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斯克的“星鍊計劃”(圈子分析文)

12月28日,外交部例行新聞釋出會上,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公布的一條消息引發了輿論的廣泛關注,這條看起來很平常的新聞背後卻隐藏着驚心動魄的豐富資訊。

馬斯克的“星鍊計劃”(圈子分析文)

(來源:外交部)

下面是引述的新聞内容:

12月28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據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官方網站釋出的檔案顯示,中國常駐聯合國(維也納)代表團12月初向聯合國秘書長送出普通照會表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發射的星鍊衛星,在今年先後兩次接近中國空間站,對中國空間站搭載的航天員生命健康構成危險。

趙立堅表示:我可以負責任地向大家證明,今年7月和10月,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發射的星鍊衛星,先後兩次接近中國空間站。在此期間,中國航天員正在空間站内執行任務,出于安全考慮,中國空間站采取了緊急避碰措施。

趙立堅指出,美國口口聲聲宣稱所謂負責任外空行為概念,自己卻無視外空國際條約義務,對航天員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這是典型的雙重标準。

趙立堅強調,探索與和平利用外空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中方始終本着為全人類謀福利的精神和平利用外空。美方應該尊重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外空國際秩序,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采取負責任的态度,維護在軌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和空間設施的安全穩定運作。

這條新聞透露的内容有兩點。

其一,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發射的星鍊衛星今年有兩次差點對中國空間站造成碰撞威脅。

其二,這是美國在外太空極不負責任的行為。

這兩點内容是有點耐人尋味的。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是馬斯克旗下的一家美國民營商業公司,按道理這家公司發射的衛星對中國空間站造成了威脅,中國政府應該去找這家公司麻煩。

但是,我們外交部發言人卻把這一行為上升為美國國家行為,不但嚴厲指責美國極其不負責任,而且果斷要求“美方應該尊重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外空國際秩序,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這裡補充一個知識點。

1967年,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包括美國)都簽署了一個《外空條約》,這個條約是國際社會公認的外空領域國際法基石,該條約明确規定各國政府應該為國内私人公司外空活動承擔責任。

是以,外交部針對太空探索技術公司衛星差點碰撞我們天宮号空間站找美方理論是完全合理合法的。

當然,外交部直接指責美方不負責任,并且要求“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并非依據《外空條約》這麼簡單。

下面,我就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給大家做一個詳盡的分析。

1備受質疑的星鍊計劃

星鍊計劃是馬斯克在2015年提出的一個宏大的構想,按照這個構想,馬斯克成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将在太空近地軌道發射1.2萬顆通訊衛星,為全人類提供“免費的5G網絡服務”。

馬斯克的“星鍊計劃”(圈子分析文)

請注意,這個計劃從一開始就為自己包裹着一層“人類公益行為”的外衣。

2018年3月,獵鷹九号火箭在一次正常發射任務中搭載了2顆小衛星——“丁丁-a”和“丁丁-b”,它們是SpaceX星鍊(Starlink)計劃的試驗星,開展對地通信測試。

星鍊計劃正式部署是從2019年開始。

2019年5月23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利用“獵鷹9”運載火箭成功将“星鍊”首批60顆衛星送入軌道,邁出該公司建構全球衛星網際網路的重要一步。

馬斯克的星鍊計劃,從一開始就受到了廣泛的質疑,質疑者大多都是通訊行業的技術專家,這些專家從技術角度論證了星鍊計劃為地面人類活動提供所謂的通訊服務是非常不可靠的——或者說,至少目前相關技術是非常不成熟的。

對于外界的質疑,馬斯克的反應是什麼?

是進一步擴大星鍊計劃的投放量!

2020年,馬斯克宣布,未來星鍊計劃将增加3萬顆衛星投放,這就使星鍊計劃的衛星投放量達到4.2萬顆!

事實上專家對星鍊計劃的技術質疑并不是空穴來風。

2021年8月25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星鍊”(Starlink)衛星網際網路服務在美國18個州和全球多個國家發生了大面積當機事故,如此大範圍的當機事故是地面基站從未出現過的。

那麼,馬斯克是否知道自己的星鍊計劃目前在通訊技術層面還不大成熟嗎?

他當然知道!

但是這不重要。

2馬斯克的算計

星鍊計劃不過是打着為人類提供“免費5G網絡服務”的一個噱頭而已(實際上目前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向北美使用者提供通訊服務大多都是收費項目),馬斯克真實的目的其實是用“公益行為”招牌搶占寶貴的太空近地軌道資源!

地球近地軌道資源是有限的,而且衛星運作與馬路上汽車通行還不一樣。在地面運輸,如果汽車多了,我們可以拓寬馬路,兩車道不行就上四車道,四車道不行就上八車道。

衛星在近地軌道運作,一個軌道隻能有一顆衛星運作。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規定,衛星頻率及軌道使用權采用“先登先占”規則。從工業革命開始,人類總體上向太空近地軌道發射的衛星總量也不過1萬顆而已。主要原因還是傳統的衛星耗資巨大,發射一顆衛星動辄投資也要幾億甚至幾十億以上。

按照傳統的思維模式,發射衛星太燒錢,沒有哪個國家有能力去霸占太空近地軌道資源。

但是,近年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可回收火箭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讓發射衛星的火箭可以回收多次使用,讓火箭不再是一次性消耗品,進而大幅度降低了衛星的發射成本。

依仗掌握了可回收火箭的技術優勢,馬斯克打着“公益行為”招牌以最低的成本批量發射廉價的衛星——每顆衛星成本不過區區100萬美元,4.2萬顆衛星總成本不過420億美元,但是卻可以占據4.2萬條寶貴的近地軌道資源,是目前全人類所有衛星所占據軌道資源的4.2倍!

這些廉價的衛星雖然因為技術還不成熟,目前為地面提供通訊服務不大靠譜,但是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按照權威估計,地球近地軌道最多可以容納6萬顆衛星,如果讓馬斯克4.2萬顆衛星都得到發射,光是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就将占據70%的近地軌道資源,這些廉價的衛星就算不幹活也将塞滿太空近地軌道,活脫脫就是“站着茅坑不拉屎”的典範。

馬斯克的“星鍊計劃”(圈子分析文)

未來其它國家要發射近地軌道衛星可能就隻有找馬斯克去購買近地軌道資源,屆時馬斯克完全可以坐地起價,将近地軌道資源賣出天價!

那麼,未來會有其他國家去購買近地軌道嗎?

會!

為什麼?

因為6G!

如果說5G是地面萬物互聯技術,那麼6G互聯便是太空與地面的互聯技術。5G雖然傳輸效率比4G高100倍,但是還遠遠不夠,比如被稱為未來網際網路下一個階段的元宇宙對于資訊傳輸效率要求就極高,5G最多是開啟元宇宙大門,而6G才能真正完全實作元宇宙的場景。

而要搞6G,光是在地面建基站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近地軌道布置大量衛星——近地軌道衛星與地面基站互補才能建構天地一體化無縫連接配接的通訊網絡。

從目前的趨勢來看,5G基站建設中國超越全球,未來中國要更新5G網絡率先開啟6G時代時,如果近地軌道被馬斯克的廉價衛星塞滿,屆時中國政府隻能花錢向馬斯克購買近地軌道資源——

你還沒辦法讨價還價,因為全世界隻有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才能提供足夠的近地軌道資源。

猜猜屆時馬斯克會怎麼向中國政府開價?

1億美元一條近地軌道可能都是“友情價”!

最為麻煩的是,即使我們當冤大頭可能都沒有機會——原因很簡單,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還是美資公司,屆時美國政府會眼睜睜看着中國率先開啟6G時代而不幹預嗎?

用腳指頭想也不可能啊!

如果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理由禁止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向中國出售近地軌道資源怎麼辦?

那麼中國就隻能困在5G時代内卷了。

是以,中國必須提前布局,才能有效解決星鍊計劃給我們造成的巨大隐患。

3對近地軌道資源的争奪

地球近地太空軌道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是決定未來國家發展前景的戰略性資源,馬斯克能看到的商業機會,其它國家與企業也能看到。

雖然目前可回收火箭技術隻是被少數企業壟斷,但是全球科技巨頭在各國政府的支援下紛紛推出了自己的近地軌道衛星發射計劃。

英國通信公司OneWeb去年還一度面臨破産危機,不過,在收到軟銀等多國财團的追加投資後,今年10月,OneWeb順利進行了第11批34顆衛星的部署。目前其在軌衛星總數達358顆,預計2022年底前,OneWeb将完成第一階段所有648顆近地軌道衛星的發射部署。

亞馬遜的Kuiper今年宣布将投資100億美元,從2022年開始計劃發射3236顆近地軌道衛星。

南韓三星公司也抛出了由4600顆微小衛星組成的網際網路星座藍圖。

此外,波音衛星網際網路項目也于11月初剛剛獲得FCC準許部署147顆衛星,按照波音公司計劃,未來将在近地軌道部署5789顆衛星。

面對着國際上對近地軌道的激烈競争,中國政府也派出國家隊進場。

早在馬斯克推出星鍊計劃的2015年,中國航天科技和中國航天科工兩大集團也相繼抛出了自己的低軌通信項目“鴻雁”星座系統和“虹雲工程”,不過這兩個計劃發射的衛星規模遠不如星鍊計劃。

“鴻雁星座”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計劃建設的全球低軌衛星移動通信與空間網際網路系統,系統計劃由300顆低軌小衛星及全球資料業務進行中心組成。

馬斯克的“星鍊計劃”(圈子分析文)

(來源:騰訊網)

“虹雲工程”是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牽頭研制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系統,計劃發射156顆衛星,緻力于建構一個星載寬帶全球移動網際網路絡。

馬斯克的“星鍊計劃”(圈子分析文)

(來源:人民資訊)

為什麼中國國家隊提出的星鍊計劃規模如此之少?

因為我國目前還沒掌握火箭回收技術。發射衛星的火箭就是一次性消耗品,技術的滞後讓衛星發射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 “星鍊計劃”帶來的競争壓力,近年來,我國也正在加速推進衛星網際網路建設,頻頻出台衆多針對性政策和指導意見。

2020年4月,我國首次明确“新基建”範圍,并将衛星網際網路納入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範疇。

馬斯克的“星鍊計劃”(圈子分析文)

(來源:新華網)

今年3月,我國 “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标”再次明确提出了要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內建互聯、安全高效的資訊基礎設施。

據國際電信聯盟(ITU)披露,2020年9月,中國以“GW”為代号申報了兩個低軌衛星星座,共計12992顆衛星,分布在距地面590公裡至1145公裡的低軌軌道,頻段為37.5GHz—42.5 GHz及47.2GHz—51.4GHz。

但是,如果我國不突破火箭回收技術,衛星發射成本就降不下來,那麼在近地軌道部署衛星的速度就無法跟上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節奏。

國家也很着急啊!

怎麼辦?

今年星鍊計劃的兩顆衛星兩次危險逼近中國空間站的事件可能就是一個契機。

4有意碰瓷的衛星

下面我們來講一講星鍊衛星兩次危險逼近中國空間站的事件。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星鍊計劃從實施開始,就帶有很強的美國軍方背景。

2019年10月22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宣稱,美國空軍正在測試這家企業所建“星鍊”衛星網絡的網際網路加密服務。

據外媒報道,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部分發射場租用的是美軍範登堡空軍基地,這可讓部分星鍊發射的絕密計劃免于審查。而早期的星鍊低軌技術驗證試驗還包括了衛星和美國空軍戰鬥機的天線陣列進行直接互聯的内容。

是以,星鍊計劃絕非隻是一個搶占近地軌道資源的計劃。

根據中方提供給聯合國的相關檔案,兩次事件分别是今年7月1日與10月21日。

本來兩顆星鍊的衛星都穩定運作在500公裡與555公裡的近地軌道上,但是卻突然下降到300公裡左右的近地軌道(中國空間站的運作軌道),然後機動接近我國天宮号空間站,在天宮号采取緊急避讓措施之後,兩顆星鍊衛星又調整軌道離開。

以上過程說明,這兩次事故根本就不是星鍊衛星失去控制而掉下來,而是下降到300公裡左右軌道時依然有動力去主動撞向天宮号,并且在天宮号避讓之後,還有動力調整軌道離開。

是以,這兩件事件絕對不是偶然,而是蓄意攻擊行為!是美國軍方通過馬斯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對中國天宮号空間站的一次太空軍事行動!

從人類進入太空時代開始,美國就把外太空視為美國必須控制的戰略領域,約翰肯尼迪就說過——誰控制了空間(外太空),誰就控制了戰争的主動權。

80年代,美國就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與蘇聯大搞太空軍備競賽,此後曆屆美國總統都明确提出了太空政策,特朗普甚至直接組建了太空軍。

但是,在太空層面,目前美國軍事技術卻被中俄超越,特别是中國率先研制成功在近地軌道運作的超高音速飛彈對美國造成極大的威脅,美國甚至公開承認,美軍現有的飛彈防禦系統完全無法攔截這種超高音速飛彈。

馬斯克的“星鍊計劃”(圈子分析文)

技術上無法攔截不代表美軍就不會想其它辦法。,恰好馬斯克的星鍊計劃就為美軍打開了思路。

假如馬斯克星鍊計劃成功,4.2萬顆衛星将織成一張高中低三層衛星組成的太空地雷網,這些衛星還具備飛彈預警和動态攔截功能,洲際飛彈要通過這張太空星鍊網将非常困難。

2018年,美國軍方曾經用模拟星鍊網做過兩次測試。

2018年5月份的小火箭計算中心彈道對抗演習中,模拟的星鍊網完成了對來自某地經過北極上空飛向華盛頓、洛杉矶和西雅圖的總計51枚核彈頭的在軌攔截。

在2018年7月份進一步地飽和打擊對抗演習中,模拟的星鍊網對多達350枚洲際彈道飛彈的彈頭進行了攔截,全部成功。

不僅如此,星鍊衛星還設計了一套自動軌道規避系統,是以,整個星鍊系統的衛星就處于一種不斷的姿态調整以及軌道變化之中,這種動态而又不透明的狀态對于其它國家航天器構成嚴重的威脅。

一旦星鍊計劃完成,幾萬顆星鍊衛星密集分布在近地軌道太空,屆時其它國家所有太空活動都必須向美國報備——否則,不聽話就撞你!

本次星鍊衛星危險逼近我國天宮号空間站就可以看做是星鍊衛星撞擊其它航天器的一次有意的測試!

星鍊計劃的軍事用途還有很多。

——包括“星鍊”衛星同時搭載了光學觀測儀器,結合重訪率高的優勢,對于全球主要地區,每個時間段天頂方向都有很多衛星飛過,可實作24小時不斷光學監控分析,通過大資料系統自動識别分類跟蹤,圖像識别系統加入光學觀測,對真假目辨別别率高,抗幹擾能力強,對地面任何一個部隊的調動及數量都看的一清二楚,從此任何國家軍隊調動對于美軍将單方面透明。

——“星鍊”計劃可提供低成本、全球覆寫的高速網際網路服務,“星鍊”寬帶能夠為全球使用者提供隻有25毫秒的低延遲傳輸,比目前最尖端衛星通信250毫秒的延遲傳輸,整整提升了一個數量級,可作為戰區外遠端發射不管武器的末端導航控制平台,或者未來機器人部隊與無人作戰飛機的資料交換平台和節點。将使得未來遠端無人機(如全球鷹)的使用成本大幅下降,這類無人機的運用将有數量級的上升。

——星鍊計劃可以給飛彈制導,進而替代飛彈最昂貴的制導裝置,僅此一項就可以讓飛彈造價白菜化,大幅度降低飛彈成本。

是以,星鍊計劃一旦成功對于全世界其它國家都會構成重大軍事威脅。

那麼,我們該如何應對?

5應對的建議

12月3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已經向聯合國秘書長遞交了照會,該照會表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發射的“星鍊”衛星今年曾兩度接近中國空間站,出于安全考慮,中國空間站組合體兩次實施緊急避碰。

那麼,為什麼中國會專門向聯合國送出這個照會呢?

中方表示,根據1967年《關于各國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在内外層空間活動的原則條約》(《外空條約》)第5條規定,各締約國應把其在外層空間(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所發現的能對宇宙航行員的生命或健康構成危險的任何現象,立即通知給其他締約國或聯合國秘書長。

換句話說,中方将星鍊計劃衛星定義為“對中國空間站搭載的航天員生命健康構成危險的現象。”

中方的目的很明确,先在聯合國層面把星鍊計劃的危險性捅出來,因為這個事件主要針對一家私人公司,不是直接針對美國政府,是以這就為下一步在聯合國層面提出相應的提案奠定基礎。

接下來,中方應對措施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在聯合國層面提出議案,對近地軌道衛星加強管理,阻止大量發射廉價衛星的星鍊計劃。近地軌道衛星的發射必須要建立專門的國際機構來管理,不能讓一個商業公司自己想怎麼發射就怎麼發射,特别是這個商業公司掌握火箭回收技術的情況下。

第二,中國應該盡快大量組織近地軌道衛星的發射。雖然在不掌握火箭回收技術的情況下大量發射近地軌道衛星成本有點高,代價有點大,但是近地軌道是有重大意義的戰略資源,絕不能眼睜睜看着這塊戰略資源被美資公司占據。

第三,對星鍊計劃制定者進行制裁,也就是對馬斯克以及關聯企業進行經濟制裁。特斯拉是靠着中國工廠與中國市場才起死回生的,絕不能讓特斯拉一邊在中國大量撈取利益,另一邊用中國市場撈取的利益去搞對中國國家安全具有重大威脅的星鍊計劃。

制裁馬斯克與特斯拉讓其經濟利益受損,就可以極大延緩星鍊計劃的推進,甚至迫使馬斯克放棄與美國軍方的合作——進而為我國布局近地軌道衛星争取時間。

簡單總結一下。

中美博弈是全方面立體博弈,我們不能隻盯着貿易戰、科技戰、卡脖子工程,我們還要擡頭看天,為未來長遠可持續發展提前謀劃。

正所謂,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