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桂林戍卒起義:龐勳率800士兵“回家”,成為唐朝滅亡的導火索

868年,龐勳率800士兵從桂林一路拼殺,縱橫數千裡,殲滅唐軍十餘萬,差滅了唐朝。可惜,龐勳戰略眼光不行,沒有采納謀士的奔襲長安的建議,否則唐朝提前結束。即便如此,唐朝也是元氣大傷,滅亡進入倒計時,龐勳起義,成為壓垮唐朝的倒數第二根稻草。史論:“唐亡于黃巢而禍基于桂林”。

桂林戍卒起義:龐勳率800士兵“回家”,成為唐朝滅亡的導火索

762年,安史之亂即将結束,仆固懷恩勝券在握,唐代宗李豫犯下了錯誤,他沒有對叛亂的節度使一網打盡,而是采取招撫政策,讓出河北領地,換取他們的歸順。如此一來,節度使更加嚣張跋扈,輕視朝廷,唐朝陷入混戰的局面,盛唐一去不複返。

節度使互相攻殺,周邊遊牧騎兵經常進犯,令唐朝頭疼不已。南诏,位于雲貴高原的一個地方政權,也起來挑戰唐朝的威嚴。玄宗年間,唐朝發兵10萬進攻雲南,結果被南诏兵打伏擊,10萬大軍損失過半。如今,唐朝衰落,南诏自然不将其放在眼裡。

南诏出兵襲擾,唐朝西南邊陲告急,唐懿宗很無奈,隻好從兩淮調兵,增強西南守備。唐朝從徐州調兵800人,駐守在廣西省會桂林,防備南诏入侵。兩淮士兵骁勇善戰,敢于血戰肉搏,是抵禦南诏的一支勁旅。可惜,朝廷言而無信,這800兵馬間接滅了唐朝。

桂林戍卒起義:龐勳率800士兵“回家”,成為唐朝滅亡的導火索

徐州士兵出征時,朝廷許下諾言,他們3年後就可以回家,朝廷會派遣另外一支部隊去替代他們。遠離家鄉征戰,生死未蔔,家中還有妻兒老小需要養育,這800士兵雖說不願意遠征,卻也服從指令。因為,他們相信朝廷,3年後可以回家團聚,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

865年,駐守桂林的日期已滿,800壯士請求回到徐州。朝廷以邊境軍務緊急為由,希望他們再服役一年,忍一下就過去了。866年,士兵再次要求回到徐州老家,朝廷依然拒絕,理由是經費不足,暫時不能開拔。867年,868年,士兵繼續聯名上書,朝廷還是說“沒錢”。

一而再再而三地欺騙,800士兵對朝廷失去了信任。既然朝廷不給回家,那就自己回家吧。868年,800士兵在桂林起義,殺死守城官員,然後推舉主管糧草的官吏龐勳為首領,從桂林一路殺回徐州,與家人團聚。桂林到徐州,路途接近3000裡,這800壯士也是拼了。

桂林戍卒起義:龐勳率800士兵“回家”,成為唐朝滅亡的導火索

龐勳起義後,并沒有跟朝廷決裂的意思,他們隻是想回家而已。此時,唐懿宗當政,他昏聩無能,在處理龐勳問題上連犯錯誤,導緻局勢一發不可收拾。800将士需要回家,需要有安全感,如果朝廷能赦免他們的罪過,此事到此結束。

龐勳上書朝廷,請求赦免800将士,并把他們編練成一營,而不是遣散,否則大夥會沒有安全感。區區800士兵,居然敢叫闆朝廷,唐懿宗非常憤怒,他拒絕了龐勳的請求,下令沿途各鎮節度使攔截,消滅這支軍隊。但是,節度使都是希望自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沿途并未過多阻攔。

節度使不賣力,龐勳一路順風順水,沿途又招收貧苦農民參加,兵力達到7000餘人。抵達宿州時,唐軍将領元密率3000精兵前來進攻,龐勳假裝撤離,引誘唐軍追擊,在汴河沿岸斬首元密,唐軍全部陣亡。此後,起義軍聲勢大振,參加者越來越多,抵達徐州時已經有了3萬餘人。

桂林戍卒起義:龐勳率800士兵“回家”,成為唐朝滅亡的導火索

接下來,龐勳連接配接奪取徐州、泗州、濠州、滁州、和州等地,兵力達到20餘萬人,聲勢十分浩大。此時,謀士建議龐勳乘着唐軍調動之機,直接遠征長安,長途奔襲,一戰定乾坤。可惜,龐勳沒有這膽量,他隻想成為一個節度使,希望朝廷承認他的地位,而沒有問鼎中原的雄心壯志。

唐懿宗惶惶不可終日,他急忙從各地調兵遣将,聚集25萬大軍,圍剿龐勳起義軍。其中,右金吾衛大将軍康承訓率兵9萬充當主力,神武大将軍王晏權率5萬進攻徐州北面,羽林大将軍戴可師率4萬,主攻徐州南面。其餘各鎮節度使也紛紛出兵,聚集在徐州附近的唐軍二十餘萬。

唐軍聲勢浩大,人多勢衆,但彼此互不統屬,配合不力。戴師可先進攻,他想搶奪頭功,結果中了龐勳埋伏,唐軍陣亡3萬餘人,戴師可在戰鬥中被打死。王晏權從壽州出兵增援,龐勳早有防備,唐軍中途遭遇伏擊,狼狽而逃。此後,王晏權困守壽州,找各種借口拒絕出兵,坐觀局勢。

桂林戍卒起義:龐勳率800士兵“回家”,成為唐朝滅亡的導火索

連接配接獲勝,龐勳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他自認為天下第一,唐軍将領不堪一擊。但是,龐勳忽視一支特殊部隊的存在,就是從塞外調來的沙陀3000沙陀騎兵,此時他們就在康承訓軍營。龐勳本以為,康承訓很容易擊敗,在主力決戰時,沒有防備沙陀騎兵,結果倒了大黴。

20萬起義軍與9萬唐軍厮殺,戰場沙場漫天,殺了半天都沒分出勝負。就在這時候,朱邪赤心(李克用的父親)率3000沙陀騎兵繞道,從起義軍背後發起進攻。沙陀騎兵一邊射擊,一邊沖刺,殺入陣中時拿出彎刀搏殺,銳不可當,戰局急轉直下。

起義軍多數是農民,戰鬥經驗不強,在沙陀騎兵的沖刺下,很快就潰敗,起義軍被斬殺數萬人。康承訓乘勝追擊,以沙陀騎兵為先鋒,龐勳連戰連敗,在宿州落水而亡,起義宣告失敗。宿州之戰,沙陀騎兵再次起到定乾坤的作用,數萬起義軍将士陷入絕境,紛紛投水自盡。

桂林戍卒起義:龐勳率800士兵“回家”,成為唐朝滅亡的導火索

龐勳起義雖然失敗,但唐朝也是元氣大傷。王仙芝、黃巢起義時,龐勳的舊部是主力。後來,黃巢部将朱溫滅了唐朝,建國“大梁”。朱邪赤心兒子李克用,乃朱溫的勁敵,兩人經常交戰。後來,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滅亡“大梁”,改國号為唐,史稱“後唐”。

參考書目:《新唐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