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人也會點外賣,出行也有共享交通工具,小日子那叫一個潇灑

伴随着移動互聯時代的來臨,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尤其是外賣和拼車出行,對于很多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們來說,簡直是友善到不要不要的,省去了我們大量的時間,大大增加了工作效率和生活幸福感。

如果要問外賣和拼車是什麼時候誕生的,估計大多數朋友都會回答:“這肯定是現代化的産物啊!至今應該還沒有多長時間吧!”如果這樣認為,隻能說是“孤陋寡聞”了,因為這些給現代生活帶來極大變化的事物,古人也一個不落,全部一一體驗過了,這到底是真是假呢?

古人也會點外賣,出行也有共享交通工具,小日子那叫一個潇灑

圖檔:送外賣資料截圖

一、從百姓到皇帝,大家都愛“叫外賣”

1、“快遞小哥”個個健步如飛

說到外賣,其“前身”還是快遞的興起,其實“快遞”絕對算是我國曆史上一個很古老的職業,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周代,隻不過當時傳遞的東西比較有限,大多是政令或者軍情。

另外,古代“快遞”的速度也不是很快,這主要是因為交通工具上的匮乏和交通道路上的限制,大多數情況下隻能通過人工步行來完成,“快遞小哥”的速度維持在兩個小時大約4到5公裡左右。

隋朝的時候,有個叫麥鐵杖的“快遞小哥”很出名,人送綽号“飛毛腿”,他體力驚人,能夠日行五百裡,甚至比騎馬還要快一些,根據史料記載,有一次他要護送公文到徐州,當天夜裡從京城出發,第二天清晨就完成任務傳回。用現代眼光看,西安到徐州坐火車大約12個小時的路程,人家24個小時就完成了來回。

随着古代科技的不斷進步以及市場需求的增加,唐代就出現了“生鮮快遞”,想要吃到原産地的新鮮果蔬将不再是夢,有史以來最具代表意義的“生鮮快遞”,當屬唐玄宗從蜀中為楊貴妃“托運”的新鮮荔枝。

可想而知,“快遞小哥”們必定是跋山涉水,健步如飛,不知道一路上累死了多少匹馬才完成“充滿愛意的宅急送”。至于說私人的快遞業務,這還要等到明清時代镖局的出現,這相對就要晚一些了。

古人也會點外賣,出行也有共享交通工具,小日子那叫一個潇灑

圖檔:運送新鮮荔枝劇照

2、皇帝的“專屬外賣”

如今大家辛苦忙碌一天,不想親自下廚的時候都會點個外賣解決饑餓,事實上,最早的“外賣業”在北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别的不說,就拿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來舉例,在其中就能看到有個人手裡拿着兩個碗,他的職業就是當時的“外賣小哥”。

宋朝的時候,已經有商家開始提供相關的服務,史料上的說法是:“逐時施行素喚,咄嗟可辦”。

在北宋的國都汴梁内,餐飲業就蓬勃發展,每天都有各種小販走街串巷,哪怕是到深夜時分,隻要你餓了,就可以攔住他們直接點餐,随後足不出戶的享受到各種美食。“市井經濟之家往往隻于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菜”,我想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了。

古人也會點外賣,出行也有共享交通工具,小日子那叫一個潇灑

圖檔:《清明上河圖》送外賣的小哥資料截圖

生活在宋代都市裡的商人和白領,都和今天的上班族一樣,一般不會在家做飯,更多的是直接下館子或者是“叫外賣”。這個習慣不僅僅存在于民間,就算在皇宮内吃慣了山珍海味的皇帝,也喜歡讓手下的太監或者大臣去點外賣。

比如宋孝宗就專門找了一批人,為自己到民間收羅各色美食,有時候高興了還會喊大臣一起享用,據說有一次他很高興,直接賞賜了外賣小哥不菲的小費,相當的大方。

古人也會點外賣,出行也有共享交通工具,小日子那叫一個潇灑

圖檔:叫來大臣一起吃飯資料截圖

二、古人外出,更喜歡“拼車”

1、“共享驢”的出現

西漢時期,可沒有什麼飛機、高鐵,對于絕大多數老百姓來說,驢這種動物就相當于如今的“寶馬車”了,首先,它不是随便一個人就能夠買得起的;其次,就算是偶然獲得了,能不能養得活,這也是未知數。

由于步行的效率有限,在很長一段時間内,驢子都是古代老百姓出門的首選交通工具,在這種大環境和大需求之下,“共享驢”也就應運而生了。

讓很多人意料不到的是,最先把“共享驢”付諸實踐的不是狡猾的商人,也不是某一位特有智慧的勞動人民,而是東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

據載,當時劉秀還隻是一個孜孜不倦求學的學子,家裡也算是個中産階級,但耐不住這哥們花錢始終大手大腳,搞得家裡經濟時常拮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就找到同學們借錢買了幾頭毛驢,靠租借給有需求的人來賺取租金。

還别說,就這樣一個在當時大多數人眼中“不靠譜”的事情,卻讓劉秀的錢包很快鼓了起來,現在看來,劉秀果真是個幹大事的人,這頭腦、這想法就是和普通人不一樣。

古人也會點外賣,出行也有共享交通工具,小日子那叫一個潇灑

圖檔:租借毛驢劇照

2、各種需求皆可滿足

除了“共享驢”之外,後來還出現了“共享馬車”、“共享轎子”等等,某一日天氣特别好,三五個好友相約要去郊遊一番,早上大家就會聯合起來去“拼車”,這樣馬車就會一整天伴随左右,華燈初上才傳回,關鍵是大家都不用花費太多錢,可以說非常實惠了。

另外,還有一種更為時髦和火熱的“共享車”叫做氈車,顧名思義,就是車篷是用質地不錯的毛氈打造的,屬于比較豪華的車輛,大有現代“專車”的意味。在唐宋時期,這種氈車就被老百姓們當做“婚車”來迎接新娘子,這也是我國“迎親”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

古人也會點外賣,出行也有共享交通工具,小日子那叫一個潇灑

圖檔:相約拼車去郊遊劇照

當然了,如果你是一個經常暈車的人,就可以選擇使用“共享轎”,夏天和冬天都有專門的設計,確定了乘坐的整體舒适性,說到這裡,還不得不佩服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制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