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廣州十三行,有一個“女人江湖”

作者:顯微故事
廣州十三行,有一個“女人江湖”

每天早上五點,随着一聲聲"嘩啦"的刺耳拖車聲,馬路上的甯靜被劃破,廣州十三行的一天被喚醒。

這些拖車的主人,是去十三行趕活的。

廣州十三行前生是清政府指定專營對外貿易的壟斷機構,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後,這裡已經成了全國知名的服裝貿易市場之一,和杭州四季青服裝市場瓜分了服飾電商的半個江山。

作為半個江山的重要組成,這裡也有自己的運作規則:

每天早上5、6點,大量的店鋪開始營業,來自全國各地、操着各種口音的商業來“拿貨"。

這一時間段營業的店鋪不做零售,對拿貨量有要求,比如"一手"(齊碼,各1件)、“打包”(齊色齊碼,各5件)。

如果貨太多,選完款式、付完款之後,店家會開給買家一張“拿貨單”,上面會有店鋪(提貨點)的位置、标注好款式、件數、碼數之後,再由買家去大樓外找個有拖車的“公仔(包工,就是搬貨工)”,對方會按照上面的資訊去取貨,一包10元錢。

随後這些貨物,将随着訂單,被不同賣家賣到全國各地,逐漸構成了十三行的服裝商貿帝國。

而在這個服裝帝國裡,女裝最為著名。“網批”(網絡批發)旺盛時,無數網紅在這裡找款、一件代售,通過賺女人錢的方式一夜暴富,檔口租金随之高漲,成就了一個個檔口傳奇。

而今天,我們故事的主角就是這群支撐起十三行的女人和她們的江湖。

文 | 楊佳

編輯 | 卓然

廣州十三行,有一個“女人江湖”

“這裡的女人都不簡單,有錢、漂亮、能幹。”

劉青豎起了自己的大拇指,這是她在十三行的幹了3年搬運工後,對十三行的看法。

換做3年前,劉青不這麼認為。彼時41歲的劉青剛送一雙兒女進入大學,從河南老家随老公來到廣州十三行做搬運工,搬運一包貨,可以賺10塊錢,夫妻兩一天最多能賺300元。

廣州十三行,有一個“女人江湖”

圖 | 負責将客戶訂購的大量貨搬運出去的“搬運工”,搬運一包貨物10元

雖然接受過“女人靠自己才是女王”的成功語錄轟炸,也經常轉發許多靠自己的心靈雞湯,但從河南農村走出來的劉青骨子裡認為,“女性要持家的,怎麼能這麼強勢呢?”

她的不了解在第一次進入新中國大廈時達到頂峰。

新中國大廈是“十三行”片區最有名的一棟寫字樓,由地下5層、地上43層組成,其中其中負二至地面三層為檔口形式出租,是中國最為知名的女裝批發市場之一。

廣州十三行,有一個“女人江湖”

圖 | 新中國大廈,十三行最著名的大樓之一

“知名”也如實的反映在了大廈的租金上。

據附近沿街檔口的老闆介紹,新中國大廈最旺的檔口樓層,一個月光租金就超過40萬,時間就是金錢被闡述的淋漓盡緻,那句“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牲口用”在這裡得以展現。

在劉青目及之處,都是“店裡女人說了算,男人們蹲在一旁打下手”的場景:店裡的女人開單後,扭頭一喊,或者在手機上輸入一條資訊,不一會就有一個男人拿着塑封包裝的衣服出現,全程沒有感謝和多餘語言。

比劉青早來一年的搬運工王紅見怪不怪,她“開導”劉青說,“别人和我們不一樣,人家都是大老闆,不用我們操心。”

随後王紅靠着扁擔,充滿羨慕的看着眼前的新中國大廈說,“要是以後能在裡面盤個檔口,那日子就好過了,至于男不男人,那重要嗎?”

廣州十三行,有一個“女人江湖”

圖 | 新中國大廈前來往的人群

王紅喜歡這裡女人的霸氣。

店裡面守着的多是女老闆或者做了許多年的女人,她們熟稔的用行業黑話,“老闆,在哪兒做?一手還是打包?”,三言兩語就将客人的底摸透。

她們也會大方的将衣服從架子上拽出,拿在自己身上比劃,自信的說,“我家衣服絕對沒問題”,甚至還會果斷拒絕一些“看起來不劃算”的上門生意。

還有一些老闆架勢十足的女人,她們會拿着衣服對前來兼職做促銷的男店員說,“如果賣不完貨,就扣錢”,這也讓王紅第一次看到正兒八經的大女人姿态。

如今3年過去,劉青和當初的王紅一樣,見怪不怪了。

在這3年,伴随着電商和直播的興起,十三行開始了一輪的造富活動。

廣州十三行,有一個“女人江湖”

圖 | 擁擠的十三行街頭,搬運工們正在等待生意

在這輪造富活動裡,不缺乏女性緻富的神話。

比如單槍匹馬從南韓過來做網紅的老闆娘,一年收入上千萬;有眼光毒辣的小妹,回頭客絡繹不絕,3年就買上房和車的;也有網店老闆,靠着這裡拿貨,開出幾家分店,每天走上千包貨的。

也是這3年,劉青摸清楚了十三行的規則。

在十三行,所有的店鋪都被稱為檔口,大部分檔口都是主營女裝的夫妻店,在這裡能盤下一個檔口造富,40萬租金隻是最基礎的标準。

想要在這個服裝批發市場活下來,還需要有自己的設計師扒款(借鑒設計做原創版型)、然後去找工廠生産,遇到熱門的款時候,還需要砸錢預定生産線,動辄需要數千萬的資金。

如果沒有錢,在這些圍繞女性的暴富神話裡,隻能扮演是“配角”——或是蹲在店裡面發貨、打包的小弟,穿梭在其中的拿貨老闆、樓層的管控人員、或者和自己一樣做搬運工的。

這些規則最終彙聚成一句話,“在這裡,沒錢很難翻身的。”

廣州十三行,有一個“女人江湖”

每年12月末都是十三行的清倉季節。

以往要一手、全批、起碼拿的衣服,都會被标上極低的價格,用200元就可以買到商場裡面數千元的同款棉衣,100塊錢3條的牛仔褲被挂在衣架上随意挑選。

這時店裡的小妹,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态度了。

她們會拿着手拍闆,站在店門口賣力的招攬客人,甚至大喊,“見錢就賣”,見到猶豫的客戶,也會湊上去主動介紹,熱情地詢問,“帶一件走吧?”

廣州十三行,有一個“女人江湖”

圖 | 拿着手拍吸引客戶的小妹

每當這個時候,劉青都會找個不太忙的時候,換上自己的衣服,去檔口挑挑揀揀,感受大家的熱情。

她喜歡将手背在身後,在衣架前逛逛,看見特别喜歡的衣服後,用“黑話”問小妹說,“這件怎麼拿?”——在十三行,老闆都用“拿”代替買。

等對方報價後,她再做判斷,決定“帶不帶一件"。随後小妹會将衣服打包好,交給劉青,還沒出店門,另一個檔口的小妹則會招呼劉青,“過來看看。”

劉青喜歡這種感覺,換做平時,她是肯定無法得到小妹熱情的款待的。

“十三行有嚴格的等級,而我是最低級的”,說這話的時候,劉青的視線看向了大廈外密密麻麻的搬運工。

這些搬運工從河南、四川等地而來,拿着一個推車就能開工,站穩腳跟後又會從家鄉帶來大量男性勞動力,随時可能取代依靠老公才能接到活的劉青們——作為女性,在男多女少的搬運工團隊裡她并不吃香。

廣州十三行,有一個“女人江湖”
廣州十三行,有一個“女人江湖”

圖 | 每天,十三行要運出幾千噸衣服

是以劉青時常感到無奈,望着大廈裡她眼中的獨立女性感歎,“都是女性,咋差異那麼大呢?”

劉青也嘗試思考過導緻這些差異的原因。

她觀察過檔口裡面女人的手,有些女人手關鍵粗大,有深深的紋路,她認得那些手和自己一樣,都是做過苦力的。

劉青國小畢業後辍學,十八歲的時候跟着親戚去沿海打工。她做過後廚,在寒冷的冬天洗菜,雙手在冷水裡泡的發白,随後皴裂,留下厚厚老繭,後來進入工廠、回家帶孩子操持家務,手更加粗糙了。

最後她得出結論,“是自己出生不好,沒那個運氣”。

某種程度上來說,劉青的觀察和猜測沒錯。

十三行做生意的人多為潮汕和湖北人,其中大多出生農村,早前進過服裝廠,攢錢後盤下檔口再從老家帶年輕人。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以地域文化為根基、盤根錯節的局面,不僅許多檔口可以調貨,甚至還有親屬關系,沒有門道的外人難以融入進去。

在十三行做了多年生意的餘姐搖搖頭,“十三行做生意那麼誇張啦”。

但她的經曆某種程度上卻呼應了“裙帶關系”的市場——作為“不輕易的外嫁”的潮汕女人,她嫁給了一個湖北男人,後者家族在十三行盤下了數個檔口,經常調貨走低價,聯手擠走那些沒有根基的新人。

廣州十三行,有一個“女人江湖”

圖 | 清倉時候的低價

餘姐想了想,“當然,想在十三行混出來,也沒那麼容易,光有錢不夠。”

劉青還不懂十三行的門道時候,也曾嘗試過“破壞規則”,她想靠近十三行一點,成為檔口裡面的女人,但嘗試很快宣告失敗。

年齡偏大、身材走形又沒人脈的劉青隻能随丈夫做搬運工,無法滿足檔口的“熟手小妹(做過售賣的年輕女性)”要求,也無法自如的和客戶交流,去謀一份銷售工作。

于是劉青決定成為一個消費者,融入十三行。她見前來打貨的年輕人,衣着時髦,個個拎着大黑塑膠袋,裡面裝滿了時興的衣服時,她也想給自己和女兒選購衣服,與她而言,這是最快進入十三行的方式。

她趁着拖貨的時候,走進檔口,給女兒選了一條裙子,“雪白的,好多網紅穿”,手剛摸上去,還不及問價,檔口賣貨的小妹就冷淡的說,“不零售,10件起拿”,劉青就紅着臉走了。

廣州十三行,有一個“女人江湖”

圖 | 十三行的“小妹”總是穿着最新、最時髦的衣服

後來她聽朋友說隔壁有大樓可以零售,于是她尋了一天,特地換上幹淨的衣服,走進了隔壁的大樓。

但對方要求,“不能降價、單件售賣要多加20塊錢,不能試穿,先開票再拿貨、不允許退換”,種種約定俗成的潛規則,讓劉青放棄了買衣服的打算,“萬一不合适,不就浪費錢嗎?”

除此之外,大廈裡面的人居住豪宅、自己隻能合租住在白天都見不到光的城中村裡;大廈的女人可以點一份外賣,自己隻能吃最便宜的小炒,甚至自己帶飯……

這些差異,讓劉青清晰的感覺到,将十三行劃分成了一個金字塔結構:自己是塔底的人,在十三行工作,卻不屬于這裡,也無法進入這裡;而塔身則是小妹、往來的客商,維持起了整個十三行的運轉。

至于塔尖,劉青覺得,“應該是那些老闆們。”

廣州十三行,有一個“女人江湖”

老闆餘姐不覺得自己是塔尖。

她在這裡有3個檔口,每天發出的貨要用卡車拉,可她依舊覺得焦慮,自己的一點小錢,在十三行翻不出大浪。

在十三行,向上爬很難,但是下滑很容易,容易到隻要閉門歇幾天,高昂的房租就能壓垮他們。

她探出頭朝着其他的檔口老闆招呼一聲,“你們怎麼樣?”

對面的老闆坐在服裝堆裡打包,時不時回手機裡的消息,“能做多少?還不是給房東打工。”餘姐回過頭,“看到了吧,塔尖是房東,他們就是坐等收錢的。”

餘姐十年前剛來十三行的時候,最為知名的新中國大廈裡檔口租金約為10萬,“但是現在?好一點的一個月都要30萬,水電也貴,而且每天下午三點後就要關門,沒生意了。”

廣州十三行,有一個“女人江湖”

圖 | 下午四點的新中國大廈一樓已經門可羅雀,大廈内随便一個檔口月租金就是6位數

高昂的租金,隻是難做冰山一角。

“你知道十三行有多少檔口嗎?”店主李薇反問,說着伸出手指劃拉了一個圈,“這附近像新中國大廈一樣的批發市場,就不下10個,加起來有2萬多個檔口……”

大量的服裝批發市場與檔口,導緻服裝同質化嚴重。

為了避免同質化嚴重,不少檔口聘請了設計師,做自己的原創款。這些設計師,每人每天需要出1個能送去工廠生産的版型才能勉強維持店裡的上新速度。而設計靈感的來源大多是國外原創、網絡圖檔,甚至同行店鋪。

“你上午出個新款,下午隔壁店鋪就能安排生産。”是以在許多主打“原創”的店鋪裡,牆上都貼着“禁止同行入内”的告示。

但原創并不能解決十三行的難題。

整個十三行每天的出貨以千噸計算,原創占比微乎其微,加上原創的投入成本巨大,需要打版、開生産線,許多檔口售賣相同衣服,不得不走上價格戰的道路。

廣州十三行,有一個“女人江湖”

圖 | 沿街還有許多店鋪

“甚至有時候,一件衣服利潤低到3、5塊錢”,李薇掰着手指算賬,店裡的小妹、養設計師的費用、水電費、工廠的押金……平攤到衣服上,一個檔口每天需要賣出上千件衣服,也才能勉強對付高額的營運成本。

為了活下去,不少做批發的商家也開始做零售和一件代發,“不然怎麼辦?隻能等‘死’。”

‘死’在十三行有特殊的意思,就是囤積了大量衣物,耗盡了現金流,關閉店面,意味着再也沒辦法東山再起了。

廣州十三行,有一個“女人江湖”

圖 | 年底清倉是檔口們的“自救”

除此之外,網絡也加劇了生意難做。

但網絡很快就從助推器,變成了利劍。網絡購物打擊了線下實體店的空間,進貨的主力從實體店的老闆逐漸變成了網店,而這些有購買力的網店直接和工廠合作,壓縮了十三行那些沒有自有工廠資源的實體檔口生意。

許多靠一批(從工廠拿貨)售賣、又沒積累太多老顧客的檔口不得不面臨一個嚴峻的現實:他們和大主播成為了競争對手,為了走貨物,她們不得不和直播合作,以壓低利潤的方式給主播供貨,并提供售後服務。

許多大主播依靠粉絲購買力,直接開啟“不囤貨"形式在十三行賣衣服,并且将衣服利潤壓到前所未有的低點,然後标高價售出。

但在電商平台上,對消費者的保護讓批發起家、“不退不換”的十三行面臨巨大打擊——這些被主播标以高價的衣服,退貨成本均由檔口承擔。

“這就是在擾亂市場“,餘姐又很快表示了解,“做生意嘛,就是這樣,你不給主播供貨,主播去别家怎麼辦,她們去找工廠怎麼辦?”

房租、人力成本、同質化的競争、網絡流量的壟斷,讓每一個在十三行的老闆,都覺得迷茫。

“如果從這個角度看,我們還真像是坐在塔尖上,磨屁股。”

廣州十三行,有一個“女人江湖”

2021年,有不少服裝檔口的老闆接到有蓋紅章的通知,從5月1日開始,檔口不允許直播和走播。

在萬物皆可直播、擁抱直播的當下,這個通知得到了許多批發老闆的支援——直播壓榨了太多的利潤,傳統依靠線下批發建立的銷售管道被沖擊後,不可避免的走向滑落。

“如果建立秩序,可能生意就回來了?”在十三行做小妹的淩淩說,她長相好看,會穿搭,是以推款厲害,但拿到手的收入也沒有之前2年多,但她不想離開女裝行業。

“要知道,女人的錢才好賺”,淩淩故作老成地說,“十三行那邊(和平東路,專做男裝的)可沒這邊賺錢,你看那邊女人,穿的都不如這邊時尚。”

廣州十三行,有一個“女人江湖”

圖 | 男裝街道雖人滿為患,但價格明顯比女裝低

淩淩也有心去試試做主播,她聽說之前有個和自己一樣的賣衣服小妹,因為抓住了時機做直播,現在已經有自己的團隊,翻身做老闆了還買了樓,出入都是豪車。

這樣的發财神話,十三行裡每個都聽過或者見證過。每個在十三行的女人,也都幻想過下一個神話主角能是自己,通向财富自由的道路上擁擠不堪。

“有沒有想換個地方呢?”這句話,我問了許多在十三行的女人們,她們可能是小妹、可能是搬運工、可能是老闆。

她們不約而同的歎了一口氣,“換?換去哪兒?哪兒還能十三行這樣的生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