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不知道的民國軍閥辮帥張勳另一面,教科書沒講到!

大清朝滅亡五年後,有一個人帶領五千兵馬在北京實行了複辟,在國内外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他就是著名的晚清辮帥——張勳。孫文先生曾這樣評價張勳:他雖然不對,但也是一種愚忠的表現,讓人可憐。

而曆史上的張勳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呢?他的人生又有着怎樣經曆呢?今日通過選文一起來解讀張勳。

你不知道的民國軍閥辮帥張勳另一面,教科書沒講到!

辮帥張勳

張勳一生忠于清室,頑固保皇,政治頭腦守舊,毫無民主氣味1901年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張勳随駐保定,以兵迎銮于磁州。時正11月中旬,漫天風雪,張勳深夜在雪地中帶隊巡查,柝鼓相應。西太後夜不成寐,外出察看,見一矮胖軍官不避風雪查夜,詢知為張勳,因問:“夜深何尚不睡?”

張勳答以:“雪夜巡哨必松懈,車駕在途,警戒宜嚴,當通宵巡視,免生意外。”西後深為贊許。11月14日至臨洺關谒行在,西後親為召見,由此開始與兩宮親近。張勳善鑽營,好花錢,逢迎巴結,曲意承顔,日獲與兩宮内侍相接近。到京後,奉擢宿衛午門。1902年更将馬步各軍宿衛西後于頤和園,伺候恭順,深得西後的寵幸。凡“扈跸”諸軍統歸其節制。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袁世凱以練兵處電稱:“舊俄戰後,須選能征慣戰之将,接收邊地。”清廷乃簡張勳赴奉天,隸将軍趙爾巽麾下為奉軍遼北總統,兼統後路、右路馬步各營,駐紮昌圖。是年終,以宿衛功賜頭品頂戴。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春間,遼北大定,趙爾巽為張勳叙功以提督記名。5月間,徐世昌以軍機大臣出任東三省總督,擢張勳為行營翼長,節制三省防軍,在吉、黑兩省搜尋綠林,至東清鐵路附近之富集,剿撫并用,抵牡丹江,救出人民男婦及俄商、日本測繪生不少。1908年授雲南提督,并留直奉帶兵,賞穿黃馬褂,調甘肅提督。

是年11月14日,光緒帝死,15日,西太後死。張勳如失考妣。1909年徐世昌内召,錫良繼督東三省。張勳以意見不合,乃送徐世昌入關,疊催不返。8月,被劾“擅離職守”。以兩宮舊臣,得旨:“留京當差,原折發還。”1910年11月,奉命總統江防各軍會辦長江防守事宜,駐浦口,并專折奏事。1911年(宣統三年辛亥)9月,調補江南提督。

你不知道的民國軍閥辮帥張勳另一面,教科書沒講到!

10月,革命軍起義于武昌,不久,浙、皖、蘇各省紛紛獨立,其中以江蘇省光複比較複雜。首由陳其美起義于上海,建滬軍都督府,并由滬督派人至蘇州運動江蘇巡撫程德全獨立。而張勳以江南提督,挾持兩江總督張人駿、将軍鐵良據守南京頑抗。全城文武懾于革命聲勢,鼓動張勳舉義。張勳頑固地說:“各位今天和我是同僚,明天如有樹白旗降者,我即以敵人對待。”衆駭散。第二天,第九鎮統制徐紹桢起義,被張勳阻之雨花台,屠殺甚衆。

不久,贛、浙、滬、皖援軍及贛之鄧文舉、蔣群、任毓瑞、粵之姚雨平、桂之林虎、王芝祥等聯軍進發南京。張勳敗退江北,龜縮于徐州。11月,清廷為規複南京,授張勳為江蘇巡撫,12月署兩江總督,南洋大臣,賞二等輕車都尉世職。事實上12月2日,蘇、浙、滬等聯軍攻克南京,張勳北渡,對蘇撫及江督均未到任。

你不知道的民國軍閥辮帥張勳另一面,教科書沒講到!

袁世凱稱帝後天壇祭天

1915年8月,籌安議起,袁世凱僭号稱帝,改元洪憲。事前袁世凱向張勳征詢意見,張勳力稱不可。是以阻其議者,并非張勳擁護共和,而是張勳别有用心;唯仍以“優待皇室,保衛宮廷”為請,并專使向袁條陳利害。袁亦察知其用意,皆不聽。

張勳既不效忠于民國,亦不效忠于袁世凱的帝制派,而是死心塌地效忠清室的複辟首腦。他看不清世界大勢,隻知對自己“保皇”有利,便夢寐以求。1917年1月,當到歐戰緊急之時,德國宣告實行以潛艇政策,威脅中立國家的航運安全。這樣就激起了包括中國在内中立國家的一緻憤慨。3月間,國會表決對德絕交,8月間,段祺瑞内閣力主參戰,黎元洪總統則堅守中立。總統和内閣意見沖突,段内閣被黎總統免職,一時政潮大起。由于北洋軍閥各省背景,段祺瑞是親日派,追随日本堅決主戰。

德國興登堡元帥派專使攜帶興登堡信件及其大照片來徐州向張勳進行私人聯系,希望張勳做“東方的興登堡”,要北洋政府堅守中立到底。張勳接受興登堡要求,曾向北洋政府反對段内閣參戰主張。張勳一方面勾結德國作外援,另一方面對内控制各省督軍為複辟提供充分有利條件,乃先後召開了四次徐州會議。

你不知道的民國軍閥辮帥張勳另一面,教科書沒講到!

張勳的辮子軍

首先在袁世凱死後的第二天,1916年6月7日張勳發出虞電,标榜“保境衛民”。他邀集在南京集議的七省代表到徐州開會,大講清朝的“深仁厚澤”。6月9日,徐州會議開始,張勳壟斷會場,事先提出10條會議綱要,事後宣布10條決議,大緻為:尊重優待清皇室條件,保全袁世凱家屬生命财産及其死後榮譽,選組國會,實行憲政,強迫八省取消獨立,否則武力對待,嚴禁所謂“暴亂分子”參加政權等政見。

會議結束,張勳還發出電文(6月20日),公然包庇和美化帝制禍首。是年7月,馮國璋在江蘇督軍任内,因張勳以長江巡閱使兼安徽督軍,大學營設在徐州,地屬江蘇範圍,張勳憑借長江巡閱使職位,對江蘇省地盤,任意蠶食,占入安徽省範圍。馮國璋疊向北洋政府控訴,均以“張勳”二字,人人害怕,莫可奈何。

你不知道的民國軍閥辮帥張勳另一面,教科書沒講到!

晚年張勳

9月,第二次徐州會議,實行各省分立的割處局面。第三次徐州會議于1917年召開,為了實作複辟陰謀,決定倒黎擁段,5月,第四次徐州會議讨論複辟政策,計劃先倒黎,後複清。時李經羲繼段祺瑞任國務總理,力勸黎元洪召張勳晉京,調停國事。張勳正中下懷,因而在徐州會議結束之日,即強迫各省督軍代表在預置的黃绫上簽字,一緻參加複辟。并由張勳的參謀長萬繩栻在黃绫的首端叙上會議的緣起,注明以“倒黎複清”為互相交換條件。(該項簽字黃绫公推萬繩栻負責保管,當到1917年7月段祺瑞在馬廠誓師的前兩天,被江蘇督軍馮國璋派總參議胡嗣瑗以現洋20萬元的代價收買回去了。)

黃绫簽字既以“倒黎複清”為交換條件,張勳信以為真,便趁歐風亞雨、局勢飄搖之際,為複辟謀實作。徐州定武軍總司令、繼任安徽督軍為張勳部将張文生。他察覺段内閣的陰謀,旨在利用張勳,并通過曹琴向張勳勸告,指出:“段倒黎擁馮,恢複自己的内閣政權是真,同意張勳複辟是假,如果這樣做,定會吃苦上當。”無奈張勳太頑固了,忠言逆耳,過去對曹琴百勸百順,這次夫人的話也不聽了。斷然提兵北上,借調停國事之名,行推翻共和之實,動身之前還通電各省督軍:“堅持原旨,一緻進行,勳到京後,馳電籌備。”并約好張文生到北京後,視時機成熟,即以“送蘭花五十盆”為記,電張文生即出兵50營北上接應(黎元洪聞張勳帶領大隊人馬入京,情知不妙,力勸簡從不行)。

張文生既阻不住張勳的複辟野心,因而審時度勢,幡然變計,事實上徐州定武軍已落在晉、皖、豫三省聯軍包圍狀态,隻要一出動,車輛到處被扣,就有被分散消滅的危險。是以張文生在接電後,即裝傻充愣,真的遵電解送蘭花50盆赴京,不出一兵。張勳孤立無援,而北上随帶的步騎炮兵10營,約5000人。其中統領事李輔廷倒戈了6營,剩下蘇錫麟(玉書)統領的4營2000人,于1917年7月1日3時悍然擁溥儀過複辟瘾,改元宣統九年。

你不知道的民國軍閥辮帥張勳另一面,教科書沒講到!

張勳舊居

溥儀授張勳議政大臣兼北洋大臣,直隸總督。同時曹锟想過直隸總督的瘾而不可得,隻獲直隸巡撫。段祺瑞亦以在清廷資曆尚淺,不夠大任,一緻憤而揮戈指張。至是張勳複辟的幻夢初酣,而7月3日,段祺瑞馬廠誓師讨逆,段芝貴、曹锟兩路出師,圍辮子兵于天壇。到7月12日止,經過了兩天,蘇錫麟在棋盤街的血戰,炮彈飛震南河沿定武軍駐京辦事處屋頂,終以寡不敵衆,而晉、皖、豫聯軍總司令倪嗣沖對徐州取包圍形勢,四面楚歌,粉碎了“辮帥”複辟的迷夢。

等到小老婆王克琴、傅筱翠等帶領子女逃入荷蘭使館以後(張勳複辟與荷蘭駐華公使及德國人有勾結,一套複辟的計劃綱領及名冊都擺在荷使館。不久前德國興登堡元帥既派人送信贈大照片于前,而張勳之入荷使館,事前又有荷蘭女王電饬駐華使館這樣做,又有德國人協同前往),北京南河沿定武軍駐京辦事處隻剩下張勳和邵雯兩個人了(曹琴時留津)。

北京警察總監吳炳湘派錢錫霖引同兩個荷蘭人、一個德國人用懸挂荷蘭國旗的汽車來接張勳赴荷使館時,張勳遂賴死不走。經大家強架上車,始行兔脫。從此張勳就在荷使館住了一年半。至1918年11月間複辟案始解決。北洋政府徐世昌曾畀以林某督辦,不就。1920年7月,張勳徙寓天津德租界住宅,不久德租界住宅賣掉,再徙英租界松壽裡對面的住宅終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