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花30萬買鴻蒙汽車,值嗎?

花30萬買鴻蒙汽車,值嗎?
花30萬買鴻蒙汽車,值嗎?

作者 |武凱

編輯 |楚星

上市8個月、月均銷量不足1000輛,華為與小康股份旗下新能源汽車品牌賽力斯合作的首款車型SF5已悄然撤出部分華為門店。取而代之的,是華為與賽力斯合作的第二款車型AITO問界M5。

新車的釋出引起了大量關注,但賽力斯SF5的突然退出引發了一些車主的質疑和不滿。這幾天,“賽力斯SF5停産”傳聞更是持續發酵。有部分車主表示,在新車釋出前夕買到了舊款“停産車型”,侵害了自己的權益。此外,當初車主買SF5是沖着“華為智選”的名頭去的,這款車型突然被雙方邊緣化,對車主也是一種傷害。

花30萬買鴻蒙汽車,值嗎?

(北京富力廣場華為體驗店内展出的問界M5,市界拍攝)

一位華為銷售人員也向市界透露稱,後續門店将銷售新款問界M5,不再銷售賽力斯SF5,後者已經停産。

作為華為與賽力斯合作的第二款車型,“首款鴻蒙汽車”AITO品牌問界M5在2021年12月23日舉行的華為冬季旗艦釋出會上公開亮相。在這次釋出會上,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毫不掩飾對這個“新物種”的偏愛,他用了超過60分鐘的時長隆重推介問界M5,并反複提及它是由“華為參與新車設計”、它“搭載了最新的鴻蒙生态座艙”。

由于自帶“華為”和“鴻蒙”的雙重光環,問界M5登場後引發的各種評議至今仍在不斷重新整理。在這些輿情中,既有賽力斯SF5銷量不佳且即将停産的傳聞,也有消費者的疑窦叢生:華為力挺的賽力斯SF5為什麼賣不好?AITO問界M5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賽力斯SF5?

賽力斯SF5出師未捷

2021年4月19日,賽力斯SF5(華為智選)正式釋出。作為一款增程式SUV,該車型由老款賽力斯SF5更新而來(後文中“賽力斯SF5”均為與華為合作車型)。

作為華為與小康股份共同孕育的首款智能汽車,賽力斯SF5從産品功能定義到品質管控、一緻性體驗,雙方都傾注了極大的心力。用餘承東的話來說,這個車型搭載了華為DriveOne電驅動系統、HUAWEI SOUND車載音樂系統,還配備了HiCar解決方案,理論上可以完美地将華為的移動應用生态複制到車機上。

在華為高層傾力站台宣傳、華為智能汽車技術加持的情況下,賽力斯SF5一經面世就受到市場的熱烈追捧,在釋出後的一周内就斬獲了6000多輛的訂單。在賽力斯SF5釋出之初,華為曾寄予了銷售500萬輛的宏大願景。

然而,訂單與實際銷量之間隔着一條巨大的現實鴻溝。據全國乘聯會釋出的資料,自2021年4月至11月的八個月時間裡,賽力斯SF5銷量分别為129輛、204輛、1097輛、507輛、715輛、1117輛、2205輛和1446輛,累計銷量僅為7000餘輛,月均銷量不足1000輛。

花30萬買鴻蒙汽車,值嗎?

相比之下,同一時期,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等友商的單款車型月銷都是數千輛的量級。面對這樣的窘況,賽力斯的母公司小康股份在“上證e互動”平台上作出的解釋是“疫情、晶片和電池供應緊張、公司在對供應鍊進行優化調整等因素對生産節奏造成了影響”。但這些大而化之的理由很難讓投資者信服。

客觀地說,盡管銷量在同時期大幅落後主要競争對手,但自與華為合作以來,賽力斯SF5的市場表現确有改善,銷量相較與華為合作之前有了顯著增加。然而,這并未從根本上解決賽力斯SF5銷量低迷的難題。

一位業内人士告訴市界,品牌影響力不足、産品競争力一般、銷售管道局限是造成賽力斯SF5陷入市場泥淖的三大重要原因。“這三個關鍵陣地都丢了,還剩下什麼故事可講呢?”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産業創新中心主任紀雪洪在與市界交流時分析,盡管賽力斯SF5借助華為獲得了一定知名度度,但在品牌力、産品力等核心競争力方面還存在明顯劣勢。

他認為,“賽力斯母公司小康股份的乘用車業務規模較小,而且在商用車領域面對五菱等品牌的競争并不具備優勢,導緻其品牌認可度較低,難以吸引乘用車消費者。”

花30萬買鴻蒙汽車,值嗎?

小康股份釋出的産銷資料顯示,2021年7月至12月,公司旗下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别為3189輛、3565輛、3987輛、4976輛、4591輛、6150輛,整體銷量有所增長。需要指出的是,這些資料包括了小康股份旗下東風風光、東風小康、金康汽車等子公司新能源汽車産品銷量。相形之下,吉利汽車、長城汽車2021年11月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就高達16162輛和16633輛。

官網顯示,賽力斯在全國約有15家體驗中心,而競品之一的小鵬汽車在全國的門店已超百家。

北京一家知名車企4S店的總經理認為,賽力斯自有品牌的門店數量少、過度依賴華為門店作為銷售管道,這在很大程度上捆住了賽力斯的品牌擴張力。

賽力斯SF5的産品本身也存在不少缺陷。多位車主在論壇上爆料稱,該車型宣傳材料中所提及的車載Wi-Fi、OTA更新、車家互聯等功能都沒有影子,續航裡程也遠低于官方所宣傳的“1000+公裡”。

更有車主稱,車企沒有事先告知賽力斯SF5停産的動向,導緻自己在新車釋出前夕入手了老款車型。“新車到手就成了停産車型,車輛後續維護和更新、車輛保值的問題該找誰去解決?”

我們在2021年12月底探訪北京富力廣場華為體驗店時确認,該店的賽力斯SF5已經撤出。

1月5日,賽力斯向市界回應稱,賽力斯SF5并無停産計劃,會繼續接受使用者訂單并安排專員進行傳遞;并且會為賽力斯SF5的首任車主提供整車與增程器的終身質保;如果首任車主在四年内增換購公司旗下其他車型,可獲得10000元的額外補貼。

不過我們發現,賽力斯官網SF5預訂界面中的“确定”選項一直處于灰色狀态,無法進行預定操作。

問界M5生于憂患

賽力斯SF5停産的傳聞,似乎未對新車問界M5的預訂帶來明顯的困擾。華為的一位銷售人員透露,盡管眼下問界M5還隻有展出車型、尚未正式入駐華為各門店,但全國範圍内該車的訂單量已超過了6000台。

然而,不少人在社交平台上交流稱,賽力斯SF5和問界M5都由華為參與設計、都由小康股份旗下的金康賽力斯生産制造,二者很難說有實質差別,問界M5會不會是“換了馬甲”的賽力斯SF5?

花30萬買鴻蒙汽車,值嗎?

(賽力斯SF5華為智選)

或許是受了歐拉好貓“換芯門”事件的刺激與啟發,消費者中的“極客分子”從技術層面對問界M5進行了解剖。他們認為,除了鴻蒙(Harmony OS)智能座艙外,問界M5所配置的增程式動力方案、電池及續航裡程、電驅動系統、車載音樂系統、車身尺寸都與賽力斯SF5别無二緻。“問界M5其實是賽力斯SF5的疊代車型,本質更像是同一款車。”

紀雪洪也認為,問界M5和賽力斯SF5這兩款車型在技術路線、車輛參數及外觀等多方面都較為相似,本質上可視作同款車型的疊代産品。

市場銷售層面,搭載了華為鴻蒙(Harmony OS)智能座艙的問界M5,與“更新”前的賽力斯SF5拉開了明顯的價差。賽力斯官網釋出的資料顯示,同樣是四驅版本,賽力斯SF5的廠商指導價為24.68萬元,而問界M5的廠商指導價為28-32萬元,二者最高相差了7萬多元。

在互動平台上,對問界M5的這個指導價不予認可的消費者不在少數。觀望者認為,盡管有華為的智能技術加持,但這款“欠成熟”的汽車新品很難支撐起30萬元的售價。一位受訪的華為店銷售人員也坦陳,賽力斯SF5賣得不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确實有點貴”“沒有價格優勢”。

北京泛在新财資料公司的一位資深産業研究員認為,華為将其參與設計和賦能的兩款智能車定位在較高的價格區間,應該與其布局中高端智能汽車市場的政策有關,定價高低本身無可厚非,但如果華為與車企之間的合作僅限于“硬核”方面的植入,就很難判斷這樣的合作對車企的中短期銷量及市占率、車型品牌價值提升究竟有多大的影響。“從短期來看,問界M5面臨的困難或許并不比賽力斯SF5小。”

自問界M5釋出以來,賽力斯母公司小康股份的股價持續下跌,已由釋出會前76元/股左右的價格跌至1月6日的55.10元/股,跌幅超過了27%。

花30萬買鴻蒙汽車,值嗎?

華為造車的虛實棋盤

在華為入局智能汽車産業鍊之前,關于華為造車路徑的種種猜測就不絕于耳。近一年來,盡管華為已先後通過不同的形式與小康股份、北汽藍谷共育了賽力斯和極狐新車型,但從始至今,華為都聲稱不會造車,而隻是聚焦ICT(資訊通信技術)技術,緻力于幫助車企造好車。

花30萬買鴻蒙汽車,值嗎?

北京理工大學的一位汽車産業專家認為,透過近半年來華為三次對汽車事業部進行組織變動的動作看,智能汽車業務已在事實上成為華為下注的重點發展方向。在他看來,與小米、百度等科技公司直接進場造車的方式不同,華為都是以“非競對”角色入局,試圖通過以車企戰略合作夥伴的身份逐漸切入汽車智造鍊。

這位專家分析,華為當下與車企的合作模式主要有兩種:要麼與廣汽、北汽(含極狐)、長安聯合成立子品牌,向其提供華為Inside(HI)全棧解決方案;要麼為車企提供MDC智能駕駛計算平台。

在2021年12月23日舉行的釋出會上,餘承東表示,過去一年中,華為智能汽車已累計發展了300多家産業鍊上下遊合作夥伴。

事實上,通過為車企提供零部件、底層技術來擷取較高收益的模式在國内外汽車産業界并不鮮見,世界第一大汽車技術供應商德國博世走的就是這種“以己之長、補人之短”商業套路。在“智能化”快速成為全球汽車産業變革新标配的大勢下,具備明顯技術優勢的華為駛入為車企賦能之路也合情合理。

不過,伴随着深度參與問界M5的設計工作,華為進一步介入智能車輛生産環節的步伐在加快。

一位業界人士在與市界交流時表示,如果說“賽力斯SF5華為智選”隻是華為對原有産品的一次簡單的助力更新,那麼,問界M5基本上可視為一款由華為主導設計和生産的車型。他認為,“華為表面上至今還沒造整車,但實際上所有汽車研發、生産環節都在步步為營。”

據業界知情人士披露,與北汽、廣汽、長安的強勢不同,在與華為的合作過程中,賽力斯一直處于比較弱勢的地位,從研發設計到供應鍊管理,從市場銷售到企業内部管理,基本上各個環節華為都為賽力斯制定了“标準”。

花30萬買鴻蒙汽車,值嗎?

大部分主流車企對華為進場“賦能”保持着亦友亦敵的立場。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就曾在公開場合直言稱,如果接受華為這樣的第三方公司提供的智能汽車整體解決方案,就等于車企變成沒有靈魂的軀體,是以“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靈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持類似觀點的車企并不罕見,各大車企已在積極行動。近日,豐田汽車宣布計劃在2025年前開發出自己的汽車軟體平台Arene,大衆汽車的“VW.OS”作業系統軟體、戴姆勒的“梅賽德斯-奔馳作業系統”也都在有條不紊地打造中。

在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産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看來,在賽力斯等車企與華為的合作中,車企扮演的是華為代工廠的角色。消費者更多的是認可華為這個品牌。車企短期内借助華為獲得的知名度和技術,日後也将成為車企自主發展的隐形束縛,車企最終有可能喪失核心技術的自研能力,徹底淪為代工廠。

對于這樣的猜忌和顧慮,賽力斯方面在回應市界時表示,華為是賽力斯的長期合作夥伴,雙方為平等合作關系。此外,賽力斯計劃在2022年與華為共同推出首款中大型SUV。

其實,與代工廠發達的智能手機市場不同,多數傳統車企還沒做好轉型為代工廠的心理準備。

相比傳統汽車,電動汽車的技術門檻較低,更重要的是生态,這是手機廠商擅長的,也是推動它們跨界的重要因素;但電動汽車畢竟是一個全新的開始,現在能站住腳的是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華為通過鴻蒙系統,小米通過整車等角度切入,能否成功仍充滿了巨大的未知數。從高開低走的賽力斯SF5看,手機廠商跨界并不容易。

(除單獨标注來源外,以上圖檔來自視覺中國)

。END。

時代傳媒CTM

講好中國品牌故事,傳遞中國品牌聲音

時代傳媒CTM,講好中國品牌故事,傳遞中國品牌聲音,是中國内容營銷新生态全媒傳播服務機構,專注為中國早期和快速增長期的創業企業、中小企業、成長型企業及政府、旅遊目的地等提供簡單、快捷、高效的一站式整合營銷和品牌傳播推廣解決方案,緻力于做客戶的PR品牌形象合夥人。

我們因創業而生,為創業者服務。讓安全、高效、專業的PR品牌傳播服務為創業者保駕護航,成為您創業路上的護城河,做您企業的PR品牌形象合夥人。

更多發展趨勢行業動态企業分析

請關注“時代傳播CTM”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