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葛曉音:隋唐樂舞的東渡和傳承——日本是如何向大唐樂舞取經的?

葛曉音:隋唐樂舞的東渡和傳承——日本是如何向大唐樂舞取經的?
葛曉音:隋唐樂舞的東渡和傳承——日本是如何向大唐樂舞取經的?

唐文宗時期,也就是晚唐時期,日本就進入了學習唐樂的全盛時期。他們不但學習唐樂,而且全面地學習唐代的文化制度,甚至服裝都改成了唐裝。

——葛曉音

大家知道,唐詩是中國詩歌的高潮,而唐代的音樂和舞蹈其實也非常繁榮,不過那個時候沒有錄像和錄音,是以不可能傳承下來。那麼我們現在隻能從一些文字記載上了解,原來我們當初還有那麼美妙的音樂和舞蹈。我的專業其實是做漢魏六朝隋唐文學史的,那麼我為什麼要關心樂舞這個問題呢?主要是因為這一段曆史上的一些詩歌,還有唐宋詞都和音樂有關。甚至我們的一些戲曲,也可以溯源到唐代的大曲和歌舞。是以我要研究這些文學形式,也必須要了解這些音樂和舞蹈的背景。

我因為在90年代曾經有兩次在日本東京大學長期任教,是以有機會在東京的國立劇場看到了一批關于日本雅樂的資料。我發現其中很多都是我們唐代的樂舞。當時東京大學有一位女教授叫戶倉英美,正好她對這個問題也很感興趣,于是我們倆就從1997年開始合作研究日本雅樂和隋唐樂舞的關系,到現在斷斷續續地做了20年了,也陸陸續續地出了一點成果。關于這方面的研究其實目前是國際上的一個熱點,大概有兩個地區,一個是上世紀英國的一位老教授皮肯先生,那麼他帶出來一批歐美的,包括澳洲的一些研究所學生,現在已經成為研究日本雅樂的專家。還有一個核心地區當然就是日本自己的雅樂界了。他們的研究主要還是以隋唐的樂舞為核心的。歐美的學者們已經出了一套書,叫《唐朝宮廷的音樂》。他們的研究偏重在音樂,把古代的樂譜翻譯成五線譜,希望能在今天演奏。因為我和戶倉教授都是做古代文學研究的,是以我們倆合作研究的興趣點是在音樂和文學的關系上。但是歐美學者們的研究也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發。

葛曉音:隋唐樂舞的東渡和傳承——日本是如何向大唐樂舞取經的?

下面我想說一下日本雅樂的研究跟隋唐樂舞有什麼關系。我們知道日本雅樂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個奇迹。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它是“化石文化”。一千多年以前留下來的很多曲子,到現在還在上演的有70多首,其中有30多首曲子還有舞蹈。那麼這些表演從唐代傳到日本以後,基本上沒有重大的變化,就是這麼一招一式地,循規蹈矩地傳下來了,是以才成為現代所謂的“化石文化”。

隋唐樂舞到底是怎麼東渡到日本的?我們知道唐樂的外傳主要是靠日本的遣唐使和留學生。在日本的曆史書和古樂書當中,關于唐樂怎樣傳到日本的記載是比較簡略的,隻有少數樂曲的傳入時間有史料可以考察,其中還包括日本樂人的一些傳說。那麼我們把各種資料綜合起來,大體上可以知道,唐樂傳到日本時規模比較大的有如下幾次:

第一次就是從唐太宗時期的貞觀末年到武則天時期的長安二年,也就是公元七世紀的後半期到八世紀初期。這時期,日本大概派出過三次遣唐使,就是從公元702年起,日本宮廷裡開始用唐樂,演奏兩種樂曲,一種叫五常樂,一種叫太平樂。中國的唐詩裡面有關于太平樂的記載,卻沒有五常樂的記載。而從五常樂的歌詞來看,顯然也是唐朝傳過去的。因為這一年到日本的慶雲元年(也就是公元704年),日本再一次派出遣唐使,而使者大概是707年才陸陸續續歸國。當時有幾個很有名的舞蹈,像《皇帝破陣樂》《春莺啭》《團亂旋》等這些很有名的樂曲,最早也應該是在公元704年以後才傳到日本的。其中的《皇帝破陣樂》和《春莺啭》這兩個舞蹈直到現在還在表演。

葛曉音:隋唐樂舞的東渡和傳承——日本是如何向大唐樂舞取經的?

第二次規模比較大的是唐明皇時期的開元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735年,在日本就是天平七年。這一年,日本音樂史上有一件大事,當時日本有一個入唐留學生叫吉備真備。他回到日本以後,就獻上了律管、方響,還有寫律管聲十二條和《樂書要錄》。不過《樂書要錄》現在在中國散佚了,隻保留下來了一部分,但是日本卻一直儲存着這本原書。吉備真備帶回日本的這幾樣東西,對日本的樂律和音樂觀念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第二年,還有一件大事,就是當時有一個名叫菩提仙那的南天竺國(現在的印度)和尚和另外一個名叫佛哲的林邑(今越南境内)僧人,一起到日本去傳授樂舞。因為這個故事具有很濃厚的傳奇色彩,是以日本學者對此存懷疑态度,争議也比較大。那麼我們也做過一點考證,就是傳說當中确實有不可信的成分,但是其中有一點是值得注意的,就是這兩個和尚到日本傳樂舞之前,是先來過中國的。他們曾經到過揚州,而且到過五台山。他們傳播到日本的樂舞裡有幾首是唐朝的胡樂(西域傳過來的音樂),是以雖說他們倆是從印度和越南來的,實際上他們傳到日本的樂舞卻是唐朝的音樂。

葛曉音:隋唐樂舞的東渡和傳承——日本是如何向大唐樂舞取經的?

第三次規模比較大的就是中唐時期,大約是公元782年到805年之間,這個時期有一批遣唐武僧專門到唐朝來學習舞蹈。這些人傳回去的幾個舞蹈像《柳花苑》《春庭院》《蘇合香》等等,在我們的樂書裡面都沒有記載。大概到了公元813年,日本宮廷舉行内宴時,就開始用涼州樂。我們知道,中國詩人用《涼州曲》作為詩歌題目的唐詩是很多的。涼州樂本來是在唐明皇時期的開元末年至天寶初年,在唐朝流行的,傳到日本應該是在唐明皇到唐德宗之前這段時間。此外,同一時間段到唐朝留學的僧侶得到了《律呂旋宮圖》,律管十二枚,埙一枚獻給天皇。以上内容說明當時除了學習音樂的人員以外,還有一些僧侶在傳入唐樂的過程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葛曉音:隋唐樂舞的東渡和傳承——日本是如何向大唐樂舞取經的?

第四次大規模傳入唐樂的時期是在唐文宗時期,也就是晚唐時期。這時期日本就進入了學習唐樂的全盛時期。他們不但學習唐樂,而且全面地學習唐代的文化制度,甚至服裝都全部改成了唐裝。日本明仁天皇在位期間,大概是公元834年到849年,唐樂非常地流行,而且日本宮廷裡出現了很多有名的舞蹈家,這些人不但擅長唐代的樂舞,還做了很多仿唐的樂舞。公卿大臣當中精通音樂的人也很多,其中有一個人叫藤原貞敏,他的貢獻非常大。這個人在明仁天皇承和五年,就是公元838年,曾經作為遣唐的準判官到唐朝來,這次和他一起到唐朝的還有一位著名的高僧——圓仁法師。圓仁法師寫過一本《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是非常著名的一本著作。藤原貞敏到了唐朝以後,就向一個擅長彈琵琶的音樂家學習。那麼這個音樂家叫什麼名字呢?有的時候叫廉承武,有的時候叫劉二郎,具體叫什麼還無法确定。于是這個音樂家就送給藤原貞敏幾十卷琵琶譜,還把女兒嫁給了他。藤原貞敏回到日本以後,就确立了琵琶四調,這對日本樂律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導師

葛曉音:隋唐樂舞的東渡和傳承——日本是如何向大唐樂舞取經的?

北京大學博雅榮休教授,國學院博士生導師。曾任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教授,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長期從事漢魏六朝隋唐五代文學研究。主要著作有《八代詩史》《漢唐文學的擅變》《山水田園詩派研究》《唐宋散文》《中國名勝與曆史文化》《古詩藝術探微》《先秦漢魏六朝詩歌體式研究》等。

此文據講座錄音整理,獨家版權,轉載請務必聯系;

文中圖檔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編輯:牛亞傑

稽核:高巧燕

點開視訊聆聽大師講學~

葛曉音:隋唐樂舞的東渡和傳承——日本是如何向大唐樂舞取經的?

讓閱讀成為習慣 讓靈魂擁有溫度

秉承傳統 契合當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