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岩是李自成的股肱之臣,李自成為什麼要對他痛下殺手呢?

李岩是李自成的股肱之臣。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李自成兵敗如山倒,僅剩劉宗敏等十餘人,隐藏在商洛從山中,次年東山再起。1640年,李自成又在巴西魚腹山被困,僅以五十騎突圍而出,在李岩的建議下進入河南。開始了他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李岩是李自成的股肱之臣,李自成為什麼要對他痛下殺手呢?

當時中原地區災荒特别嚴重,災民四起,民怨沸騰,階級沖突極度尖銳。老家河南開封的李岩早就發現這一點。于是他建議李自成進入河南發展壯大起義軍隊伍。

進入河南以後,李岩充分發揮了他的本土優勢,振臂一呼應者無數。而且李岩又及時向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糧”的綱領性建議,被李自成采納。結果這條措施十分合乎當地的民心,為組織和發展當地群衆,發揮了巨大的、進步性的作用。

為了更好地發動群衆,李岩編寫了“早早開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的歌謠。廣大群眾唱着簡單易懂的歌,紛紛加入到起義軍隊伍。不到三年,李自成的起義軍就發展到了百萬之衆,成了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支農民起義隊伍。李岩文武兼備,又為李自成提出了綱領性的建設理論。可以說,沒有李岩,李自成就沒有進京的機會。

是以,李岩是李自成手下最得力的謀士,是李自成集團最優秀的人才。遺憾的是,李自成卻自剪羽翼殺了他。

“英雄不可自剪羽翼”!是以,李自成算不上大英雄。李自成殺死李岩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第一、李岩滿懷遠大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加入義軍,但是義軍的大多數首腦人物和他根本就不是志同道合。

李岩跟李自成一見如故,李岩學富五車,有報國救民之心,但是對腐朽的大明已經失去了信心。李自成大氣磅礴、嫉惡如仇、為人仗義都令李岩耳目一新。李岩認為是得遇明主了,他發自内心的以為是找到了可以幫助他實作自己人生夢想的人。李岩迫切希望有新的政權出現,他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李自成開始也許跟他能夠志同道合,但是李自成有自己的曆史局限性。他依然擺脫不了小農經濟思想。李自成沒有從根本上建立一個新的政權、新的制度來造福萬民的計劃,而是隻認為讓百姓有田種、有飯吃就可以了。至于多少年有飯吃、多少年有地種,李自成壓根沒想。李自成也沒有及時進行角色轉換,沒有從造反的角色轉換到治理天下的角色。李岩提出的“申嚴軍令,限制将士,寬恤民心、假行仁義、禁止兵淫、收攬人心等等措施實際就是新的執政思路。這些非但李自成沒有被李自成完全采納,反而引起了李自成的猜忌。

李自成當時的做法就是縱容士兵,以獲得士兵的擁護。開始李自成也部分接受李岩的建議,後來劉宗敏說:“皇帝由你來當,我們這些出生入死的弟兄們圖個什麼?”

李岩是李自成的股肱之臣,李自成為什麼要對他痛下殺手呢?

圖個什麼?不就是圖個享受嗎?百戰餘生的将士們進京以後,肆無忌憚地開始享受了。于是這些幫李自成打天下的人,也很快使李自成失去了天下。

第二、李自成漸行漸遠,李岩卻繼續對他抱有幻想、保持愚忠,沒有考慮自立門戶,以自己的實力去實作宏偉抱負。

李岩手下當時有兩萬精兵。這兩萬人雖然不是百戰百勝,但也是義軍隊伍裡邊出類拔萃的一支隊伍,而且大多數李岩一手帶出來的子弟兵。他們對李岩忠心耿耿而且死心塌地。當闖王要殺李岩的消息傳出來,其中有的将領就提出,如果闖王不給李岩分辨的機會,就獨樹一幟,脫離闖王自己幹自己的。

大順軍當時胡作非為,已經失去民心。李岩的部下認為再跟着闖王,也沒有什麼前途可言了。當李岩拿出李自成的親筆诏書,诏書寫道:

“制将軍李岩造反,要自立為帝,大逆不道。着即正法,速速不誤。”

落款是李自晟。成字改成了晟,證明是李自成的親筆。李岩手下衆将都振臂大呼:“願随将軍,決一死戰!”也有的大将叫道:“萬歲爺教咱們反,咱們就真的反了吧!”足智多謀的李岩卻為了表示自己對闖王的忠心而引頸就戮,堅決不反。既然反正都是死,李岩為什麼不試一試?兩萬多精兵強将,創業的資本也可以了。由此可見,對于建立新的社會秩序,李岩也是沒有清晰的思路。他的一些列的建議不過是本着利國利民的樸素的忠臣良将的價值觀。

第三、奸臣牛金星的讒言,促使李自成下定了殺害李岩的決心。

應該說,李岩忠言逆耳不假,李自成開始尚能認識到李岩是為了他、為了大順政權。但是受不了牛金星的反複撺掇。牛金星當時是文臣之首,好舞文弄墨,沒有什麼大的謀略。而李岩的很多建議都高屋建瓴又有先見之明,是以牛金星就怕李岩取代了他的地位,就對李岩嫉妒仇恨,就找機會打擊李岩。正好李岩在軍中的威信極高,又不善于明哲保身,這就為牛金星鑽到了空子。《明史、李自成傳》中牛金星是這樣對李自成說的:

“岩雄武有大略,非能久人下者。河南,岩故鄉,假以大兵,必不可制。十八子之谶,得非岩乎?”

李自成當時兵敗如山倒,手下不少大将投降了清軍。是以,李自成草木皆兵猜疑心病愈重。牛金星的話正戳中痛處,就不再猶豫下令殺了李岩。

李岩是李自成的股肱之臣,李自成為什麼要對他痛下殺手呢?

也就是說,李岩的死與李自成的猜疑有關;與牛金星的讒言有關;也是自己既不知道功成身退,又不願跟李自成分庭抗禮密不可分。

俗話說得好:

“道不同,不相為謀!”

李岩以韋編三絕之大才,難道不明白這個道理嗎?發現李自成不是理想中的明主,為什麼不擇主而事或者另起爐竈呢?非要婆婆媽媽地和李自成等“享受派”打太極。他一介書生,豈能不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