新思考。

在談到發展智能建築的初衷時,朱傑表示,"一方面,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中國應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廣泛形成綠色生産生活方式,在'十四五'規劃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内,碳減排、低碳發展将是中國發展程序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允許在資料的基礎上推廣新的人工智能。"

據國家統計,2019年北京數字經濟增加值将超過1.3萬億元,占GDP的38%。2020年1月至11月,規模以上北京軟體和資訊服務業實作營收1496.1億元,以電子資訊傳輸服務和數字技術服務為主的數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

從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雖然智能建築的概念已經提出了很多年,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并不順利,還存在很多痛點。"一是人工智能、網際網路、大資料等新技術如何在建築領域運用缺乏規範,二是現有建築本身智能系統很多,但互不相連,形成煙囪效應,三是建築智能和城市智能是分開的, 最後,智能建築的建設和營運是脫節的,"朱說。"

針對這些行業的痛點,朱傑表示,北智健建構了自己的1加8加1智能應用系統,包括環境健康、能源優化、裝置監控、數字安防、公共服務等子產品,這些智能應用子產品都是根據園區的需求,建構日常營運設計和開發的應用系統架構, 可以整體使用,也可以根據每個應用場景的需求進行擴充,努力打破資料孤島,挖掘資料背後的價值。

北智健還同時釋出了FM智能運維平台,其主要子產品包括:智能建築綜合态勢感覺子產品,通過BIM 3D模組化,使裝置與空間融合,為建築營運商建構全面的态勢感覺,全球控制總部和項目協同新模式,充分共享營運資源。"機電專家在總部,操作維護小兄弟上路",打破了固定團隊堅持傳統的單一項目模式,讓更多專家級的"傅老師"服務更多的項目。

北京智能建築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黃偉認為,很多開發商都想做數字化轉型,我們都關心如何将最新技術應用到目前的建築設計中。面對海量新興技術和解決方案,如何将它們融入建築,真的需要真正了解施工營運的團隊來指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