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都創客丨楊博:專注工業數字化服務,為“鋼鐵俠”裝“數字芯”

作者:封面新聞

視訊加載中...

封面新聞記者 熊英英

“同樣的成本結構,國外的産品售價比國内高出三倍多,這讓我很受觸動,瞬間就激發了内心的使命感。”2013年的一段海外生活經曆,讓楊博感受到中國制造業與發達國家的巨大差距,也萌生了創業的想法。

于是在2014年,他毅然辭職回到家鄉四川,成立了成都博智雲創科技有限公司,不僅為衆多大型制造企業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還參與了多項行業标準制定。

“當初做這件事情時,也不清楚到底什麼時候才會迎來一個好的時間視窗,但它一定是一件對的事。”也正是憑借這個信念讓他走到現在。

成都創客丨楊博:專注工業數字化服務,為“鋼鐵俠”裝“數字芯”

“華為系”創業者

投身工業數字化服務

2013年楊博就職于華為,被派駐在歐洲工作的他參加了在德國舉辦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在這場被稱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國際工業盛會”上,德國正式提出工業4.0戰略,旨在推動數字化、智能化制造,這引發了他的極大興趣。

在這之後,楊博先後走訪調研了德國、奧地利、意大利等歐美地區先進工業制造企業,對先進制造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有了更深刻認知。

一次偶然的機會,楊博了解到德國企業葛利茲生産的一款模具鋼産品h13,在國内售價約為7.5萬元,而國内廠商生産的同類型産品價格最高僅賣到2萬元。同樣的成本結構,國外産品售價卻高出國内3倍,這讓他感到很驚訝,也深受觸動。

楊博介紹,特鋼憑借其優于一般鋼材的性能,已成為支撐高端制造業發展的核心要素。而國内外産品之是以存在如此大的差距,核心原因在于國外制造企業更早通過數字化技術解決成本控制、效率比對等問題,工業控制體系更完善,産品品質穩定性更高。

楊博認為,這将是一個前景廣闊的市場,而且與國家發展、工業振興緊密相連。他希望,通過推進企業的數字化程序,實作生産力的進化,為中國由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貢獻一份力量。

工業數字化門檻高

卻是企業的一項“生存工程”

“創業前三年,我們都在了解整個工業體系、了解客戶的痛點和實際需求。”楊博介紹,相比于其他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工業數字化具有極高的壁壘,需要跟行業專有技術、工業知識深度融合。

一方面,冶金行業本身就是一個融合了力學、化學、熱學、材料學的交叉學科,需要比較全面的知識積累;單從冶煉環節來看,拆分其中的工藝工序,就可能有上百道;另一方面,從業者也需要對真實的冶煉生産場景有一定了解。

楊博提到,目前國内工業知識與數字化交叉領域方面的人才極度匮乏,也是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一個瓶頸。

此外,最大的問題還在于對傳統觀念的突破。在進行市場拓展的過程中,楊博感受到,很多制造企業管理者僅僅是把數字化轉型作為一項效益工程,“他們問得最多的是成本能不能省一點,能不能少用點人力。”

但在他看來,工業數字化不是錦上添花,而是企業必須要完成的“生存工程”,如果現在不采取行動,在不久的将來,企業競争力便會逐漸衰退,最終被市場所淘汰。

主營四大業務

未來将延伸至更多工業領域

回顧創業者7年,楊博曾經體驗過不被團隊了解、創始合夥人離開的巨大壓力,也經曆過發不出來工資,不得已抵押自己房産的窘境。最終都是如何扛過來的?

“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堅持做對的事情,而不是去做簡單的事。”楊博堅信,創業需要使命感,正是因為這種使命感支撐自己克服了極其困難的時刻,并漸入佳境。

目前,博智雲創業務主要聚焦四個闆塊,數字化工藝品質控制系統,重點解決客戶品質穩定性問題;博智擎天工業資料中台,主要解決工藝生産過程中的資料內建、資料治理以及資料品質問題;同時,團隊還開發了各類工業應用,核心在于提高工業企業生産能力及利潤;此外,還有企業綜合營運平台,重點解決管理中遇到的問題。

“通過一系列數字化系統,目前我們能夠幫助客戶将産品品質穩定性提高20%-30%,噸耗直接成本最高能降低25%。”楊博說,關于公司的未來規劃,是持續在冶金行業深耕的同時,将業務範圍逐漸拓展到軍工、化工、水泥、電力等行業,以幫助更多企業進行數字化賦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