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閻錫山的晚年生活:三餐饅頭配青菜,他去世前給後人留下7句遺言!

閻錫山的晚年生活:三餐饅頭配青菜,他去世前給後人留下7句遺言!

閻錫山的炮兵司令周玳曾說:“我們跟随閻錫山較久的人,都摸透了他的脾氣。他是‘錢鬼子’出身,算盤打得最精,總要把敵我雙方的力量,放在戥子上稱了又稱,隻有在自己的力量大大超過敵人的時候,他才會明白表示态度;不然,他照例是八面玲珑,決不貿然得罪人的。”

閻錫山再精明,算盤打得再好,在時代大勢面前還是一敗塗地。1949年12月9日,自知回天乏術的閻錫山去了台灣,開始了在台灣的最後10年生活。常言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來到台灣的閻錫山再也沒了之前的威風,很快徹底告别了政壇。

閻錫山的晚年生活:三餐饅頭配青菜,他去世前給後人留下7句遺言!

正所謂無官一身輕,告别官場後,閻錫山帶着幾名貼身侍衛搬到了台北市郊陽明山附近的菁山。當時的菁山非常落後,原是日據時代沒有堅持的一處農場,這裡既沒有電,也沒有自來水,距離最近的馬路都要步行半個小時。

侍衛們實在看不去了,都建議閻錫山選擇一處交通便利之處居住,可閻錫山堅持己見。沒有房屋,就自己修建,剛開始是茅草屋,後來改為磚石房屋;沒有自來水,就挖水井;沒有蔬菜,就自己開辟菜園

閻錫山的晚年生活:三餐饅頭配青菜,他去世前給後人留下7句遺言!

閻錫山在日記中對最初的生活環境做了描述,“其地為廢耕之茶園,雜草及胸,道路坎坷,無電燈電話,飲用山泉,距山仔後公路步行三十分鐘,建築茅屋,從事著述,人以‘菁山草蘆’名之。”遠離鬧市,加上離開了政壇,來訪客人更是寥寥無幾。

閻錫山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著書上面,為此留下近百萬的文字。晚年的閻錫山堅持“世界大同”的宇宙觀,他認為“一個人在為人處世,都需要發于仁,歸于中。發心是仁,但仁心要合于中道,不可偏斜。心中有仁愛,不要有什麼偏向不要脫離。仁慈善良的心,落腳點要變為一個世人所共同接受,服務大衆的一個公正公平的格局,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閻錫山的晚年生活:三餐饅頭配青菜,他去世前給後人留下7句遺言!

也許早已看淡了一切,閻錫山對生活要求也很低,一日三餐以饅頭青菜為主,偶爾加個雞蛋補充營養。其實閻錫山去台灣時,帶了足夠的黃金,完全可以過着比較奢華的生活,可他沒有是以揮霍無度。

也許是過于思念家鄉,他後來把房屋修建成山西窯洞的模樣,命名“種能洞”。1960年5月23日,閻錫山在台北病死,終年78歲。早在去世前很久,閻錫山就已經留下遺言,共有七句話:

閻錫山的晚年生活:三餐饅頭配青菜,他去世前給後人留下7句遺言!

一、喪事宜儉不宜奢;二、來賓送來的挽聯可收,但不得收挽幛;三、靈前供無花之花木;四、死後早日出殡不作久停;五、不要過于悲痛放聲大哭;六、墓碑上刻日記第100段和第128段;七、七日之内每天早晚各讀他的《補心靈》一遍。

閻錫山去世後,就葬在距離故居不遠處的山坡上。值得一提的是,閻錫山去世後他的侍衛都下山自謀生路,唯獨張日明自願留下守墓。如今張日明老人已經是近90歲的老人了,他說隻要身體狀态可以,每周都會來墓地前看看,就是自己去世了,也會讓孩子繼續來守墓。

參考資料:《閻錫山在台灣的最後十年》

閻錫山有五個兒子,長子和三子早夭,次子閻志寬也在二十歲時意外離世,留有一個妻子趙秀金;四子閻志敏是IBM的工程師,一直在美國居住,并死在了那裡;閻志惠是閻錫山的第五子。

閻錫山的晚年生活:三餐饅頭配青菜,他去世前給後人留下7句遺言!

閻志惠跟閻錫山逃往台灣後不久,就去了日本經商,因為他二嫂趙金秀就在日本居住。閻志惠從小受到二嫂趙秀金照顧頗多,是以跟她很親近,結果誰知道沒幾年,閻志惠卻愛上了趙秀金,還跟她結了婚。

閻錫山的晚年生活:三餐饅頭配青菜,他去世前給後人留下7句遺言!

後來閻志惠夫妻倆又移民美國,在那裡開過計程車,賣過保險,過得很是艱苦,1960年閻錫山去世時,閻志惠因為沒錢買飛機票,遺憾未能趕去台灣,送父親最後一程。

九十年代時,閻志惠曾孤身回過一次山西,他小時候居住過宅院,此時已經被改為閻錫山故居。閻志惠站在曾經的老家門口,默默地掏錢買了一張門票,進去轉了一圈,也算了了一件心事。

閻錫山的晚年生活:三餐饅頭配青菜,他去世前給後人留下7句遺言!

2011年3月25日,閻志惠在美國加州病逝,享年83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