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國在歸還香港前,也曾歸還給中國這所城市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是我國濃墨重彩的一筆,英國對“租借的”香港極為重視,将其打造為英國人的東方明珠,但香港并非是英國在中國唯一的據點,還有一個美麗的海港城市被侵占。

英國在歸還香港前,也曾歸還給中國這所城市

閉關自大的清王朝将香港割讓給英國後,英國并沒有滿足,還想壓榨到更多的地盤。當時列強來華占地盤的胃口最大的就數沙俄了,沙俄占地最多,獲利豐厚。沙俄割占外東北和外西北後,又強行霸占扼守黃海的要塞旅順口,而旅順口也是英國看上的地盤。

英國比沙俄慢了一步,覺得吃虧了。雖然拿沙俄沒辦法,但吓唬慈禧還是挺容易的。他沙俄不是把住了黃海北口麼?那我就要黃海南口!

于是英國“租借”到黃海南口威海衛,即現今的山東威海。

英國在歸還香港前,也曾歸還給中國這所城市

不過,那時的威海衛也是香饽饽,并不是靜等着英國來“租借”。中日甲午戰争,日本獲勝,日軍實際控制着威海衛。英國為了得到威海衛,和日本進行了利益交換,得到了日本的同意。

清政府與英國簽訂租借威海衛條約時,弱弱的提了點條件:租借威海衛後,英國不能再向中國提出任何土地要求。

英國人的态度是不懈,弱者還敢向強者提條件?誰讓你弱?你弱就要挨打!

清政府面對船堅炮利的洋夷,全都成了懦夫,隻好認栽。

英國在歸還香港前,也曾歸還給中國這所城市

1898年7月1日,清政府慶親王奕劻和英國駐華公使窦納樂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英訂租威海衛專條》,把七百多平方公裡的威海“租”給英國。英國做出讓步的姿态,允許中國軍艦進入威海衛海域,威海衛的行政暫時還由中方管理。

英國管理威海衛參照香港模式執行。就軍事而言,威海衛的重要性大于香港,是以威海衛在英國政制中級别很高,行政長官政軍專員改稱英吉利國欽命威海衛辦事大臣,全權管理威海衛的軍政民。當然,威海衛的主要官員都是英國人,其中最後一任威海衛行政長官,就是溥儀的英文教師莊士敦。

英國在歸還香港前,也曾歸還給中國這所城市

英國在中國的日子非常舒服,南有香港,盡南海之利;北有威海,進可通京津、退可守海上。

在基層民政管理上,英國還是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慣統治,甚至還設立了華人警察系統。威海衛首先是衛,具有強烈的軍事用途,這是香港無法比的。

英國在威海衛建立了由數千餘中國人組成的軍隊,稱為華勇營,管理威海衛十幾萬中國人。可氣的是,華勇營不僅加入英國軍團,還參與臭名昭著的八國聯軍進北京,鎮壓中國群眾。

英國在歸還香港前,也曾歸還給中國這所城市

1912年民國成立。英國在威海衛的蠻橫無理,激發了民國北洋政府對英國的反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為戰勝國,1919年,北洋政府打算利用這一優勢向列強收回“租借”領土。英國态度強硬,拒絕歸還香港和威海。威海衛是京津出海口,被外國人控制太不安全。是以中國态度同樣強硬,别的先不談,威海衛必須收回。

後來英國勉強同意商談威海衛事宜,但要求歸還後,英艦還可以停泊威海衛,英國可以參與威海行政決策,在威海享有“特殊利益”。

北洋政府成立了太平洋會議善後委員會,具體負責包括收回威海衛的談判,主要負責人是曾任北洋外交總長的梁如浩,任接收威海衛委員會委員長。

英國胡攪蠻纏,打算續租威海衛附近的劉公島,租期十年。英國很狡猾,沒有威海衛,劉公島的軍事價值同樣能發揮作用。

英國在歸還香港前,也曾歸還給中國這所城市

雙方來回扯皮,多次談判都沒有達成協定。面對英國的無賴,民國準備讓步劉公島,中英各派一名代表管理。威海收回後,英方可參與威海管理,英國人在威海已租的地産,不能收回可以續租。

英方拟定的所謂《接收威海衛委員會中英委員協商意見書》,自然遭到了中國各界的強烈反對。山東各界上書北洋政府,要求政府必須完全收回威海衛。北洋政府承受不住壓力,沒有在這個協定上簽字。

北洋政府本就亂七八糟,軍閥混亂不斷,打來打去北洋政府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定都南京的國民政府。1929年1月9日,南京國民政府的外交部長王正廷,和英國大使蘭普森開始會談,讨論中國收回威海衛問題。

英國在歸還香港前,也曾歸還給中國這所城市

鑒于國際形勢,英國再賴着不走不行了,1930年4月18日《中英交收威海衛專約》正式簽訂,英國把威海衛所有權利都移交給中國,而中國同意英國在劉公島“租借”10年,10年後雙方再協商。英軍撤出威海衛,但每年4-10月,英軍可以在劉公島進行演習,并經中國允許後,可以在威海衛轉運軍事用品。

1930年10月1日,中英兩國正式移交威海衛,英國代表莊士敦站在威海衛行政長官衙門前,正式把威海衛交還中國。

1940年9月28日,英國租借劉公島十年期滿,僞南京政府表明“無意予以展延”。英國11月15日宣布:“撤退駐威海衛艦隊,向香港集中。”同日,英國海軍撤離劉公島,英駐威海衛領事館同時關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