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背後是深淵,眼前是迷霧,Uber該如何破局?

飛速發展的Uber在世人眼裡看來,如今已經是世界上最受關注的高科技公司之一。仿佛鋼絲繩上的舞者,危機與華麗并存。

背後是深淵,眼前是迷霧,Uber該如何破局?
當你打開任意一個搜尋引擎,搜尋關鍵字Uber,你會得到各種各樣關于它的資訊。在中國市場與滴滴打車的合并、Uber又在某某地區被迫停運、又有 無人駕駛

的相關新聞、又有某某地區的司機在鬧事。為什麼要說又?且聽鎂客君慢慢道來。

首先先讓我們來看一看Uber在進入8月以來都做了些什麼事:

在中國市場,為了盈利,不得不選擇和滴滴合并;

面對全美Uber司機的訴訟案,提出和解又被駁回;

與Volvo合作,無人駕駛專車尚未上路;

收購Otto無人駕駛卡車公司,無人駕駛布局進一步擴散。

退出中國市場:會做營銷的Uber,敗給了會做市場的滴滴

背後是深淵,眼前是迷霧,Uber該如何破局?

8月的Uber,仿佛站上了風口浪尖。甩掉了2年虧損20億美元的中國市場這個大包袱,不得不說卡蘭尼克的内心必然是糾結的,因為中國市場這塊大蛋糕畢竟占據了全球市場的30%。今日還有報道稱,Uber将在下個月退出澳門,台灣要求Uber繳納營業稅,在香港面臨監管壓力,在德國也有三大城市:漢堡、法蘭克福、杜塞爾多夫相繼退出營運。

Uber怎麼了?

俗話說的好,強龍難壓地頭蛇。不得不說,Uber在中國市場的潰敗,是必然的。原因很簡單,因為Uber沒有讀懂中國市場。

專車服務在國内也就是這一兩年才火爆起來,最先布局的就是滴滴打車。滴滴打車很聰明,選擇了一個完美的切入點,先進軍計程車市場,打響知名度。鎂客君猶記得當時出門打車起步價11元的時代,用上一張券,就隻要支付1元。想擁有這樣的優惠,就必須使用滴滴打車軟體,依托其自己的平台來叫車、支付。這為滴滴的知名度仿佛如過山車啟動一般,直線上升。再加上早在2015年的情人節就并購了快的打車,進一步的占領了中國市場。

而那一時期,強勢的滴滴在國内市場的訂單總數已經是14.3億,而Uber的全球訂單數為10億。

初入中國市場的Uber,以為照搬美國市場的成功就好,可是現實卻給了他們一個響亮的嘴巴。縱使其軟體頁面與營銷策劃大多數情況下逼格要比滴滴高出不少,但是現實情況确實注冊司機少,使用者數則更少。一個訂單,司機往往需要空駛5公裡才能接到乘客。這時的Uber,不得不靠高額的補貼,來維持司機和乘客們使用的熱情。這一下,打響了與滴滴長達兩年的燒錢大戰。國内專車市場,很明顯的一個特征就是,誰家給的優惠多,就用誰的。這就導緻了這場燒錢大戰沒有真正的赢家。

合并對于滴滴和Uber來說應該是雙赢的,Uber不必再承擔高額虧損,滴滴也可以順利占領中國市場,開始走向盈利,當然,Uber也從這些盈利中來分得一杯羹。隻是,這場燒錢大戰,Uber輸了。

後院着火,Uber急需“滅火”利器

背後是深淵,眼前是迷霧,Uber該如何破局?

Uber在中國市場算是不再有光彩,然後在美國本土的Uber日子也不好過。38.5萬的Uber司機集體訴訟,必然會讓uber頭疼。崇尚法律的美國人對于Uber司機到底是雇員還是獨立承包商展開了一系列的辯論。自家後院着火,Uber也不願火勢蔓延,趕緊提出了和解方案。願花1個億作為補償,但還是把司機們定義為獨立承包商。這下連當地法院也不幹了,無情駁回。

在美國市場的成功,一直是Uber引以為豪的,這也是讓這家科技公司估值日益攀升的根本。

可現如今,作為Uber最重要的資産,專車司機們對于自己現在享有的待遇十分不滿,再加上Uber一直宣稱的終極目标是全面運作無人駕駛的專車。這些專車司機們的危機感徒增也可以了解。

誠然,無人駕駛技術的應用,是未來駕駛的必然走勢。Uber自己來說也有考慮,如果有一天别人建立了更高品質和更低成本的汽車共享服務網絡,那麼Uber必然要退出現在的舞台。不轉型,不突破現有障礙,必将被拍死在沙灘上。

财報再次虧損,可卡蘭尼克還在買買買

背後是深淵,眼前是迷霧,Uber該如何破局?

Uber創始人特拉維斯·卡蘭尼克

卡蘭尼克到底還有多少錢給他用來花?面對一次又一次的财報虧損,鎂客君不得不提出這個疑問。最新消息顯示,Uber上半年巨虧至少達12.7億美元,全球市場的巨額補貼,拖累了Uber。還有一些資料很有意思。Uber自成立以來已經虧損了總記不少于40億美元,但是,Uber其實不差錢。Uber到現在為止所籌集的資金加債券總額高達160億美元,最新的公司估值達到了690億美元。另據知情人士透露,Uber在銀行存款約為80億美元,而且很快将從滴滴公司獲得10億美元現金。此外,Uber還獲得了20億美元的信貸額度和12億美元的貸款。

這樣持續虧損的先例,鎂客君實在是找不出來。就連因虧損而聞名

亞馬遜

,最高的一次年虧損也不過14億美元,可是今年Uber光是上半年就已經快要接近這一數字,而且照目前趨勢下去,年虧損數超越亞馬遜的14億美元隻是時間問題。

8月是否會成為Uber的轉折點?鎂客君認為今年下半年的Uber虧損數額一定不會超越上半年。在美國本土市場,今年一季度已經實作盈利,二季度的虧損1億美元,再加上退出中國市場,結束了燒錢大戰的同時,還能拿到滴滴的10億美元現金。虧損的下降,或許會給投資者們帶來信心,Uber的公司估值或許還會繼續上升。

被NuTonomy捷足先登,Uber在無人駕駛領域該怎麼辦

背後是深淵,眼前是迷霧,Uber該如何破局?

Uber即将上路的XC90無人駕駛車型

快到月底了,此前宣稱将在匹茲堡上路的Uber與volvo合作研發的無人駕駛專車XC90,還沒看到上路的消息。可是新加坡的NuTonomy捷足先登,成為全球首批上路的無人駕駛計程車,Uber被人搶去了頭條。

Uber與volvo的這次合作,花費對于Uber來說其實并不大,雙方分别出資1.5億美元。與此同時Uber還宣布6.8億美元收購了Otto,一家研發無人駕駛卡車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Uber與volvo的聲明中稱,雙方将在原有汽車的基礎上,加裝無人駕駛技術,而後再向無人駕駛技術發展。而Otto公司所研制的無人駕駛也是如此,他們的産品是通過一套裝置,将現有的長途拖挂卡車變成自動駕駛卡車。

這不由的讓人猜想,Uber以後要做無人駕駛裝置的硬體廠商?

無人駕駛是未來趨勢,但是一直聲勢浩大的Uber,仿佛并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動作。今天和某車企合作,明天收購某企業。鎂客君想說,Uber急需将自己現在的水準展現出來。新加坡的NuTonomy已經讓自己的無人駕駛計程車上路了,眼看着8月底的時間點即将過去,雷聲大雨點小的Uber宣稱上路的XC90,到現在遲遲未見真車。這不經讓人們心裡嘀咕,是不是Uber的無人駕駛又出了什麼幺蛾子?

利益權衡,Uber似乎摸不着頭腦

背後是深淵,眼前是迷霧,Uber該如何破局?

常年虧損肯定是Uber和其投資人不想看到的,可是這也是Uber現階段應該主要解決的一個首要問題。咱們先不說扭虧為盈,降低虧損是第一步。事實上Uber也在這麼做,退出中國市場或許會給他們帶來最直覺的改變。可是放棄了這麼大一塊市場,Uber作為世界專車的龍頭企業,其他國家地區的營運是否能夠支撐其高額的企業估值?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此外,布局無人駕駛,仿佛成為了Uber必走的一條路。宣稱未來要用無人駕駛車輛替代現有的所有專車,這不由的讓現在的Uber司機們的危機感加劇。現在階段在無人駕駛技術尚未成熟的時期,Uber想要盈利,還都指望着旗下司機們創造更多财富。為了安撫這些司機,Uber也了新動作。與線上理财顧問公司Betterment合作,為數千名司機提供退休賬戶。一直不願意承認司機雇員身份的Uber,為司機們開啟退休計劃,似乎這其中“雇員”的屬性在增加。隻是鎂客君覺得Uber做得還不夠,安撫好這些為你賺錢的司機,平衡好公司和司機之間利益,Uber還有很難的一段路要走。

Uber該如何破局?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Uber是一家很有野心的公司,從當初在美國成立并獲得成功,信誓旦旦的進軍中國,和多方合作、并購,來研發無人駕駛。隻是鎂客君想送給Uber四個字:不忘初心。

背後是深淵,眼前是迷霧,Uber該如何破局?

Uber創造的汽車共享服務網絡,革命性的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這也是Uber受關注和快速成長的根本。現如今在面臨常年大金額的虧損、退出全球多地區的壓力,Uber的決策者們需要靜下來想一想,真正要做的是什麼了。Uber的快速成長,也必将給他帶來更多的問題,現階段鎂客君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外界對其注意力已經從公司成長轉移到這種商業模式是否賺錢的。而在這樣的一個風口浪尖上,Uber唯有認清自己所面臨的問題,對症下藥,在做好自己現有的專車服務網絡并實作盈利,同時充分利用自身資料、技術優勢,加速研發無人駕駛,再次成為行業領先、技術領先。或許這樣方可在資本市場的大海裡繼續乘風破浪。

原文釋出時間:2016-08-26 19:21

本文作者:JOKER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鎂客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鎂客網。

繼續閱讀