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操30萬青州兵,為何連一個三流武将都選不出呢?

在曹操大軍中,青州兵是一支特殊的軍事力量。這支軍隊名聲在外,但戰場表現卻有些慘不忍睹;兵馬衆多,卻沒有湧現出知名的将領。

之是以如此,或許與曹操對青州兵的定位有關。

青州兵沒有出現知名将領曹操十分重視将才的選拔。

在曹操軍團中,各軍都有代表性将領。

曹操30萬青州兵,為何連一個三流武将都選不出呢?

泰山軍有于禁;并州軍有張遼;白波軍有徐晃;河北軍有張郃。

青州軍,是最早跟随曹操的部隊之一,卻始終沒有湧現出知名将領。

其實,回顧青州軍的表現以及曹操對青州軍的态度,其中原因,就很清晰了。

青州兵的幾次出場:慘不忍睹當年,百萬青州衆入兖州,被曹操收服。曹操“收其精銳者”,号為青州兵。

青州兵在曆史上有三次“出彩”的表現。

1、濮陽之戰,被呂布一沖而散。

呂布襲擊兖州,曹操率軍反擊。

曹操30萬青州兵,為何連一個三流武将都選不出呢?

呂布以騎兵攻擊青州兵。青州兵崩潰,順帶着把曹操的陣勢沖亂了。曹操墜馬,左手手掌燒傷···

2、宛城之戰,被打散了還侵擾友軍。

曹操征張繡,張繡先降後叛,曹軍大亂,各部散亂。

青州兵散亂後,軍紀渙散,甚至掠奪友軍。

于禁擔心青州兵趁機作亂,舉兵讨之,數其罪狀。

可是,青州兵居然還好意思惡人先告狀,跑去找曹操投訴···

3、曹操死後,鳴鼓而散。

曹操死後,青州兵以為天下将亂,擅自鳴鼓而散。

可以說,名聲在外的青州兵,表現慘不忍睹。

曹操30萬青州兵,為何連一個三流武将都選不出呢?

仗打成這個樣子,曹操要想找出人才來提拔,恐怕也是不可能的。

曹操對青州軍的态度軍紀渙散成這個樣子,還差點沒把曹操給坑死,但曹操的态度卻是:“太祖寬之”(《三國志.于禁傳》。

衆所周知,曹操治軍是很注重軍紀的。曹操自己踩了田都要割發代首,為何唯獨對青州兵“寬之”呢?

1、曹操與青州兵的特殊關系。

當年,青州兵被曹操大敗,歸順了曹操。

青州兵,曾被公孫瓒、陶謙打得大敗,為何獨獨願意歸順曹操呢?

因為:曹操在擔任濟南相時曾經毀淫祠,青州兵認為曹操的政治主張與他們的太平道一緻。

是以,青州兵歸順曹操,是認為曹操可以順應“天之大運”,可以一起建立“太平”。

青州黃巾歸順時,保持了獨立建制。

曹操30萬青州兵,為何連一個三流武将都選不出呢?

我們知道,黃巾以宗教為紐帶,有一套特殊的文化群組織結構。

而對他們的處置,不僅關系到數萬青州兵,也關系到百萬青州黃巾衆。

是以,曹操對青州兵,隻能是以尊重為主,很難嚴明賞罰,像一般部隊一樣駕馭。

而從曹操死後,青州兵擅自擊鼓而散來看,青州兵與曹操的關系可謂非常特殊,他們隻是因為特殊的原因追随曹操個人。

對于這種獨立建制,以宗教為紐帶的組織,曹操不可能按照世俗方法來賞罰,隻能“寬之”。

2、曹操對青州兵的态度。

“吾在軍中持法是也”,曹操注重軍紀,而他對青州軍既難以有效執行賞罰,自然很難指望他成為一支強有力的戰鬥部隊。

是以,自宛城之戰後,青州兵似乎就沒有出現在大戰中了。

即使在關鍵的官渡之戰中,曹操也未曾調動青州兵參戰。

也就是說:自198年後,青州軍就基本退出了戰鬥序列,自然不會再有将領能夠得到提拔了。

曹操30萬青州兵,為何連一個三流武将都選不出呢?

而從最後青州兵擊鼓而散時,曹丕無條件提供糧食和物資來看,曹操、曹丕都沒有指望青州兵成為一個賞罰分明的戰鬥力量,對青州兵,他們主要以“維穩”為主。

雙赢的合作盡管青州兵在戰場上立功不多,但總的來說,曹操與青州兵的合作,可謂雙赢。

青州百萬黃巾衆在曹操的地盤耕種,是一筆巨大的财富。要知道,後來蜀國總共也才90萬人口!

抽調出精壯,既可以降低青州黃巾衆“複為賊”的危害,也可以進行一些低烈度的軍事任務(如曹操死時,他們正在洛陽駐紮,至少可以維護治安)。

至于高烈度的軍事對抗,就讓更專業的丹陽兵、并州兵、泰山兵們來幹吧。

對于四處漂泊、争戰的青州黃巾來說,在曹操手下,他們至少獲得了安家之地,算是變相實作了“太平”。

青州兵,不是遊戲中的“超強兵”,沒有強将湧現是自然的。不過,由于曹操明智的安排,青州兵對曹操統一北方,依然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