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他不死,李淵就沒資格稱帝,死後百姓還修廟紀念他,名字很熟悉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在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曆史上,出現過不少大一統的強悍王朝,同時也出現過許多次諸侯割據各自為戰的時期。而一提到三國鼎立,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東漢末年之後的吳、蜀、魏三國鼎立時期。但除此之外,在隋朝與唐朝更替之間,也出現過一段短暫的“三國”鼎立的時期。

如果他不死,李淵就沒資格稱帝,死後百姓還修廟紀念他,名字很熟悉

那就是以李淵為首的唐、王世充為首的鄭以及以窦建德為首的夏這三個國家各自占據關中、河南、河北而形成三國鼎立之勢。而今天的主角,就是最後的這位聽起來有些耳熟的名字——窦建德。

公元573年,窦建德出生于中原河北,其家族世代躬耕于田,在家庭長輩的教育和影響下,窦建德十分了解百姓悲苦,也養成了仁愛忠實的品質。曾經在村裡有個人的雙親走了,但是他自己卻因為人微财寡無法将爹娘安葬。

聽到這個消息的窦建德立刻放下手裡的鋤頭,去幫助這個鄉民置辦各種喪事物件,讓兩個老人能夠得到安葬。正因為窦建德這份助人為樂,是以十分受相親們的喜愛和敬重。他父親過世時,鄉裡鄉民一共有上千人來送行,凡是有送禮的,窦建德都立即拒絕分毫未取。

如果他不死,李淵就沒資格稱帝,死後百姓還修廟紀念他,名字很熟悉

611年時,隋炀帝在河北四處征兵,欲圖北上征伐高麗。而身強體壯武藝不凡的窦建德就被任命成為二百人長。當時山東發了水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又要繳納賦稅,又要應征兵令前往戰場,弄得許多人家破人亡。

而随軍征兵的窦建德見到這一幕幕悲劇,心裡十分憤慨。沒多久,他就落草為寇,召集了幾百人,幹起了梁山好漢的勾當。後來郡裡殺了他的家人,窦建德憤怒不已,當時高士達已有兵力上千,窦建德便帶着二百餘人投高士達而去。

如果他不死,李淵就沒資格稱帝,死後百姓還修廟紀念他,名字很熟悉

此後,經過幾年的發展,他們的隊伍就發展到了上萬人。但窦建德卻從未私吞過任何一點劫來的錢财,反而将之全部分發給了士卒和百姓。是以,窦建德的威名日盛,為萬人簇擁。

公元616年,高士達将兵權禅讓于窦建德。第一次真正領兵打仗的窦建德就大敗隋将郭絢,并征繳戰馬一千多匹。此後,窦建德又連戰連勝,先後大敗隋朝太仆卿楊義臣和右翊衛将軍薛世雄。

如果他不死,李淵就沒資格稱帝,死後百姓還修廟紀念他,名字很熟悉

再加上當時其他起義軍都是見到隋臣便殺,隻有窦建德以禮相待,是以,許多隋朝臣民都歸順于窦建德麾下,忠心不二。公元618年,為還百姓江山和平,窦建德占據了河北地方,并自立夏朝,成為皇帝。

之後,雖然當時還有其他諸侯割據,但以此三國國力最強,在中原分庭抗禮,也形成了一個“小三國”。而三國之間,以唐國國力最強。公元620年,唐國秦王李世民進犯鄭國,窦建德知道如若鄭國被滅,以夏國之力定然無法與唐國抗衡,故而開始援鄭攻唐。

如果他不死,李淵就沒資格稱帝,死後百姓還修廟紀念他,名字很熟悉

可惜後來窦建德未進忠言,與秦王李世民發生正面沖突,窦建德大敗,逃到牛口渚,被唐軍活捉。公元621年,窦建德被李世民押解到長安,最終被斬首,一代英豪就此隕落。

窦建德的一生無疑是傳奇的一生,出身低微,但成為一國之君,戰場上連戰連勝,敗績很少,對待士卒百姓又以禮相待,常自掏腰包接濟鄉民,受到天下百姓擁戴。而且窦建德也有勇有謀,在迎戰楊義臣時即是以詐降之計擷取的勝利。

如果他不死,李淵就沒資格稱帝,死後百姓還修廟紀念他,名字很熟悉

窦建德無論從武藝、民望、治軍、治國還是謀略都并不遜色于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甚至還猶有過之。唯一不及李淵的,就是窦建德身邊缺少忠良,衆口铄金之下,窦建德才聽信讒言,被李世民活捉。

若是窦建德未死,而是從李世民手中逃脫,吸取到教訓的窦建德必然整肅朝堂,用人唯賢,屆時,最後的勝利究竟是李氏唐朝還是窦家天下,真是猶未可知。隻可惜曆史沒有如果,但窦建德善待他人的品格卻十分覺得我們學習。

如果他不死,李淵就沒資格稱帝,死後百姓還修廟紀念他,名字很熟悉

窦建德死後,百姓皆痛哭流涕,為了紀念這位仁慈愛民的皇帝,各地都開始修建祭奠窦建德的廟宇,而這些古廟也流傳至今,仿佛在訴說着這位英豪熱烈的一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