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啥醫院不直接開最好的檢查?醫生告訴你真相,别再花冤枉錢了

你通常會聽到這樣的解釋:一個饑餓的人吃到第三個饅頭就飽了,為什麼還要吃前兩個饅頭?

但是,做檢查哪有吃饅頭那麼簡單,抓了就吃,吃了就飽。

做檢查需要預約等待好幾天,有的要打針打麻醉,有的還有輻射!是以第一次吃饅頭的數量,對于患者很重要!

為啥醫院不直接開最好的檢查?醫生告訴你真相,别再花冤枉錢了

大家好,我是drx, 今天我也不想護短,想站在相對客觀的角度,來聊聊做檢查和吃饅頭的差別?

需要從檢查的特異性、準确性、有創性、經濟性等方面綜合考量。

每種檢查側重點不同,需要通過多種檢查綜合考慮;根據患者病情的不同檢查的選擇也不同。舉個例子,正常體檢一般不會進行頭顱的影像學檢查。甚至如果患者有些頭疼也會告訴患者回家休息觀察,如果患者确實有頭部疾病的表現,或者強烈要求,一般醫生會進行CT檢查。

如果CT檢查有異常的發現,或者說CT檢查沒有問題,患者依然明顯不适,醫生才會建議做磁共振檢查;根據CT和磁共振的問題,可能還要加做增強或者造影檢查。

為啥醫院不直接開最好的檢查?醫生告訴你真相,别再花冤枉錢了

患者增強磁共振檢查到了問題,就會反問醫生,為什麼一上來不給我做磁共振?還讓我花了那麼多冤枉錢和時間?

這裡我要說,100個患者裡面可能隻有一個人需要做磁共振,如果每個人都這樣,豈不是更加過度檢查。而且CT和磁共振檢查的側重點不同,原理也不同,如果是頭部受傷,那CT比磁共振更好!

對于根據臨床症狀就可以提示大腦有重大疾病的患者,醫生可能剛開始就建議他把很多檢查同時進行。這就是廚師的水準,根據胖瘦就能估算出你的飯量,一次發3個饅頭,剛好吃飽。

這些檢查的開具往往也可以反應醫生的水準,但是并沒有絕對。經驗豐富的廚師也有不小心多發或者少發饅頭的時候。

當然也有患者上來就說,給我來10個饅頭,我要保證一次吃飽。

現實中真的有,還有的患者來了就跟醫生說,把所有檢查給我做一遍,我要做一個最詳細的檢查。

為啥醫院不直接開最好的檢查?醫生告訴你真相,别再花冤枉錢了

在這裡,我想告訴他,把我們醫院的所有檢查做完不僅極其痛苦,而且不花上半年時間都做不完。

但是有些不正規的私立醫院卻特别樂意滿足你的要求,他們是什麼目的?掙錢而已,不言自明。我有個朋友是從不太正規私立醫院離職的,他告訴我,他們醫院每天幾乎隻來1-2個病人,但是卻生存下來了。可以相信,這一兩個病人來了,他們會不會瘋狂上菜?

而正規醫院的飯店的廚師都會建議你,少吃點,你吃不了那麼多!

最後,還有很多檢查和診斷方法都依賴醫生和醫院的配置、水準和習慣。比如雖然造影檢查好,但是醫院沒有配備昂貴的造影裝置,或者醫生經驗不足,造影檢查的優勢可能并不能完全發揮出來。相反,傳統拍片子的醫生,通過增強掃描加上經驗豐富的三維重建技術,也可以達到最好的檢查效果。

記得實習的時候,在心血管内科,主任是一位老奶奶,看起來和街邊逛菜市場的老人無異。但是她一穿上白大褂,馬上透出一種強大的氣場。她的一個聽診器甚至超過所有的檢查裝置。初次見到的患者,隻要把聽診器放在患者的胸口聽一聽,就說出一長串的檢查結果,下面的醫生翻出患者的病例資料,居然跟那麼一大堆檢查完全吻合。

如果人人都能成為這樣的醫生,那麼先進的診斷技術就都變成了擺設。但是正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神一樣的醫生,而這些診斷技術可以幫助我們得出和這位醫生一樣的診斷結果。

為啥醫院不直接開最好的檢查?醫生告訴你真相,别再花冤枉錢了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真正的大胃王比較少。一份便當通常都能吃飽。

如果吃不飽,有經驗的醫生根據病情分析,如果生命垂危,時間緊急,就立刻端上救命套餐!如果不急還是建議你,勤拿少取,避免浪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