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輕人成“暖氣病”主要患病群體,專家:取暖要有度,避免“暖氣病”來找茬

作者:極目新聞

極目新聞記者 李曼英

通訊員 荊彤 李菡

天氣持續寒冷,人們的工作與生活慢慢與暖氣相伴。近日,極目新聞記者探訪江城多家醫院了解到,由于長時間呆在暖氣房,通風和補水不到位,不少人出現煩躁不安、皮膚發緊、鼻咽幹燥、胸悶、頭暈眼花、出汗、血黏度增高、血壓改變、尿量減少、軟弱無力等“暖氣病”症狀。

相較于以往患者絕大多數為老人和兒童的情況,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上“暖氣病”。1月5日,專家就此提醒“取暖”要有度,控制好室内外溫差和空氣濕度,注意開窗通風,避免“暖氣病”來襲。

暖氣房裡長時間辦公,年輕白領半夜頻繁渴醒

36歲的吳先生家住漢口,是一家機關的行政人員。半個月前,他發現自己又跟去年冬天一樣,總是覺得咽幹口渴,幾乎每天晚上都會被渴醒。想着是不是水喝少了,他開始高頻率喝水,可即便如此,口渴依舊沒有得到有效緩解。平時較有健康意識的他開始上網搜尋,看看自己是不是患上了什麼疾病。

一番對比學習過後,吳先生開始懷疑自己的血糖出了問題,于是趕往武漢市第四醫院急診科,希望能及時查一下血糖。接診的急診科醫生詳細問詢并進行相關檢查後發現,吳先生的血糖屬于正常範圍,判斷他是因為辦公室太暖和、幹燥,加上長時間呆在辦公室且很少開窗透氣,患上了暖氣病。接診醫生建議吳先生繼續保持多喝水的習慣,同時在辦公桌上配置一個加濕器,注意通風。

吳先生回去後遵醫囑執行,一周後,他咽幹口渴的症狀明顯改善,再沒有出現晚上渴醒的情況。“辦公室的暖氣開的比較足,我一般最少在裡面辦公8個小時,去年冬天也出現了類似狀況,由于沒有及時就醫,最後還出現了咳痰、情緒煩躁等問題,還好今年及時就醫,發現是‘暖氣病’,并找到了科學應對的方法,現在感覺輕松舒服多了。”吳先生說。

“暖氣病”接診量上升,年輕人成患病主力軍

1月5日,極目新聞記者從武漢市第三醫院、武漢市第四醫院等江城多家醫院了解到,近日“暖氣病”患者接診量增幅明顯,從就診人群來看,年輕人越來越多,在一些醫院,年輕人甚至成為了“暖氣病”患者裡的主力軍。

“‘暖氣病’接診量近日增加了近4成。”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郭紅榮介紹,冬天比較冷,大家習慣将門窗都關着,“暖氣病”主要是因長時間使用空調、暖氣片、地暖、電熱毯等取暖裝置引發的疾病,主要症狀為咳嗽、咽幹、鼻粘膜破損出血、喉嚨疼、皮膚瘙癢、頭暈眼花、尿量減少、軟弱無力、煩躁不安,有些合并感染為肺炎,嚴重者甚至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等。該科接診的“暖氣病”患者裡,一半以上為年輕人,郭紅榮認為,這或許與年輕人更喜歡用取暖裝置、不喜歡穿太多太厚的衣物有關。

武漢市第四醫院急診科主治醫生成靜也表示,“暖氣病”近日接診量增加了3成左右,與早些年絕大多數患者是老年人、兒童的情況不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上“暖氣病”。她介紹稱,随着工作環境的提升,冬季供暖開始普及,工作場所的溫度開得較高,越來越多年輕人出現咽幹、皮膚幹燥、頭暈等“暖氣病”症狀,由于年輕人的自我調節機制要好一些,他們更注重健康,來就診時,“暖氣病”症狀往往較輕。相較而言,老年人兒童體感較差,等意識到生病時,已經發現為較為嚴重的階段,症狀多為咳嗽、咳痰甚至合并感染肺炎,有些老年人還會引發血壓波動,出現胸悶胸痛等症狀。

取暖有度勤通風,是預防“暖氣病”的關鍵

如何預防“暖氣病”?郭紅榮認為,在注重保暖防寒的時候,同樣要注意勤開門窗多透氣,每天至少要開窗透氣兩次,每次時間建議在半小時左右;要注意控制好室内的溫度,對人體來說,室溫維持在18℃~22℃最适宜,在控制溫度的同時,也要保持室内一定的濕度,放一盆水,或者放一些綠色植物、用加濕器均可以有效調節室内濕度。

“預防‘暖氣病’還是得從起因着手。”成靜表示,“暖氣病”的起因主要是不通風、溫度太高,室内環境太幹燥。她建議,每天至少開窗半小時,室内濕度保持在50%到60%之間。她同時提醒,有加濕器的家庭要警惕加濕器引發肺炎,使用的加濕器要經常清洗,最好用純淨水或者燒開的水,每天換一遍水;飲食方面,多喝水、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洗澡時間不要過長,洗完澡後可擦拭一些保濕類産品;當出現“暖氣病”症狀時,及時就診,以免耽誤最佳治療時間。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極目新聞”用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