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代表着一個時代的文化,同時也承載着一個時代的經典含義,是以稍微有一些曆史文化底蘊,或者是對收藏有所愛好的人都會收藏一些古董。不過古董行業的利潤和秘密非常之大,很多人都是花了冤枉錢,最後一分錢沒有賺到,但是有的人卻做到了慧眼識珠,通過極低的價格購買了一件古董,幾年之後翻了好幾百倍,古董界管這種操作叫做撿漏。

古董界的撿漏有兩個神話,一個是一位先生買了一塊玉玺,一年間翻了200倍的價格,另一個則是花費了9萬元賣的時候漲價到了7200萬元,後來還被拍到了1.3億的市值。這兩位的神操作可以說是無法複制的,他們的成功除了與慧眼有關之外,更多的是與他們的運氣和沉穩有關。
一、叢雲的來曆與取向
第1件被人撿漏的古董叫作叢雲,這是它獨有的名字。事實上它是禅思南紅瑪瑙珠雀鈕寶玺,簡單來說它就是一塊玉玺,它是清朝乾隆皇帝最為喜歡的一個玉玺,由于乾隆皇帝非常喜歡藝術,自己平時不但喜歡做詩,還喜歡收藏一些古玩。
乾隆皇帝對于印章的喜好可以說是達到了極緻,根據相關的曆史文物記載乾隆帝,一生一世擁有1800多方玉玺,質地不同,成色也不同。其中最讓乾隆皇帝喜歡也是最富有價值的,便是一個名為叢雲的玉玺。
該玉玺不僅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喜歡,還在嘉慶皇帝與道光皇帝之間互相流傳。清朝的很多知名畫作當中都有該玉玺的印章身影,是以它的價值自然是非常之高的。
這塊珍貴的玉玺在2016年的時候被拍賣,當時因為考古問題沒有人能夠證明它的真身,是以很少有人願意購買,一直受到冷落,後來遇到了一個有眼光的買家,該買家僅僅花了不到2萬元的價格,就成功地拍下了它。
二、撿漏神話就此創造
這位買家在購買這塊玉玺的時候,可能就是單純的覺得它比較好看又覺得很有價值,是以就買下了,并沒有指望他能夠翻多少倍。但沒想到僅僅過了一年,這位買家就以380萬的價格賣了出去,因為在他買下之後的短短一年時間之内這塊玉玺的價值便被扒了出來,身後的故事和曆史也被曝光,是以它的價值自然是為人所知的。
這位先生僅僅花了不到2萬元,就以380萬的價格賣了出去,可以說他淨賺了378.2萬元,成交價與當時自己買下來的價格差了200多倍,這種成功的撿漏神話就此創造下來令人所羨慕。後來很多買家非常後悔當時的猶豫不決,但是也無能為力。
第2個撿漏神話是由秦先生創造的,他所收藏的這個古董叫做陀羅尼經被。當年秦先生在北京的拍賣會看到這件标價不高的清末袈裟的時候,發現根本無人問津。後來眼尖又識貨的秦先生,很快就發現這塊兒緞子當中藏有非常精美的花紋與文字,于是他就沉穩淡定地看着這件袈裟的流拍,在拍賣結束之後,他以9萬元的價格買回了這件袈裟。
回到家之後他立刻拆開進行研究,發現此袈裟裡面有夾層,而且還有寫着4種文字的字樣。經過鑒定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塊價值不菲的陀羅尼經被,是專門蓋在死人身上的。
三、尼經被轉手賺了六千萬
當時秦先生找來專家給自己檢視的時候,專家表示這塊尼經被雖然非常珍貴,但是不吉利,極力勸秦先生趕緊賣掉。專家還表示自己願意出兩倍的價格,但是秦先生知道這是一個非常值錢的古董,并沒有賣給專家。
僅僅過了三年,這塊乾隆皇帝的裹屍布,也就是陀羅尼經被居然被拍出了6550萬的價格。再加上傭金成交價達到了7000多萬,秦先生隻花了9萬元就撿來了6550萬,實在是神話中的神話。
相比于前一位收藏玉玺的先生來說,這位秦先生的位置更是令人佩服。他的沉穩和淡定也是令人所驚訝的,能夠在别人出裝備價格的時候,如不僅保持淡定,又能夠在買的時候靜觀價格不亂哄擡,最後自己獲利萬分,創造了一個撿漏神話。
結語
古董界的收藏就像是打賭一樣,在拍賣場可能自己花費了幾千幾百萬的價格都沒有得到一件稱心如意的物件,可能還是赝品,但是也有人創造了撿漏界的神話,他們隻花費區區幾萬元就換來了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的利潤,讓人不得不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