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邦為何能戰勝項羽?看對待将領的方式就知道了

楚漢争霸時,西楚霸王項羽戰無不勝,小流氓出身的劉邦則多次被項羽打得屁滾尿流。

最終,反而是劉邦一統天下,項羽烏江自刎。關于劉邦戰勝項羽的原因,曆史上無數的人都做過分析,這也不是什麼謎題。今天,小生還想從另一個角度來和大家聊聊。這裡我們要提到一個人,那就是當時的天下骁将——英布。

劉邦為何能戰勝項羽?看對待将領的方式就知道了

英布是項羽最得力的大将之一,在推翻秦朝統治的反秦戰争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在誅滅暴秦,分封天下的時候,項羽将英布封為了九江王,雙方的關系達到了頂點。不過,頂點的意思,就是轉折的開始。随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導緻了英布和項羽的決裂。

分封天下後,天下并沒有就此安定下來,仍然發生着局部的動亂,是以項羽幾乎沒有休息,很快就重新出兵征讨。項羽沒想到,當初反秦戰争中始終沖在一線的英布,竟然在這個時候開始“撂挑子”。

在攻打齊國的時候,項羽就要求英布出兵。英布說自己得了重病,無法前往,隻派了幾千人跟着項羽出征;項羽攻打齊國的時候,劉邦突然出兵偷襲了他的楚國國都,項羽抽不開身,要求英布去救援,英布又是百般說辭,不肯動身。

劉邦為何能戰勝項羽?看對待将領的方式就知道了

項羽憤怒了,但是自己已經有太多敵人了,實在抽不開身,是以不能拿英布怎樣,隻是多次派使者去責備英布。這讓英布心裡非常不爽,擔心項羽在平定其他的叛亂之後,就會來攻打自己,是以整天提心吊膽。而且因為被罵,英布更不敢去見項羽了,生怕一見面就被項羽給處理掉,隻能繼續躲在自己的封國。

在這個時候,另一個人向英布伸出了橄榄枝,那就是劉邦。劉邦深知英布的戰鬥力有多強,得到他不僅可以增強自己的實力,還可以削弱項羽的軍團,可以說是一舉兩得。是以,他就派一個叫随何的說客去勸降英布。

随何也是當時一位非常厲害的說客,雖然英布最開始對他充滿了敵意和防備,但憑借着三寸不爛之舌,随何真的說動了英布,使其投奔劉邦。從此,英布就成為了劉邦的一員戰将。

劉邦為何能戰勝項羽?看對待将領的方式就知道了

相同的問題,劉邦也遇到過。在楚漢争霸的末期,劉邦逐漸在戰略上占據了優勢,但是在局部戰鬥中,仍然無法抵擋強大的項羽。不得不說,項羽的作戰能力實在是太強了,即便在疲于奔命、兵力弱勢的情況下,依然展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打得劉邦毫無還手之力。

這樣的戰鬥不是劉邦預想中的戰鬥,因為根據他的設想,齊王韓信和梁王彭越都應該參加戰鬥,圍剿項羽。這兩個人在後來和英布并成為漢初三大名将,率領的部隊都非常強大。他們三個人的經曆也有極高的相似之處,比如都是出身低微,憑借自己的才華最終成為一方諸侯,最後都被劉邦夫妻殺死。另外,他們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聽主子的指揮。

當初英布不跟随項羽出征,結果引起了項羽的不滿和猜忌,最終不得不背叛項羽,投降了劉邦。同樣的,在最後圍剿項羽的前夕,韓信和彭越也都放了鴿子,不肯出兵,導緻劉邦大敗。

劉邦為何能戰勝項羽?看對待将領的方式就知道了

這一下,劉邦也體會到了當初項羽心裡的滋味。不過,兩個人在面對相同的窘境時表現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态度,這就是二人差别的展現。

劉邦首先向張良求教,詢問他為什麼韓信和彭越等人沒有來幫助自己。張良說:“這些人都是奔着榮華富貴來的,如今天下就要平定了,您還什麼都沒許給他們,他們自然不願意來。”

但凡是個正常人,心裡都會想:這不就是坐地漲價、趁火打劫嗎!

沒錯,就是如此。可問題在于:你又能怎麼辦呢?有求于人,不就是要付出點什麼嗎?

劉邦很清楚這個道理,馬上就派使者去見韓信和彭越,約定将大片的土地封給他們。兩個人得到了約定,非常高興,随即出兵共同征讨項羽。就這樣,幾路大軍将項羽團團圍住,最終項羽在烏江自刎,天下徹底平定。

劉邦為何能戰勝項羽?看對待将領的方式就知道了

同樣是面對着手下人不聽指令的情況,劉邦和項羽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對策,最終也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結果。劉邦成功地拉攏了自己的手下,而項羽卻把自己的骁将排擠到了對手的軍中。

這就是兩個人的差别:我不相信劉邦約定封地的時候是心甘情願的,他也是一個人,他肯定會對兩個人趁火打劫的行為心生不滿,但卻沒有表現出來,而是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劉邦很清楚四個字的含義:大局為重。

項羽是個意氣用事的人,什麼事都要跟着感覺走,心裡的不滿根本掩蓋不住,必須要當場發作,是以英布惹怒了他,他就要派使者去責罵。

劉邦為何能戰勝項羽?看對待将領的方式就知道了

而劉邦卻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眼光也更加長遠。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在有利用價值的情況下,他可以滿足手下人的要求,換取自己的利益。在未來,他可以重新奪回屬于他的一切。漢朝建立後,韓信、彭越和英布全都被劉邦夫妻殺死,他們的土地最終也重新被劉邦掌控并封給了自己的子弟。

而且,劉邦比項羽要大方得多。換成是項羽,如果在圍剿前夕必須要借助這些猛将的力量,項羽也未必肯把土地預先分給他們。要知道,就連官員任職的印信,項羽都要捧在手中舍不得給,何況是廣袤的土地呢?

劉邦為何能戰勝項羽?看對待将領的方式就知道了

歸根結底,劉邦的勝利,是寬大胸懷和長遠眼光的勝利,項羽目光短淺,難以容人,是他許多緻命缺點中最突出的兩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